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冷戰時期巴爾幹強國南斯拉夫,為何在歐美的肢解下走向四分五裂?

南斯拉夫在上個世紀曾是巴爾幹半島上一個統一的區域強國,為了生存,南斯拉夫選擇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既沒有加入以蘇聯為首的華約,也沒有倒向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但是,這個當時紅色陣營的第三強國最終卻未能擺脫國家分裂的命運,分裂成六個國家,還有一個獨立的科索沃未被國際社會承認。

冷戰時期巴爾幹強國南斯拉夫,為何在歐美的肢解下走向四分五裂?

本屆俄羅斯世界盃32支參賽國家隊當中就有兩支是從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國家,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目前塞爾維亞止步16強,而克羅地亞成功晉級4強,這也延續了南斯拉夫歷史上曾經創造的輝煌,為巴爾幹半島帶來榮光。

那麼,曾經強大的南斯拉夫為何會遭受如此厄運,被一分為六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巴爾幹半島由於地處基督教、伊斯蘭教和東正教三大宗教文明的交界地帶,因此成為各方爭奪的獵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巴爾幹地區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給了南斯拉夫人建國的機會。1918年,北部原屬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冷戰時期巴爾幹強國南斯拉夫,為何在歐美的肢解下走向四分五裂?

1941年南斯拉夫王國被德國佔領,其後鐵托領導南斯拉夫人民抗擊德國的侵略。1945年德國戰敗撤走以後,在鐵托的領導下,巴爾幹半島成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也走向解體,分裂為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和黑山)五個國家,此時的南斯拉夫只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借科索沃危機直接出兵軍事幹預南聯盟,從而使科索沃脫離南聯盟的管轄。2006年黑山的獨立,標誌著南斯拉夫徹底解體。那個曾經有著26萬平方公里的南斯拉夫,如今只剩下8.8萬平方公里的塞爾維亞,而2008年科索沃又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但是未獲得國際普遍承認。

冷戰時期巴爾幹強國南斯拉夫,為何在歐美的肢解下走向四分五裂?

雖然南斯拉夫的分裂解體有著自身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權力紛爭,但是歐美國家的分化瓦解功不可沒。那麼,歐美為何一定要肢解南斯拉夫呢?

二戰後,南斯拉夫雖和蘇聯保持了兩年的親密關係,蘇南關係決裂以後,美國為了對抗蘇聯,一方面成功拉攏土耳其加入北約,另一方面轉而支持紅色陣營的南斯拉夫,以此來阻止蘇聯從海上和陸上南下地中海。此時南斯拉夫成為紅色陣營中與美國走得最近的國家。

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蘇爭霸中美國逐漸佔據了主動地位,隨著戈爾巴喬夫上臺進行改革,蘇聯對歐美的威脅逐漸減小。此時,美國和歐共體不再需要通過扶持南斯拉夫對抗蘇聯。此時,強大的南斯拉夫反而會威脅美國在中東及地中海的利益,因此美國轉而執行分化瓦解南斯拉夫的政策。

冷戰時期巴爾幹強國南斯拉夫,為何在歐美的肢解下走向四分五裂?

對歐洲來說,南斯拉夫本屬於歐洲國家,如果將其吸納進入歐共體和北約,那麼會壯大歐洲的實力。但是,如果直接將南斯拉夫全盤整體吸納,以南斯拉夫的體量和實力,必然會成為歐共體和北約中的一股較強的勢力,擁有較大的話語權,甚至有可能左右歐共體的走向,這對歐共體其他國家來說面臨較大的風險。如果將南斯拉夫分化瓦解成多個小國之後再吸收進歐共體,那麼將降低這種風險。

於是,從80年代開始,美國和歐共體一道開始對南斯拉夫進行滲透和分化,挑撥南斯拉夫成員國之間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結果導致南斯拉夫內部民族衝突不斷。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際,南斯拉夫也走向四分五裂,一分為六。結果南斯拉夫只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南斯拉夫聯盟。而歐洲和美國對於從南斯拉夫獨立的國家馬上予以宣佈承認,歐美的分化瓦解政策取得初步成果。

冷戰時期巴爾幹強國南斯拉夫,為何在歐美的肢解下走向四分五裂?

然而,對於南斯拉夫解體後成立的南聯盟歐美也不放過。為了使其繼續分裂,美國和歐洲國家一方面對南聯盟實施經濟和軍事制裁,另一方面繼續對黑山和塞爾維亞進行分化和瓦解。1999年西方國家借科索沃危機爆發之際軍事打擊南聯盟,使科索沃在歐美的保護下脫離南聯盟而獨立。2006年黑山的獨立,標誌著南聯盟的徹底解體。從此,那個叱吒風雲的南斯拉夫國家被壓縮成為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小國。

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國家紛紛投入歐盟和北約的懷抱,就連南斯拉夫最後的繼承者塞爾維亞也向歐盟遞交了入盟申請,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卻忘記了自己是如何被歐美肢解的。

南斯拉夫這個曾經是紅色陣營的三號強國,由於存在複雜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權力紛爭,未能融合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缺乏民族認同感,結果在歐美的滲透和分化瓦解下走向四分五裂,南斯拉夫也因此成為一個時代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