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王獻之書法

上文談到當今書壇學王羲之蔚然成風,儼然有淹沒書法之勢。非王羲之不好,實乃矯枉過正之再矯枉過正也。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至新世紀初,一股流行書風席捲書壇,取法多從民間墓誌、秦磚漢瓦、簡牘帛書而來而來,然此風甚過,不少人開始追求狂、怪、自由體,在日本書法的影響下,甚至脫離漢字、解構漢字,現代派書法由此誕生。不少書家從中獲獎,一路走來,至今仍影響著書壇,由於理解不一,一些人被冠以“”醜書“之名。正是在此種背景下,二王書風得以彰顯,以圖扭轉前風創新風。然而二王書風經過10餘年的倡導,在評委取向、國展等諸多獎項的指揮棒下,二王書風的弊端愈積愈多。非二王不好,乃誤導、理解偏頗、急功近利等因素所害。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王獻之書法

下面是幾種學二王書風怪狀:

一是對二王書法來源茫然不清,只知其表,不明就裡。我們都知道東晉之前,經歷了東漢、三國、西晉幾個時期,書法是隸書、章草和隸楷等多種書體並存、百花齊放的狀態,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東晉書法家們正是在繼承、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創新出相對流美、飄逸的新體,集中體現在小楷、行書和小草上。學書法亦如識人。欲識其人,先得了解其祖,得弄清楚血脈來源,瞭解背景知識。瞭解魏晉思想和王羲之學書背景是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當然瞭解王羲之書法出自何方,尋其脈而學之,方能切中王羲之書法之正脈。歷代成功書法家無不如此。正如現代大書家沙孟海所言:追根溯源,上溯下涉。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王羲之書法

二是死摳王羲之筆劃,結果愈寫愈死,缺少變化。由於沒有追根溯源,眼中只有唐模本留下的王羲之書法,難免將王羲之書法簡單化、粗淺化,於是形成習氣和套路。為了與其它二王書風有所區別,便開始通過色彩拼搭、多印疊加、染色做舊等手法,將“復古”徹底轉換成了“仿古”,在花哨的外形上下功夫。廣東嶺南書法院院長鄭榮明指出,這些書家適時征服了評委,獲得國展大獎並被各種媒體追捧,榮譽不斷加身,而且在國展密集的年代可以一年獲獎、入展十數次,進而迅速成為 “著名書法家”,可以開始賣字,開始做“導師”,甚而很快借勢進入中國書協“專業委員會”、省書協“領導班子”。這樣無窮的“榜樣的力量”,很快也就“感召”了一大批書家特別是處於“衝刺”階段的年輕書家聚攏到“二王”旗下,而且相當多的人還互相模仿甚至抄襲,跟風成癮,實已無書家之德。可以說,這一批書家, 並不是真正在傳承“二王”,更不是“正本清源”,他們已經被“二王書風”,被“展覽”裹挾進了一個書法的“名利場”。王羲之實際成為不少人邀名逐利的一個幌子。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王羲之書法

三是跟隨學書大流,聽憑評委大棒指揮,缺乏對自己的認識和對王羲之書法的獨立見解。古人講的字如其人是學書的基本要求,因此學王羲之之前,首先得弄清楚王羲之是個怎樣的人,瞭解其人,才能知道王羲之書法為什麼呈現出“中正仁和”、“風規自遠”等風格和麵貌,也須在自我的性情是否適合寫王羲之書法,還是寫別的古人更好中,作出選擇。而不是流行什麼寫什麼,評委喜歡什麼寫什麼。喪失了自我,怎麼可能做到古人所言:書為心畫。長期以往,書法離己越遠,你離書法就越遠。一些人寫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沒能寫好書法,多半原因就在迷失自己,沒找到自己的書寫感覺。

正是由於很多學王羲之書法者,盲從而根本不知取捨,展覽中出現了千人一面也就毫不足奇了。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王羲之書法

四是將二王書風無限神化,一條路走到“黑”,認為再學其他就是末流、非正統。此種情況也並不少見,儼然把二王書法奉為書法“聖主”,無所不包,無所不有。誠然二王書法對後世影響最大,也最為深遠,然而絕大數歷代大書家在繼承二王書法的基礎上進行了自我的開發和拓展,如米芾、董其昌、王鐸、傅山等等;即便如一生嚴守二王一路書風的趙孟頫,也寫出了自己的一些個性。然而,當今不少習書人士甚至位高權重者,因為習二王成風,為了彰顯自己二王血脈正統,有意來開與別人的差距,便吹噓自我書法如何更貼近二王書法本來面貌、如何發現二王書法新秘密,只有自己掌握到了這種絕技。實乃自欺欺人的做法。從歷史上來看二王書法固然內涵豐富,意蘊悠遠,然而博大精深的書法出自與人,斷不可能一兩個人就能擋住其他人的發展;相反,二王書法恰恰是最富包容性的體系,要不然那麼多站在二王巨人肩膀上的書家,依然在書法長河裡放射出奪人的光彩。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王獻之書法

以上四點是目前很多習二王書風者容易犯的毛病,對很多年輕習書者來說,可能會有些苛求,然而對有志於書法事業的人說,能儘早認識到、避免之,總是有好處的,畢竟人生有限,能儘量不走的彎路還是少走。書法大道足夠寬,只有你有膽量、有勇氣、有恆心,加上對自己的認識,並不一定非要讓二王書風綁架自己。優秀的書法遺產足夠多,二王書風營養多,你可多取;其它書法資源也很豐富,你也不妨多探尋,最終要形成的是自己的面貌,就像做人,做一個兼容幷包、有血有肉的人。寫書法,就要寫出自己性情的書法來。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王羲之書法

下面,我們來看看古人是如何在二王基礎上發展自己的。

一、專注型,如元代趙孟頫、近代白蕉。將二王風格進行到底,專注在楷書和行書上,風格較為近似,有自己一定的面貌;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白蕉書法

二、適度發展型,如北宋蔡襄、元代鮮于樞和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在二王基礎上,加入其他書家的元素和自我的性情,楷書、行書、草書兼善,有自己較強的風格;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董其昌書法

三、全面突破型,如唐代顏真卿、北宋米芾、黃庭堅和明代祝枝山以及明末清初王鐸、傅山等。在二王基礎上,加入了篆隸和其他書家元素以及兼容自己強烈的性情,諸體皆能,風格強烈,拓而為大,開創了一條新路。尺幅巨大的“明清調”由此而來。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王鐸書法

四、萃取型,如王羲之之後歷代很多書家都採取了這種方式,如北宋蘇東坡和元代楊維楨、康裡夔夔,明代宋克以及清代何紹基等等。二王之後尤其是唐代以後,凡習書者幾乎沒有不研習二王的,很多人看起來好像與二王書風離得很遠,實際氣息亦來自魏晉。他們通過萃取的方式,融歷代書跡精華,廣採博收,熔鑄成了自己的面貌。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楊維楨書法

以上四點只是筆者個人的總結,認同者值得借鑑,也可能會有不同意見。諸君如有其它想法,需要補充,不妨放開思路,談出自己的看法。或許會對你學習書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若本文所述不周,還請見諒;如讀後還會有點收穫,則善莫大焉。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康裡夔夔書法

天天寫王羲之,為什麼你卻離王羲之越來越遠

宋克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