09.15 「醫共體」創新實幹 提升百姓就醫獲得感 我省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新進展(四)

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建設,是我省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水平和深化醫改的一個新的突破口,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改革任務。2017年10月,省委、省政府經過深入調研、精心謀劃,在“雙下沉、兩提升”工作基礎上,確定整合縣鄉醫療資源,建設縣域醫共體,在11個市各選擇1個縣(市、區)先行試點探索。今年,省委將其列入重點突破改革項目。今天推送常山縣和普陀區2個試點經驗。

常山:

下好醫共體“統、活、強”三步棋,惠及當地百姓

常山醫共體建設工作於2018年1月在全縣全面鋪開,成立兩家縣域醫共體,實現縣域全覆蓋。一年來,縣域就診率、基層門診和住院人次持續提升,基層重新恢復了二級及以上手術,基本實現了醫共體內“醫務人員動起來,醫療水平高起來,基層就診多起來,群眾滿意提起來”的目標。通過改革,2018年1~8月,全縣2家醫共體實現門診74.76萬人次、住院23779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2.30%、7.83%。其中,基層醫療機構實現門診29.79萬人次、住院1603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0.96%、55.93%。

「医共体」创新实干 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我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四)
「医共体」创新实干 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我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四)

優化資源配置,讓醫共體真正“統”起來。建立組織,統一機構。建立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和理事會等組織,統一醫共體法人,明確分院的人事、財務職權,實現醫共體內人、財、物的統一;整合崗位,統籌管理。統籌崗位設置、人才招錄、職稱評聘等工作。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醫共體分院分別設置專技崗位335個和196個,正高、副高、中級、初級按照0.5:1:4.5:4比例設置崗位;搭建平臺,統享資源。建成縣級數據中心平臺,建立區域影像、檢驗、病理、消毒供應和心電等5個共享中心,縣域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

理順體制機制,讓醫共體真正“活”起來。完善醫保支付政策。推行醫保總額預付、差異化報銷和支付方式改革,推行門診按人頭付費結算,住院按DRGs(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結算,對於日均費用較穩定並要長期住院的,按床日付費結算;實施績效分配改革。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醫療服務收費結構,創新開展分院院長競聘上崗和年薪制工作,按照“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完善分院績效分配方案。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出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疾病目錄》等6個目錄,明確適宜在基層、縣域內和上級醫院就診的疾病,配套出臺轉診和認定標準,暢通上下轉診通道,合理分流患者。

提高服務能力,讓醫共體真正“強”起來。明確發展定位,實行差異化發展。縣人民醫院提升疑難雜症救治水平,縣中醫醫院重點發展中醫、康復理療等專科,醫共體各分院推行打造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專科。強化公衛服務,加強基層健康網絡建設,各分院在崗位統籌時,配強配全公共衛生醫師;醫共體總院安排人員參與分院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和健康宣教等工作。改善就醫環境,統籌使用財政專項資金,實施分院外環境改造,配備DR、彩超等實用性設備;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廣醫共體醫療服務細節60條等舉措,提升群眾滿意度。

普陀:

凸顯海島特色 醫共體建設初現成效

舟山市普陀區堅持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積極推進以普陀醫院為龍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點的區域醫療服務醫共體建設,努力構建具有海島特色的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新格局。今年1~8月,醫共體門急診220.09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3.95萬人次,增幅為6.77%。其中牽頭單位普陀醫院門急診減少2.13萬人次,同比下降2.51%,基層醫療機構增加16.15萬人次,同比增長14.67%。

「医共体」创新实干 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我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四)

黨建引領,凝聚共建合力。成立黨建聯合體。醫共體牽頭單位普陀醫院黨委、醫共體各成員單位黨支部組成黨建聯合體,依託結對共建、隊伍共育、資源共享、實事共辦等形式,推動黨組織建設實現廣泛融合、均衡提升。各黨支部、科室實現黨建與業務發展的有機融合。明確權責清單。明確衛生計生局的指導、監管和考核等職能,醫共體牽頭醫院擁有人財物的統一管理權、幹部提名權、資源調配權和經營管理權,各成員單位負責本單位的運行和管理。建立考核機制。制訂醫共體績效考核辦法(2018年版)和考核細則,把考核結果與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任免、評優評先和單位績效分配方案等掛鉤。

人才流動,盤活醫療資源。深化院長選派工作機制。由普陀醫院科室主任擔任海島衛生院“第一院長”,由普陀醫院業務骨幹擔任“選派院長”,組團式提供精準醫療服務。深化人員流動機制。實施衛技人員上下輪崗,在蝦峙、桃花等海島實施衛技人員輪崗和長期蹲島服務;根據成員單位個性化需求,普陀醫院提供針對性、訂單式醫療服務,按需安排衛技人員;建立本島海島柔性崗位流動。深化海島引人留才機制。創新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海島工作補貼辦法,按海島大小偏遠程度等因素分類分層次進行補助。實施海島醫務人員“進城考”制度,即海島醫務人員考到本島,根據城區基層醫療機構崗位需求,有效規範海島人才流動機制,進一步激勵基層一線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信息聯通,優化就醫格局。建立遠程急診平臺。設置網絡視頻會診工作站,針對海島重危急診病人,普陀醫院全天候提供急救指導。開設遠程專家門診。創新遠程醫療服務工作模式,開設心血管、內分泌、骨傷科等遠程會診專家門診。成立醫共體胸痛聯盟遠程急救網絡。普陀醫院在全市率先成立胸痛中心,形成以基層醫療機構、普陀醫院急診中心、介入治療組和導管室等系列服務急救網絡。提升遠程影像服務。推進基層影像數據與普陀醫院實時互動,放射、心電15分鐘,CT檢查30分鐘反饋診斷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