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關注:文藝圈裡的金鄉“四麻子”

在蘇魯豫皖文藝圈內只要提起“四麻子”

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

為什麼人們對他那麼敬佩

他在文藝界知名度為什麼那麼高

這與他的“跟斗”絕技是分不開的

关注:文艺圈里的金乡“四麻子”

“四麻子”本名杜慶賢,原是金鄉四平調劇團武生演員,原籍安徽省蕭縣杜集村,自幼跟班學藝。其“跟斗”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與我們常見的各類劇種表演的“跟斗”技藝相比,可以說無人能夠超越他之上。

筆者自幼跟隨著名武術大師卓以德練功習武,後因會翻幾個“跟斗”到部隊文工團當兵,對“跟斗”技藝有著常人不可理解的喜愛。從部隊復員後,正好趕上“解放”傳統戲,那時杜慶賢在縣劇院的每場演出都要去看,並對他的“跟斗”表演進行仔細揣摩、研究。

关注:文艺圈里的金乡“四麻子”

杜慶賢的跟斗花樣繁多、險象環生、扣人心絃、引人入勝。如“踺子小翻兒”、“空橋”、“小翻兒捏子”、“小翻兒前脖”、“虎跳前脖”、“下蛋”、“小翻兒360”(也叫擰筋提),這些跟斗他可一氣呵成。就“360”的表演別人一般只能單獨表演左“360”或右“360”,而他可以左右開弓“360”,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他更是一次可翻13個前脖,而且在舞臺上連續旋轉成圈,令人唏噓不已。

所謂“五回頭”,即“小翻兒”先往後翻,再卷著翻。前後往返五次,38個“跟斗”一氣呵成,而且越翻越快,底氣十足。

所謂“四方城”,顧名思義就是把“小翻兒”翻往四個方向,即先從右往左橫著翻,往後翻,往右翻,再往前卷著翻,一氣呵成,速度不減。

據說,他可以做到在不足一平米的方桌上8秒鐘翻18個“跟斗”,而且臉不變色,氣不發喘。

关注:文艺圈里的金乡“四麻子”

1968年,杜慶賢被山東京劇團特聘,參加山東省“八一”擁軍慰問團巡迴演出。每場演出中,他驚人的跟斗技藝,一出場就如蛟龍出水,每場都贏得廣大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滿堂喝彩。

1969年,在“九一”醫院慰問演出時,同行們都誇慶賢的“跟斗”好,其中一個不服氣的同行打賭說“我在地上畫一個方塊兒,你若能翻8個‘跟斗’不出方塊,我當場給你下跪。”同行們驟然起鬨為慶賢助威。慶賢微微一笑,當即點頭答應了。只見那人在地上用木棍劃了一個約40公分見方的小方塊,作為場地請慶賢表演。在圍觀演員們的笑聲中杜慶賢從容不迫,胸有成竹地立於方塊之中。深吸一口氣後,接著“噔噔噔……”一氣翻了15個“跟斗”竟沒出方塊一線之地。人群中驟然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打賭的那人面紅耳赤,羞愧難當,願賭服輸的他“撲通”一聲跪在了慶賢跟前,慶賢急忙將他扶起。使得在場的同行們無不伸出大拇指,引來嘖嘖稱讚。

关注:文艺圈里的金乡“四麻子”

當年,在同行中流傳著一句歇後語:“四麻子”的“跟斗”——沒比得。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用在杜慶賢身上再確切不過了。然而,在他的成功背後,又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艱辛與秘密呢?

首先與他大哥杜慶喜的嚴格要求與訓導是分不開的。他大哥為使他的小翻兒翻的正而不斜,直而不彎,採取了多種措施。比如,在地上畫兩條線,線與線之間約40公分,線長約2——5米,“跟斗”只能在線內翻,而且規定翻多少就得翻多少。為了使他的“跟斗”翻的正、落得輕,他大哥在他大腿之間夾一個紙團,翻完跟斗而紙團不掉出,這樣腳自然落的齊,“跟斗”翻的正而輕。

关注:文艺圈里的金乡“四麻子”

上世紀五十年代,縣級劇團的生活極為艱苦,常年上山下鄉巡迴演出,每天要演兩三場戲,而且還要擠時間練功。通常每天要練三通功,時間一般不少於五六個小時,長則八九個小時。那時練功沒有專門的場館,全在路邊、農家場院或者樹林子裡。練功設備更是一無所有,沒有墊子就在地上挖土代替。練功中最基本的就是靠頂、下腰、踢腳、勒腰。特別是勒腰,每次勒的腰骨“咯咯吧吧”地直響,讓人聽之寒心。靠頂要頭朝下、腳朝上,一把頂靠30——40分鐘,汗水將頭下的土地都浸溼,由於時間過長以至於噁心嘔吐黃水,練習過程非常的辛苦。活動開腰腿就開始“小翻兒”的練習。夏天練功時僅穿件短褲,冬天增加一件背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冬酷暑,堅持練功從不間斷,苦和累是常人難以忍受和想象的。

关注:文艺圈里的金乡“四麻子”

1970年,杜慶賢帶隊到河南商丘豫劇團去學習現代京劇《沙家浜》。這個團有一名武術教練名叫劉憲康,畢業於北京戲校,慶賢對其十分敬仰並奉上一盒“大前門”香菸懇誠求教。劉教練見慶賢其貌不揚,便不屑一顧。當他看到慶賢的“跟斗”表演後,態度卻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立即掏出“大中華”香菸雙手奉上,並與其親切握手,讚歎慶賢的“跟斗”:“別說在地方戲曲裡,就是在整個京劇界也是罕見少有的”。次日又專門宴請慶賢,並號召他的學生們虛心向慶賢同志學習。

关注:文艺圈里的金乡“四麻子”

多年來

為了傳承祖國的戲劇藝術

杜慶賢也收下不少徒弟

他那些徒弟中有的已是

省、市級戲劇界的武生主角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通過多年的艱苦磨練,杜慶賢終於練出一身超群的“跟斗”絕技,為中國戲劇百花園增添了一枝絢麗的奇葩,也為我國戲劇藝術的發揚光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當之無愧的“跟斗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