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承德人都應該知道的《熱河十大景》,一首詩的傳奇故事

避暑山莊景最奇,風魔嶺上望東睨。

羅漢山高人盡見,磬錘峰大話非虛。

蛤蟆石兒向南臥,德匯門前熱水溪。

雞冠掛月三千丈,僧帽連雲數百餘。

朝陽雙塔藏仙子,元寶穴內長靈芝。

承德人都應該知道的《熱河十大景》,一首詩的傳奇故事

避暑山莊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承德人,可能沒有走遍八縣三區,更不會逛完山莊外廟十大名山。但是你要問我承德最有名的景色有哪些,我可以順口把這首詩歌背給你聽。《熱河十大景》這首詩在承德一直廣為流傳。避暑山莊、風魔嶺、羅漢山、磬錘峰、蛤蟆石、熱河泉、雞冠峰、僧官帽、雙塔山、元寶山是流傳下來承德最好的十大景色。這首詩在承德幾乎是沒有人不知道。

那麼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呢?

乾隆皇帝御作之說

有人說這首詩作者是乾隆皇帝,顯然這個說法站不住腳。第一,乾隆在承德所作的詩保留的非常完整,其中根本沒有這首詩的記載。第二:從格律、文風來看,這首詩並不像善於辭令的乾隆皇帝創作。

承德人都應該知道的《熱河十大景》,一首詩的傳奇故事

雙塔山

任繼風創作之說

任繼風剩餘1862年,卒於1933年,平泉縣山子後村人,曾在平泉勸學所做總懂還出任過農林會長,職教過熱河師範等學校。

傳說任繼風到承德任教,他把承德常見並且廣為人知的十處景點歸納為十句詩歌,標題寫作《詠承德十大景》,書寫在紙條上貼到牆上,叫學生背誦,用這種方式教學文字歸納的方法。沒有料到這首詩歌被傳誦開來,家喻戶曉。

根據史料和《暢軒詩稿》的記載,任繼風到承德的時間應該是1880年-1890年之間。

承德人都應該知道的《熱河十大景》,一首詩的傳奇故事

普陀宗乘之廟

奎麟創作之說

承德著名學者布尼阿林先生1992年4月1日寫的一篇文章,有一段關於《熱河十大景》的描述:

從前我收藏有熱河著名滿洲問人奎麟同治年間寫的一軸橫幅,詩的內容與現在的不同,今錄之如下:避暑山莊景最奇,風魔嶺上望東迷。雞冠掛月三千丈,僧帽連雲數百餘。朝陽雙塔藏仙子,元寶穴內長靈芝。羅漢山高人盡見,磬錘峰大話非虛。蛤蟆石兒向南望,德匯門前蕩熱溪。此詩對仗不甚工整,單基本上是按律詩格律創作,因為超過八句,應成為“長律“。“朝陽雙塔“一句,實指雙塔山一處,“朝陽“指的是向南,今人多誤以為指長陽懂,非是。十句一句一景。

布尼阿林此文言簡意賅,言之鑿鑿。同治年間(1862-1874年)就有了這首詩的流傳,任繼風創作之說就不攻自破了。綜上而言最早的記錄這首詩是同治年間問人奎麟書寫的《熱河十大景》橫幅。

承德人都應該知道的《熱河十大景》,一首詩的傳奇故事

羅漢山

總結語

諸多猜疑都是今人崇尚古人文采詞藻所作的探知求索,我們都希望歷史能給所有事件一個清晰的脈絡,有期待的神秘面紗之中無盡想象。關於《熱河十大景》這首朗朗上口的詩歌,初成不晚於清同治年,甚至還會更早,但是它最初的作者是誰終究成了一個優美而又文藝的迷題。

承德師專的齊敬之教授曾分析說,這首詩可能是民間創作的歌謠,後又經過文人的加工創作而生。如今看來這種說法最能信服,這首詩中既有人民的淳樸底蘊,又有文人的雅緻裝點,歸而為一都是對燕山腳下塞外山城這片奇山秀水的由衷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