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測試服新槍Beryl M762全方位測評:後座力略遜M4

本次測試服更新讓人眼前一亮,其原因便是藍洞無聲無息地添加了一款新的武器:Beryl M762。快來和我瞭解一下新槍M762的性能吧!

首先給出官方的數據:

測試服新槍Beryl M762全方位測評:後座力略遜M4

武器類型:突擊步槍

彈藥類型:7.62mm口徑

傷害:47

每秒輸出傷害:548.3

射擊(歸零)距離:最高400米

射擊間隔:0.086秒

子彈初速:715米每秒

從數據上看該槍擁有47的高傷害和M4般的射速,彈速與AKM一致,秒傷較高。(秒傷與致死速率沒有直接關係,近戰爆發力是否強大請勿以秒傷判斷)

官方給出了M762(以後簡稱M7)與AKM的裸槍不壓槍彈道對比:

測試服新槍Beryl M762全方位測評:後座力略遜M4

圖中可以看出M7的裸槍垂直後坐力比AKM還高出一大截,而AKM的前半段彈道水平後坐力很小,後半段才會感受到明顯的水平後坐力,M7雖然後半段的水平後坐力比AKM小很多,但是在中期就有較為明顯的水平後坐力,這比AKM更早出現彈道上的波動,所以實戰中操控M7儘量多使用前十顆子彈秒掉對手。

M7為四配件槍械:

測試服新槍Beryl M762全方位測評:後座力略遜M4

可以裝配槍口,握把,彈匣與瞄準鏡,因為M7擁有巨大的垂直後坐力,所以儘量選擇槍口補償器來對其進行抑制。其巨大的後坐力讓我有了和一把稀有的全自動槍械對比的想法。

你猜的沒錯,就是我最愛用的MK14,比起來你可能會驚掉下巴。

測試服新槍Beryl M762全方位測評:後座力略遜M4

左MK14右M7

補償垂直M7的連射垂直後坐力絲毫不遜色於補償托腮板MK14。

關於握把的選擇:

因為槍械本身後坐力非常大的原因,不同的握把之間的差距也很大。

測試服新槍Beryl M762全方位測評:後座力略遜M4

均佩戴槍口補償器,左側為垂直握把彈道,右側為無握把彈道,從圖中可見兩者差了十多槍的高度。

測試服新槍Beryl M762全方位測評:後座力略遜M4

所以並不推薦使用對垂直後坐力沒有控制效果的三角握把和輕型握把。我將幾次彈道圖拼接起來並標註彈著點方便對比與查看。

垂直握把的彈道中規中矩;

相比起垂直握把,拇指握把犧牲了一定的垂直後坐力控制換取開鏡速度加成更加適合近戰;

半截握把的彈道看起來更加筆直,但是唯一的副屬性也就是大幅增加開鏡後的呼吸幅度使得該槍難以進行較遠距離精確射擊。

下面給出該槍的高倍單點數據,這回就摒棄數字的形式吧,使用作圖的方式更好理解。

測試服新槍Beryl M762全方位測評:後座力略遜M4

槍口最低點的方塊代表槍口回落點的一個區域。

圖中我做了4把武器的4倍單點對比,均為滿配補償槍口,握把選擇垂直握把。視頻為每秒60幀。

從圖中能看出M4的單發後坐力最小,M7並沒有比M4大太多,只有AKM單發後坐力顯著的高。

論槍口回彈M7也是較為優秀,不過還是身為單點老大哥的MK14槍口回彈更加優秀,有的時候甚至能回彈到原位。

單點最重要的數據是槍口回彈時間,這一點上M7與556步槍接近,MK14憑藉17幀的回彈時間遙遙領先,AKM的單點手感墊底。

下面是對M7的總評,傷害較高,射速較快,但是連射後坐力也是全自動槍械中最大的,單點手感明顯優於AKM非常接近與556槍族,但是彈速較慢下墜較大仍然不適合200米以外的射擊,配件侷限性較大,諸如消音三角握把組合較難應用於實戰,全能性上就輸556一籌。不必非要糾結哪把槍是當今版本的槍王,如果適應不了該槍還是可以照常使用556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