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撰文|徐露

我們管張黎導演叫“黎叔”,他微信給自己起名叫“黎少爺”。

61歲的年紀,依舊精神矍鑠、爽朗愛笑,見到這樣可愛的張黎導演,你不會懷疑他為何會接拍《武動乾坤》。

當90後的女兒遇到人生困惑,當走在電梯裡被小朋友喊爺爺好,他對當下的年輕人產生了好奇心,並把《武動乾坤》當做一個接近年輕人的嘗試。“說討好也可以,說俯就都可以。但我內心裡是很願意瞭解當下年輕人心裡的困惑。”

站在歷史的長河中,縱向觀察當代年輕人,張黎覺得現在90、00後的抗挫折能力、生活態度需要老一輩人引領。而《武動乾坤》就是一個很棒的引子,林動從一個浪蕩小子成為合格的祖符傳人,中間經歷了多次絕地求生、永不言棄。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張黎在《武動乾坤》的拍攝現場

為了把這部劇拍好,他前後忙了2-3年,置景 20萬平米,與楊洋、張天愛、王麗坤等演員朝夕相處小一年,直到現在還因為害怕後期特效做不好從夢中驚醒。

8月13日下午,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見到張黎導演時,他還在輔導楊洋做《武動乾坤》後20集的配音。錄音間裡按照他的習慣,擺放了各種不同的堅果,楊洋或高亢或低沉的聲音不時從裡間傳來。

就像之前《四十九日·祭》見證了胡歌演技的進步,《少帥》裡讓我們看到文章的演藝才華,這次張黎成了楊洋演藝路上的擺渡人。儘管《武動乾坤》開播以來楊洋的演技依然面臨諸多質疑,但他在這部劇裡的忘我演出得到了導演多次認可和力挺。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任何人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個年輕的演員需要出演不同的角色去磨練演技,一個成熟的導演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去擺脫經驗的慣性。

或許你忍不住感嘆,《武動乾坤》沒有了《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的銳度、深度,或許你想說,在市場和資本面前再好的導演也把持不住。

但張黎告訴我們,《武動乾坤》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面向大眾的產品,是國產劇工業化的一次嘗試。而所謂1.3億片酬的傳聞,更是捕風捉影,並沒有接拍《鬼吹燈》《江山不悔》等劇。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武動乾坤》跟我以前的劇不一樣

演員最重要是真聽真看真感覺

新劇觀察:您之前的作品口碑一直很高,但看過的人卻不多,有沒有因此煩惱過?這次《武動乾坤》明顯和以往作品的輿論走向不同,您怎麼看待豆瓣評分5.0和6.6億的播放量?

張黎:坦率地說,我挺關注《武動乾坤》的播出情況,收視率、點擊量,以及觀眾的評論。這部劇投資規模這麼大,耗時兩年多,從置景、表演到後期都克服了許多困難,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付出了極大的心力。

但我心裡也很清楚,它肯定和我以前的作品是不一樣的,不像以往那麼複雜。《武動乾坤》的主題更明確,人物關係是比較簡單的,通過劇情不斷的強化彼此間的感情和對立關係。

拿到這個IP的時候,我們就確立了一個定位,不能對原著做太大的改動,基本上保留小說裡的人物關係。

新劇觀察:但還是有一些原著粉站出來質疑說,為什麼第一集三個主角都出來了,為什麼應歡歡的性格和原著不一樣等等。

張黎:原著裡應歡歡出場是在600節以後了,這個改編是必須的。

新劇觀察:《人間正道是滄桑》《大明王朝1566》的受眾群和《武動乾坤》完全不一樣,奔著您來的老劇迷可能會對《武動乾坤》感到失望;然後習慣看網絡文學的觀眾,他們的審美趣味可能也欣賞不了劇版《武動乾坤》,體會不了這種貼近現實的畫風,總起來講很可能就兩面不討好。

張黎:《大明王朝1566》首播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了,原來看這個劇的觀眾長大了,他們回望過去,對這個劇還有留戀,希望驀然回首,創作者依然在原地等待。但是創作者也在跟著年齡、時代往前走。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新劇觀察: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人間正道是滄桑》《大明王朝1566》這些劇,市場上一直沒有耐看的好劇出來,這些觀眾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回看您的經典劇集。

張黎:首先是大形勢,我們所處的這個階段,(太複雜精緻的劇,播出平臺會擔心觀眾群太少,沒有效益)。

第二是,好的劇,不同年齡看會有不同的感觸。不敢自比四大名著,但大家看《人間正道是滄桑》《大明王朝1566》的感覺,可能跟我看《紅樓夢》的感覺比較像。

我第一次看《紅樓夢》是13歲,我奶奶一直看到90歲,它就像是獨木橋的護欄,經過的人扶一把過去了,一代又一代人經過它,扶一把過去了。

新劇觀察:從精英方向的劇集轉向大眾文化,《武動乾坤》您給自己打多少分?

