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兒童心理|這樣的家庭適合撫養孩子嗎?

最近一直在補看前段時間落下的奇葩大會

,堅果對這種以抒發和分享觀點為內容的節目特別感興趣,裡面的奇葩們,堅果也都能一一叫出名字,其中一位奇葩叫樊野,他外形帥氣時尚,說話的時候慢條斯理,總是能煽動觀眾落淚。他是位同志,近期節目裡,他公開自己在國外請孕母幫忙,生了個孩子。

看到視頻下面很多網友留言說,同性戀自己痛苦就罷了,還要弄出個孩子來受罪。每每聽見這種偏見的聲音,堅果就更加接受同性戀群體的存在,因為他們實在是受到太多的排斥和語言攻擊,就連中國的收養法律也不支持同性戀收養兒童。堅果特意去查看了一些心理書籍,想告訴大家,同性戀的形成基本上是由基因決定,受父母影響非常小。同性戀個體或同性戀家庭是可以撫養孩子的!

在西方發達國家,如荷蘭、德國、英國等國家,已經宣佈同性戀婚姻的合法化,並對同性戀夫妻領養孩子一事上持肯定態度。西方的社會學家也研究得出,同性戀家庭撫養長大的孩子,在性取向、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與異性父母養育出的孩子沒有差異。

真正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不是家庭結構,而是家庭的功能,也就是撫養者對兒童的撫養質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性別和他們的角色,對孩子的心理結果影響非常小。無論家庭是由什麼樣的人組成的, 更為重要的是家庭主導關係的質量,這些質量包括,家庭中的溫暖、家庭成員之間的責任、相互間的理解與和諧。

相比較異性戀的家庭,同性戀家庭更具備撫養孩子的優勢:

1. 異性戀之間有發生“意外懷孕”的可能,而同性戀則避免了這一點,所以當他們決定成為父母時,必然是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經濟上的準備來迎接一個孩子的到來。

2. 同性戀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更強,能夠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養育好一個孩子。

3. 同性戀父母往往更加寬容,他們撫養出的孩子很少存在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使孩子能夠更自由的探索自身的興趣愛好。

希望大家可以正確的看待同性戀群體,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他們,讓他們不必要承受過多的社會壓力,那麼,他們自然會有建立幸福家庭和撫養優秀孩子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