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鄧超孫儷7年不癢:儀式感才是幸福家庭的頂配

鄧超孫儷7年不癢:儀式感才是幸福家庭的頂配

很多人說,七年之癢是個很難跨過去的坎。但前些天,鄧超和娘娘又在微博上灑了一把狗糧。很多人都喜歡跑到兩人的微博下圍觀,超哥戲多,娘娘愛吐槽,所以這兩口子的微博總是讓人邊看邊樂呵,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卻讓人感受到這一家子洋溢的幸福、甜蜜。

他們幸福的秘訣是什麼?在一次採訪中,鄧超透露:其中的秘訣就是「儀式感」。

孫儷曾在採訪時說過,夫妻間的很多事情都是從鄧超身上學的。一次的結婚紀念,兩人約好去吃飯,孫儷只塗了個口紅就要出門,卻發現鄧超穿著西裝、打著領結,看上去就“很隆重”。

鄧超對她說:“我們平時上節目或是出席某些場合都捯飭得很好,為什麼自己的節日我們不好好地捯飭捯飭呢?”孫儷聽了,心裡很是感觸,馬上去換了禮服和高跟鞋。兩個人開開心心地去過紀念日去了。從那之後,兩個人把各種紀念日都“捯飭”得很精緻。這樣的“儀式感”經常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之中。

儀式感不是“么蛾子”,而是對彼此和生活的熱愛。為你們平淡的生活創造更多值得珍藏的回憶,它就變得鮮活可愛了。

儀式感的背後,是我愛你。

曾經看過一個關於“儀式感”最好的定義:儀式感的重要性在於“這一刻不可重來”,你要為這一刻投入很多的心思和努力,讓它成為你們生命中片刻難忘的記憶。

它可以是很小的事情,也可以是很重要的轉折,但這裡面都包含著愛意。

朋友慧慧每天都要和老公一起出門,然後給彼此一個吻,高高興興地開始新的一天。有時候前一天晚上鬧脾氣吵架了,因為第二天早上的一個吻,兩個人就會相視一笑、和好如初。慧慧說,每天她都會因為這個吻充滿動力,有時候老公會在吻她的時候突然拿出一束鮮花,或者一瓶她最愛的牛奶塞到她手裡,她會覺得特別幸福。

每一個小小的儀式裡,都是對方的用心和真情,它會讓對方感受到被愛和被珍惜。這樣的感情永遠都不會降溫。

儀式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能夠給孩子更多的記憶,讓他更加熱愛生活、期待明天。我們可以讓孩子珍藏更多的“特殊時刻”

我有一個朋友,為了參加孩子的初中畢業典禮,在出差途中請了一天的假,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辭辛苦,半夜從北京飛到上海,所有人都勸她:“只是初中畢業典禮,只是個簡單的流程,不一定非要出席,用不著這麼大費周章。”

朋友笑著,滿臉幸福地說:“我想要參與孩子每一個重要的時刻。一起參加畢業典禮,和過去的四年告別,迎接新的開始,對我們來說都是充滿意義的。我去,是想要讓她感受到我的重視和支持。”

相信,對孩子而言,她一定會有一個圓滿的畢業典禮,因為她有一位用心的媽媽。

我們身邊的一些人,總愛這樣說:“小孩子過什麼生日!”、“又不是春節,放個假,在家裡休息多好!”、“不要總搞這些形式主義,有時間多看書。”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儀式意味著獲得父母的陪伴、關注和愛。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不美好回憶和感受。有心理專家認為:正常的身心成長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個小小的儀式中,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更用心。

平淡的生活中,偶爾的儀式感會給孩子足夠的親近感與信任感,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和樂趣。

這其實非常簡單,它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是睡前的一個故事,是書包裡的一盒牛奶。等到幾十年後,某個夜晚他想起你曾經也在這樣一個夜晚給他講過小美人魚的故事一定充滿懷念和感動。

儀式感的背後其實是愛的傳遞,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才會去打扮生活,讓它更美妙,它會把整個家庭都帶入一個溫暖的氛圍。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些暖心的約定和細節就能傳遞關切與親暱。所以,今天回家不妨為她帶一束花,對他說你回來了,給彼此一個擁抱。為你們的孩子講一個故事,告訴他,你們很愛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