張黎:《武動乾坤》這個劇的定位是偏向大眾的,或者說是奇幻劇觀眾中偏精英的一群人。這是這個劇的屬性。

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關注年輕的一代正在經歷什麼。每次坐電梯都有小朋友跟我說爺爺好,覺著特別親切,也想為他們做點事情,關心一下年輕人的精神面貌。

新劇觀察:您的劇迷好像不分時代,當這些90、00後成熟起來,他們也在陸續觀看您的劇。所以,很多人都希望您像馮小剛導演那樣,不討好年輕人,拍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闡釋歷史、宏觀。

張黎: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是不由自主的。站在我這個年齡層,放眼望去同齡人也好,小我一兩輩的也好,他們人生都已過去大半,在橋上快要走完全程,走向彼岸。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

但剛上橋的孩子們,他們得一點點來,不要想通過一部作品就功成名就了。說討好也可以,說俯就都可以。但我內心裡是很願意瞭解當下年輕人心裡的困惑。

我的女兒也是90後,近7-8年來一直有交流她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惑。相比較來說,我關注她這一代人,遠多於我的同齡人。

上次採訪中也提到過,老演員有老演員的優點,但他們的缺點就是定型了,難以突破。一個人的慣性是他創作中最大的障礙。他以為他成功的經驗,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成了慣性。

新劇觀察:但一個人總是一邊繼承以往的經驗,一邊又有所創新。

張黎:經驗的繼承,從字面上看沒毛病,但事實上,經驗的繼承是懶惰的。

新劇觀察:我的理解是,這個社會的變化太快了?

張黎:沒那麼快。太陽底下無新事,都是被別人嚼過的饃。你覺得好像眼花繚亂,其實看到的全是表皮。

新劇觀察:包括您拍的歷史劇,也是這樣嗎?

張黎:通過不斷地閱讀,你會發現新的史料,不同的解釋,又會有不同的理解。

新劇觀察:之前胡歌出演您的《四十九日·祭》,文章出演您的《少帥》演技都有提高,但這次很多人說楊洋的演出沒有給《武動乾坤》加分。

張黎:一個是《武動乾坤》播出了幾集,後面還請大家耐心看。另一個,從楊洋在過程中的投入,還是讓我比較滿意的。我們對這部劇的熱情,這個溫度是一致的。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新劇觀察:您的意思是,他會仔細聽您的意見?

張黎:他自己也有很多想法,拍攝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碰撞、交換想法。演員一味聽導演的,也不行。

其實大家都在摸索,這幾個演員都在成長,怎麼調整狀態、進入角色、準確的演繹這些還在學習。

新劇觀察:教這些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或者偶像,跟您以前教胡歌、文章、孫紅雷有哪些不同?

張黎:方式不一樣。但我最看重他的熱情和溫度,對戲的投入是不是跟我在一個層面上。只要這些都在,就沒問題。畢竟大家都是人,真聽真看真感覺還是很重要的。

新劇觀察:其實市場上很期待有一部製作精良的東方傳奇故事,但前幾年好多粗製濫造抹殺了觀眾對這個品類的信心。

張黎:這只是一方面。我對楊洋在《武動乾坤》裡的表演基本上是滿意的,但是觀眾會帶著對楊洋之前的印象去看這部劇。這部劇是要往後看的,現在觀眾對演員的批評可能只是基於一個鏡頭。

從投資方的角度來看,這麼大投資的劇不能找一個沒有知名度的演員,從我的角度來看,楊洋是當時幾個備選演員裡最適合這個角色的。

我跟楊洋也說過,你的流量減少之日就是逐步成為演員之時,觀眾也會要求他不斷進步。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沒有接拍《江山不悔》《鬼吹燈》

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新劇觀察:《曹操》《江山不悔》《鬼吹燈》《大明皇妃孫若微傳》等劇集都宣佈您將參與其中,接下來會先拍哪一部?這幾部劇,將怎麼分配自己的精力?

