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以前,在河北電視臺有個人氣極高的節目《超級寶寶秀》,節目中寶寶們的精彩表現,往往讓成年人都驚歎不已。即使是沒有上過《超級寶寶秀》,在還未懂事的時候,很多孩子就已經不明其意地背下來十幾首甚至更多的入門級唐詩,每逢親朋好友做客的時候,“給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背一首唐詩”不僅是保留的重頭節目,更是孩子獲得讚美,“為爸媽長臉”的好機會。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唐詩情結的產生由來已久。重視唐詩的背誦,不是現代人的偏執,早在明清的古人,就已經把唐詩納入了教育的範疇。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其文學價值、美學意義甚至教化功能等都不必多說,所以“背唐詩”這件事的問題不在於“唐詩該不該背”,而是在“唐詩該背”的時候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教唐詩”、“背唐詩”。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一般的唐詩教材,以銅版紙印製,少了一些唐詩的古韻,且普遍採用印刷字體,不足以完全呈現唐詩書寫的意境,而古代名士的書法作品又很難嫁接到唐詩作品上,沒有美感的呈現和認知,唐詩再好,也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在這方面,明朝人比現代人做得要好一些,甚至可以說是尤其出色。

明萬曆年間,著名的藏書家、出版商黃鳳池,用“集雅”做書坊齋號,刊刻書籍廣佈天下。集雅齋所刻《唐詩畫譜》,詩選唐人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集合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詩、書、畫、刻四絕,四美並具,一經刊刻行世,即廣受歡迎,多次翻刻,被時人譽為“詩詩錦繡,字字珠璣,畫畫神奇”。還遠銷日本,受到日本老百姓的一致點贊。

能夠把一本書做成這樣,黃鳳池著實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他重金邀請一批畫者為書作畫,其中因畫過《丹桂記》《玉簪記》的插圖和《圖繪宗彝》而聞名業界的畫家蔡元勳也親自作畫,書中的一百多幅畫,既注重士大夫們的雅,也照顧到了普通民眾的俗,儘可能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從畫中感受到詩境詩情。

除了有畫可賞,《唐詩畫譜》還融入了書法藝術。它的書寫者多為蘇州、杭州、松江、歙縣地區的書法家,其中不乏名家,如董其昌手書羊士諤《郡中即事》,陳繼儒手書虞世南《春夜》,俞文龍手書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朱傑手書張旭《桃花磯》等。試想一下,背唐詩的孩子正在理解詩歌意義的時候,它感受的不是工業文明的印刷氣息而是用最具美感的篆、隸、楷、行、草字體書寫下來的文字,孩子們不僅可以從畫中想象詩人面對的風景,甚至可以從字體中感受詩人一筆一劃賦詩寫作的整體過程。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然而,比起書寫和繪畫,《唐詩畫譜》更出彩的地方是它的刻工。它的主要刻工劉次泉是當時的名工,曾刻過《湯海若先生批評西廂記》,得到湯顯祖的嘉許。不得不說,明朝人的一部唐詩畫譜,不僅可做教材,更是一部全面展示詩、書、畫、刻的藝術鑑賞辭典。即使無心背誦的閒人,也可以從中把玩繪畫、書法和版刻的藝術魅力,從豐富多彩的形式中觸碰到唐詩內容的核心氣質。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夢迴明朝,《唐詩畫譜》是古樸典雅的線裝模樣,水墨韻,宣紙香……多年來,出版社影印《唐詩畫譜》多種,但均因底本損傷、畫面斷線、銅版紙的機械感、平裝書的現代味等因素,無法重現原作神韻。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而今,當你翻開這套由北京同雅文化印製的《唐詩畫譜》,古韻撲面而來:指間的宣紙柔若絲帛,樸素的水墨淡雅生香,筒子葉一詩一畫,一邊為李白、杜甫、張籍、元稹、王昌齡、高駢等唐代詩人的詩作,一邊為配合詩作而作的畫。亭臺樓閣、山川河流、望月抒懷、家人相聚、朋友對飲的場面一一在目,還原了古人的生活和情趣。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而唐詩是這個詩國中最為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同雅文化,邀您來讀《唐詩畫譜》。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上微店搜索“同雅文化”,宣紙線裝《唐詩畫譜》一函三冊,540元包郵。

《唐詩畫譜》不變的詩情畫意

什麼?定製更划算?!

▼▼▼

定製請諮詢微店客服,快速低價,一本起印,可植入LOGO,可選擇尺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