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經濟日報|青島嶗山區株洲路——新興產業串起創新走廊

點擊上方“微嶗山”關注我們

经济日报|青岛崂山区株洲路——新兴产业串起创新走廊

通過加快佈局智慧產業、智能製造產業、虛擬現實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新興產業,實現土地、能源、資源集約利用,山東青島市嶗山區株洲路片區的高端創新項目接連落地,創新主體快速增長,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創新走廊穩步邁進。

经济日报|青岛崂山区株洲路——新兴产业串起创新走廊

傑華生物技術(青島)有限公司是山東青島市嶗山區株洲路上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2015年,嶗山區通過“騰籠換鳥”,在一家電子配件企業原址上,進行收購、新建和改建,使該公司迅速落戶。目前,傑華生物公司自主研發的以免疫療法為基礎的蛋白質新藥樂復能獲得國家級新藥註冊批准,第一批產品已正式上市銷售,預計3到5年後將形成百億元產值規模。

经济日报|青岛崂山区株洲路——新兴产业串起创新走廊

傑華生物公司的快速發展是青島市嶗山區株洲路片區鉅變的縮影。作為青島最早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株洲路逐漸轉換角色,一個比肩國際水準的創新高地正在崛起。

打造國際創新走廊

株洲路是位於青島市嶗山區的一條長達8公里的街道。上世紀90年代,作為青島高科技工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株洲路片區聚集了海爾集團、海克斯康測量技術有限公司、華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企業。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產業轉型的加快,株洲路不少傳統企業面臨的產業升級、市場競爭、技術迭代等壓力越來越大。

“在經濟進入發展速度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轉換的背景下,必須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努力實現鳳凰涅槃。”嶗山區委書記江敦濤說。

2017年,嶗山區出臺了《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產業升級和城市更新的實施意見》,株洲路片區成為升級重點區域。在株洲路片區的產業佈局中,嶗山區圈定了智慧產業、智能製造產業、虛擬現實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微電子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嶗山區旨在通過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土地、能源、資源集約利用,把株洲路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創新走廊。

经济日报|青岛崂山区株洲路——新兴产业串起创新走廊

位於青島嶗山區株洲路的青島國際創新園內,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學員正在聆聽創業輔導課

為此,株洲路在引進企業的准入“門檻”上,瞄向國際水準:企業核心技術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領先或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企業具有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平臺,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企業屬於知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國內大企業總部、區域總部、世界500強和國內5大類重點企業(中央直屬企業、國內500強企業、民營百強企業、上市公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及行業領軍企業。

高端項目不斷落地

“公司新的總部基地大樓規劃面積7萬多平方米,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建成後,我們的高性能計算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3個研發團隊將入駐這裡,同時還將組建曙光大學和曙光研究院。”在位於株洲路的青島國際創新園裡,中科曙光國際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世龍說。

中科曙光的全球研發總部基地落戶嶗山。“我們的計劃是5年內投資60億元,建立起以研發為主體,形成集研發、製造、銷售、國際貿易為一體的運營體系,10年內營業收入達到千億元。”張世龍說。

经济日报|青岛崂山区株洲路——新兴产业串起创新走廊

中科院青島EDA中心合作共建協議簽署

株洲路著力打造“北部沿海微電子研發高地”和“青島芯谷”。“我們正在加快建設集成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兩個產業園,中科院青島電子設計自動化中心、微納(光學)加工測試服務和先進封裝技術3個公共服務中心,微電子產業人才培訓、金融服務、成果轉化、國際交流、協同創新5個平臺,完善微電子產業生態體系,打造智能傳感器芯片和超高分辨率顯示芯片兩個垂直細分領域產業鏈條。”嶗山區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呂良寶告訴記者。

今年1月份,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成立,由此揭開“青島芯谷”新篇章。該中心圍繞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微電子產業園和微電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提供國際先進的集成電路共性技術服務、高性能芯片實現解決方案、先進集成電路設計環境、芯片測試與驗證等全方位服務,通過平臺搭建、園區孵化、投融資服務、合資合作等資產運營和資本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完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環境,推動微電子產業集群的跨越式發展。如今,數十家研發導航芯片、網絡安全芯片、雷達芯片、電機主控芯片等不同類型的芯片企業在這裡匯聚。

经济日报|青岛崂山区株洲路——新兴产业串起创新走廊

株洲路正在成為國內虛擬現實產業的重要集聚地。目前,嶗山區獲批青島(嶗山)國家虛擬現實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全國唯一虛擬現實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同時,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相繼落戶,集聚了以北理工王湧天教授、北大汪國平教授等領銜的虛擬現實研發機構及歌爾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擁有較好示範效應的虛擬現實企業,建成了青島國際創新園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科技園區。這些創新要素的集聚為虛擬現實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將在株洲路片區建設國內首家、基於微軟人工智能及虛擬現實技術的公共服務平臺。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馮國華說,嶗山區創新發展的眼光與微軟中國近幾年數字化轉型的市場戰略不謀而合,產業集聚將釋放更大的效能,成為公司落戶這裡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嶗山區在虛擬現實硬件生產、內容製作、分發平臺、行業應用等領域新引進貓眼視覺科技有限公司、金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虛擬現實企業,全區現有虛擬現實企業及研發機構76家。

企業升級步伐加快

在株洲路上,海爾集團、澳柯瑪集團等企業的升級步伐從未停止,並且走得越來越快。

8月初,株洲路海爾工業園內,新竣工的海爾雲谷有百餘家企業簽約入駐。在入駐企業中,有日日順、中國追溯雲等27家智慧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好品海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阿爾法沃夫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智能製造企業,美爾高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泰能海智能源有限公司等8家新材料新能源企業以及61家運營服務資源企業等。這些企業將通過協同創新打造物聯網“生態圈”。

经济日报|青岛崂山区株洲路——新兴产业串起创新走廊

海爾雲谷是海爾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載體,佔地35公頃,總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總投資150億元。海爾雲谷將構建“互聯網+”創客孵化、電子商務、創新金融、物聯網、商業配套5大功能板塊,致力於將產業、辦公、居住空間有機融合為開放、包容、共享的智慧雲平臺。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引入800餘家科技型企業,入駐2萬餘名高端人才,實現年產值約400億元,實現稅收約20億元。

经济日报|青岛崂山区株洲路——新兴产业串起创新走廊

離海爾雲谷不遠的澳柯瑪智能產業園工地上,青島澳柯瑪信息產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向東向記者介紹,“公司正在對原有的澳海生物和自動售貨機兩個項目進行搬遷,以加快企業產業升級,將投資40億元建設以科技研發、企業孵化為主的智能型產業園,設立澳柯瑪集團的智能管控技術、智能家電、超低溫製冷技術、商用冷鏈、自動售賣5大全球性研發中心,吸引200餘家上下游中小企業落戶,吸納創新創業人才約1萬人,實現年銷售收入約30億元”。

隨著株洲路高端創新項目不斷落地,傳統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株洲路創新主體快速增長,正在催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來自:經濟日報

【往期精選】

點擊二維碼

掃描/打開大圖來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