張黎:《江山不悔》《鬼吹燈》這些都沒有接。曾經接觸過,但沒到接的程度。

《曹操》是9年前就想拍這個劇,一直等審批,等劇本。

《大明皇妃孫若微傳》我是監製,由張挺執導、編劇的,從文本到拍攝都不錯,值得你們關注。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新劇觀察:張挺以前是《孔子春秋》的編劇,也是以正劇為主。這兩年感覺好像是市場的原因,讓正劇導演都來拍IP劇了。另一方面,您也說過想嘗試一些新內容。這次《武動乾坤》裡的特效量是您之前的歷史劇所沒有的。

張黎:我應該是國內導演中最早接觸視效的。比如說《天下無賊》裡的特效,當時是國內最好的。這些年來雖然技術不斷升級換代,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新劇觀察:我聽視效總監秦偉老師說,《武動乾坤》一共有18個特效團隊參與後期,製作了小一年,光駐紮在拍攝現場的就有20人。

張黎:你接觸過秦偉老師的話,應該知道他為了這部劇付出了很大精力,這幾年裡一直處在焦頭爛額的狀態。好多戲是綠幕拍攝,一場場的都需要特效前置,配合著一起佈景,然後再去聯繫特效團隊進行後期製作,你們很難體會到這裡面的辛苦。

一方面要在短時間內製作出精美的特效,一方面是國內的特效製作水平比較有限,流程管理還在學習摸索。《武動乾坤》的特效製作真是挺考驗人,直到現在我還做噩夢,夢到還有特效沒做完。

新劇觀察:好像其他同類劇集的特效製作,沒有《武動乾坤》這麼長時間?

張黎:這一點我還是很衷心的感謝製作方,他們願意扛著資金、檔期的壓力等特效製作的進一步完善。這個劇無論是導演、演員,還是投資方、製片人內心裡都是很期待能做成精品,這個方向上大家是同心同德。

對深藍影業來說,好幾億的資金投進《武動乾坤》這部劇,兩三年不見回頭錢。投入這麼多時間、金錢,面對不可知的播出效果,這個很不容易的。

新劇觀察:但是您以前也經常遇見這種情況呀?

張黎:真的不一樣。首先以前的劇投資沒這麼大。然後呢,我以前的《四十九日·祭》《少帥》都是劇本階段就有平臺買單了,還有《人間正道是滄桑》是江蘇臺投資製作播出的。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新劇觀察:聽說《武動乾坤》在象山影視城置景面積高達20萬平米,當初為什麼會考慮用這麼考究的製作來還原一部網絡小說?

張黎:當時象山影視城裡能放燈光的地方,都放滿了。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靠天生靠地養的,同樣一個故事給不同的製作團隊出來的效果大不相同。

《武動乾坤》這部小說,它的主題價值是我們需要的。然後我們用專業的編劇、攝影、後期製作團隊把它呈現出來。

包括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一開始都是一個想法,然後慢慢寫成一個小說,再拍成電影。還有劉和平老師的劇本,很多一開始就是個念頭,然後他把這個念頭慢慢寫出來。這是創作的規律。

新劇觀察:但和《武動乾坤》相似的主題價值,早在金庸時代的港臺片裡就有許多經典了。

張黎:但這部劇還是有不同於其他作品的獨特性在。可能《武動乾坤》目前播出的集數不多,大家的體會還沒太深入。

當一個人面對磋磨,在困境中,他應該怎麼面對,應該保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這個挺值得探討。

新劇觀察:年輕人的成長是一個永恆的母題,好多人都在講這個故事,您不會厭倦嗎?怎樣才能不落入俗套?

張黎:可能你沒有對比。作為一個80後、90後,你只對自己這個年齡段的人有了解,但我知道50後、60後、70後在20多歲的時候做些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跟以前的同齡人心態差別太大了。

你想想林覺民寫《與妻書》的時候是什麼心態,黃興30多歲在幹什麼,林彪18歲在做些什麼,還有粟裕、胡宗南等等。

新劇觀察:但你看了這些人的履歷和成就,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張黎:重要的不是成就哪些大事,而是面對人生、面對困難的態度。

新劇觀察:可能很多人看《武動乾坤》會代入到林動那個角色,希望像他那樣經歷挫折,然後觸底反彈,到達更高的境界。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遇到困難直接就被打趴下了,起不來了。

張黎: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多人會繞道走或者抄近道。問題是,這些繞過去的路最終還要走一遍,到那時很可能你就不再年輕了。本來20歲就能走的路,繞到了25歲,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新劇觀察:那您覺得《武動乾坤》是否拉近了您和年輕人包括您女兒之間的距離?

張黎:距離是客觀存在的。但《武動乾坤》把我的目光從遙遠的過去帶到了當下,注意到當代年輕人所遇到的種種難題。

就像《武動乾坤》的副標題“英雄出少年”,很多人都這麼說,事實也是這個樣。男兒不展凌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啊!

新劇觀察:但是這個類型的劇太多了,我們怎麼避免同質化?

