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本週書薦《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2017年12月4日,在烏鎮第四屆互聯網大會第二天早上,京東CEO劉強東在大會上發表演講提出,中國還有幾千萬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的狀態,這是富人的恥辱,應該站起來用自己的資源去幫助這些貧困人口。劉強東表示:“三十年前說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起來的人再來幫沒有富起來的人。三十年已經過去了,今天我們部分人已經富裕起來,國家還有幾千萬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的狀態下。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去每個村做一個名譽村長,用你的所有資源去幫助這個村,我相信我們在2020年之前一定可以實現脫貧,讓全體鄉村變得更加富有。”

本週書薦《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劉強東的微博截圖

為什麼大佬都去扶貧了?比爾蓋茨扶貧,馬雲扶貧,劉強東也扶貧,袁麗也在幫助肺矽病人的第一線。有一本阿比吉特•班納吉寫的書,《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of Fight GlobalPoverty)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幫助是有效的,什麼樣的幫助是無效的,告訴我們扶貧不是為了“道德上的快感(Morally feel good”),這是一門技術活兒。所有的扶貧本質上都是具有正外部效應的,在存在正的外部效應的情況下,無論是給予幫助的人,還是受到幫助的人,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受到益處,比如幫助貧困縣城改變衛生狀況,可以降低大環境中瘧疾發生的可能,確保窮人生命安全的同時,也保障了富人社會的穩定。另外,我自己還看出了一點警示的意味:假如我們面臨窮困潦倒的困境,最大的困難是在哪些地方。

本週書薦《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貧窮的本質

一 誰是窮人?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人,你買得起手機閱讀頭條文章,就證明還沒有窮到被納入討論範圍的地步。在這本書裡討論的窮人是日收入低於0.99美元(大約不到7塊錢人民幣)的人,大約佔全世界人口的13%,在中國2016年,人年收入不足2300元的為貧困人口,可享受國家的貧困補助,這個數據大概是8000W。

我們並不貧窮,受過良好的教育,見多識廣,但我們與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因為我們的認識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少得多。我們的真正優勢在於,很多東西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我們無須擔心我們的明天是否面臨生存問題。換句話說, 窮人與我們有相同的慾望和弱點,也並不我們理性多少,我們基本用不著自己有限的自控及決斷能力,而窮人需要不斷運用這種能力。

讓我們來理解一下窮人絕望的生活吧:

假如一個阿發的貧困縣農民,需要一筆錢來買一袋化肥,這樣他明年的年收入能有保障,就能攢下一些錢養活自己。但他沒有錢來買第一袋化肥,銀行也不肯借給他這樣窮苦的人,因此阿發的收入就一直是勉強餓不死的程度。我們說這種人陷入了“貧困陷阱”,他需要的是第一筆買化肥的錢,來幫助他跳出這個貧困陷阱。

事實上,大多數的扶貧工作者都知道貧困陷阱的存在,這本書講的是,有的時候並沒有貧困陷阱,慈善家們偏偏往裡面投錢;有時候貧困陷阱就在眼前,但卻被忽略了。

二 窮人困境

困境一:知識匱乏

一個比較表層的困境,是知識的匱乏,其實就是有效信息的短缺。這讓窮人往往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正確的。窮讓他們無法送孩子去接受教育,這就陷入了一個貧窮陷阱。

本週書薦《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窮人的孩子很難從這個陷阱裡拔出來。能從這個陷阱裡拔出來的窮人的孩子,一定是智商超群,才有可能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對窮人的孩子是少之又少。因為貧窮,窮人的孩子從形象上就會低人一等,因為營養不足,身高會受到限制,氣色會欠佳,因為貧窮而缺乏自信會使得形象上更顯委瑣。而富人的孩子,即使資質平庸,由於有父輩的財富後盾,可以接受精英教育,擁有很多走向成功的路徑,即使不成功,也能靠父輩的積累過上不錯的生活。而窮人的孩子,考慮得最多的不是成功,而是如何能生存下去,他們甚至對自己沒有期望,也無法有期望。

困境二:頻繁的意志挑戰

但即使是窮人們知道了即使意識到了某件事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也依然經常做不到。為什麼呢?