張黎:這個確實非常難,幾乎不可能完全避免。想要避免同質化,唯一的方法就是獨特性,要有獨特的視角,獨特的解讀方式。但前提是要建立在專業化的基礎上,如果各個創作環節不專業,獨特的創新就無從談起。

新劇觀察:很多人說《武動乾坤》的劇本襯不起導演和製作水準,那麼大面積的置景、精緻的特效放在一部玄幻劇上有點虧。還有一部分爭議集中在楊洋身上,說他追求綾清竹的方式稍顯油膩。第三就是IP+明星的模式在去年被輿論批評了一波,對《武動乾坤》這樣一部製作比較紮實的同類劇不太友好。

張黎:我們這個劇其實2017年上映最好,往後拖了幾個月就想把特效做的再好一點。當時一咬牙5毛特效就5毛了,但還是想往好裡做。否則,誰願意被一個劇耗上兩年半呀!到後面20集播完,就3年了。

之前有個傳聞,有人找《權力的遊戲》那個導演做劇。導演說,行,你給我一年時間讓我想想,第二年我創作劇本,第三年正式拍攝,還有一年做後期。但國產劇肯定沒那麼長時間去創作。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自從有了影視行業以來

就一直缺好劇本

新劇觀察:在您與江奇濤編劇合作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少帥》裡,您用了許多魔幻主義表現手法,比如一些音樂的使用、一些鏡頭的閃回等,這是為什麼呢?

張黎:有一些舞臺劇、音樂、戲曲的表現形式非常有力量,然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節約時間,讓有限的時間承載更準確、更充實的信息量。這是表現主義的手法。

很多導演都會比拍攝手法。像我們那一代的攝影,都喜歡比誰的暗部拍的好,比誰敢“黑”。所以我第一部得獎的作品是《喋血黑谷》。導演之間比什麼呢?就比單位時間內,誰的作品信息量更大,更準確。

新劇觀察:我10年前看您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一開始看不進去,看了4-5集後就迷進去了。後來再看第二遍、第三遍,越看越好看。

張黎:你這種感覺是對的。因為前兩三集,演員年齡大於角色年齡,看起來有點怪。第二遍你再看的時候,心裡已經有預判了,知道後面會好看。

如果當年有磨皮的手段,把前幾集裡演員的皮膚磨得白白嫩嫩的,動作再輕盈一點,就很好看了。《返老還童》那個電影布拉德·皮特有個少年的扮相,毛孔、皮膚都處理的特別好。

新劇觀察:所以您以後還會拍現實主義題材,對嗎?我們看您的那些歷史題材劇,經常會感嘆歷史和現實一模一樣。

張黎:歷史還是歷史,只是故事切入的角度不同。這個千萬不要僅僅歸功於導演,歷史觀的確定、關於歷史的新解釋這個首先要靠編劇。如果編劇的劇本是往西走,導演不可能把它往東拍。

為什麼這幾年編劇們在大聲疾呼、痛哭流涕?因為他們確實被低估了。

但同時部分編劇也有很大問題,今天很多劇不堪入目,部分編劇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新劇觀察:今天很多現實題材的劇本,您覺得不過眼,特別缺少像江奇濤老師創作的這種好劇本。

張黎:自從影視劇成為一個行業以來,一直缺少好劇本。記得20多年前,成龍舉著一張200萬額度的支票尋找好劇本。全世界的導演都在尋找好劇本,扶植好劇本。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新劇觀察:像江奇濤老師也是5-6年才有一個好劇本。

張黎:奇濤老師是不能接受任務的人。他願意寫了才寫,被誰得了就得了,這都是緣分。所以好幾年才有一部經典的作品出來,經得起觀眾反覆去看。這個太難了。

新劇觀察:《人間正道是滄桑》應該是09年投資最大的獻禮劇,好多平臺都播出過。好像您明年有一部獻禮劇上映?

張黎:是電影,現在還在磨劇本、等審批。拍電視劇時間來不及了。

新劇觀察:上次您在採訪中說以後電視劇在2020年後將是嚴冬,主要是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張黎:那個可能是記者理解錯了,我只是說這兩年行業處在調整期,政策、資金還有觀眾的審美都在調整。2020年以後,應該是出大片、出精品的時候,這次調整會促使更多好內容脫穎而出。

新劇觀察:最近明星高片酬的問題引發全社會的關注,有媒體翻出北京文化的年報,說您通過《武動乾坤》《大明皇妃》這些劇收入1.3億元,是真的嗎?

張黎:1.3億完全不存在。有很多人感嘆,說我掙的錢都是辛苦錢。

《武動乾坤》的片酬連傳聞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完完全全交了稅。況且這些錢是拍了3年的,比其他劇耗時要長很多。

對話張黎|1.3億片酬是捕風捉影,做夢都怕《武動乾坤》特效做不好

新劇觀察:《孔子春秋》當時是因為什麼原因不能播出?很多網友都在關注這部劇。

張黎:《孔子春秋》在韓國、日本都播出了,在國內沒有播。接洽過一些平臺,但他們害怕收視率不高,沒有在國內發行。

這部劇是張挺編劇的,開場就是週一圍飾演的子貢守制七年,很精彩的。可惜當時沒有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