我們天真地相信未來的自己就跟現在的自己完全不同,這是一種錯誤的預期,稱之為“時間矛盾”,這會阻礙我們把目標轉化為行動。一個經典的時間矛盾案例就是,人們傾向於制定不可能完成的新年計劃,是因為會美化未來的自己。我認為明年的自己每天跑十公里,是因為假想著那時的我對於十公里的跑步痛苦就能忍受了,實際上到了明年還是根本不會踏入健身房。

因此我們會把輕鬆的事情留給今天的自己,把困難的事情留給明天。對於窮人來說更是如此。明明有錢可以買一支疫苗打,窮人仍然會把這個事兒推到明天去做,然後錢就會花在能迅速帶來一時的快樂的事情上,去買糖和煙。於是可能就會推到兩年後感染上這個病為止。

抵禦一時快樂的誘惑,去選擇眼下看起來很麻煩但是長久有益的事情,這是需要調動意志力的。難就難在窮人一天要面臨無數次對意志力的調動。誘惑有時候來自於生理性需求(比如性、糖、脂肪類食品、煙等),對於富人來說,滿足自己的需求並不會調動極其大的意志力——不會買了一包大白兔奶糖就面臨就家裡人吃不上飯的境地;但是窮人完全可能面臨的是眼前的奶糖和將來染病喪命的危險選擇。

困境三:缺乏應對風險的能力

窮人缺乏有效地應對風險的能力,一次意外可能就會導致他們傾家蕩產,但這不代表他們完全不會應付風險。

比如他們會把女兒嫁去不近不遠的村子,等待天氣災害收成不好的時候互相幫襯解一時之急。太遠了就幫不上,太近了天氣災害的時候會一起遭殃,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這種傳統的智慧不能說完全沒有用,但遇到大病之類的情況,往往對方就不會幫襯了。

本週書薦《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生育和教育,對於窮人來說也是用來抵禦未來風險的辦法。

書中講到一個叫老帕的人,他有一個由九個孩子構成的大家庭。想要九個孩子,並非是由於缺乏自控力和避孕措施造成的,也不是社會強加給他的準則。而是因為他不知道九個人誰會有能力給他養老。對於九個孩子的教育,他並不是在做一筆穩定的投資,而是像是買彩票。但同時他相信,撫養九個孩子讓他陷入貧窮。

用生育和血緣來抵禦風險,實際上是缺乏制度性選擇的結果,和窮人完全不同的是,發達國家城市裡的人可能會用儲蓄、保險等金融方式來應對風險。

三 總的來說,不僅是沒錢的事

窮的問題是不是真的瀕臨餓死,而是他們沒辦法擺脫這種窮的狀態。他們的人生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勉力維持一種餓不死的狀態。這對於人類來說是不是糟糕的事情呢?當然是的。因為大量出生在這個地球上、接著又死去的生命,他們的生命潛力並沒有得到挖掘,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大多數人意識不到的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和窮人並沒有差別,我們處理得更好,只是因為城市文明中存在著一套體系,無聲無息地替我們處理了很多問題而已。比如我們不必天然經受那麼多考驗意志力和判斷力的事情,類似於是否往水裡使用消毒劑(我們用的自來水已經被消毒過了)、是否需要翻山越嶺接種疫苗(小時候在學校就會被強制接種比較重要的疫苗)。

總的來說,為什麼富人過得好?因為他們的生活是被體系所保護的。就像玩遊戲選擇了簡單模式,他們的潛力能得到充分發揮。

本週書薦《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富人的生活如同付費玩家玩遊戲的簡單模式

而我們要幫助窮人,是要幫助他們建立這樣的體系,建立良性循環的模式,否則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是必然的。假如你看到這裡,還對扶貧工作有興趣,我覺得你可以詳細閱讀一下這本書(《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裡面的案例大部分是建立在定量研究的基礎上的。研究顯示窮人拒絕計劃,更討厭規劃,因為他們不相信這些東西會有什麼效果。

要想擺脫貧窮並不容易,但只要抱著一種“萬事皆有可能”的態度,在加上一點援助(一條信息、一點推動),有時也能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貧窮不僅僅是窮人的思維觀念落後,更重要的在於他們沒有充足的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把財富轉化為資本。貧窮的表面原因是財富匱乏,但其實深層的原因是因為社會機會、資源不平等。

本週書薦《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老馬扶貧

《貧困與饑荒》將貧窮視為一種“權力的不足”,而不單是供給的不足。越是貧窮的人群,意外開資越大。家庭瑣碎的開支讓他們很難有儲蓄、投資,乃至思考規劃未來的機會。窮人是經濟上的“失敗者”,在社會“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下……在成功學氾濫的社會……財富流向的不合理,源於國家分配體系的不公平。為什麼窮人更難於存錢的原因——存錢是為了實現長期目標,而因為可存的錢太少,目標看似永遠難於達到,因此,為了一個無法達到的目標而必須長期忍受現實生活的節衣縮食,對窮人來說更沒有吸引力!

《貧窮的終結》認為外來投資援助,可以解決貧窮陷阱,促進窮國生產力進入良性循環。而《在增長的迷霧中求索》、《援助的死亡(dead aid)》則認為援助使人們停止尋找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好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原則——只要有自由市場和恰當的獎勵機制,人們就能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貧窮陷阱並不存在。

我們到底該相信誰?使世界變成一個有意義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