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今天讓我們一起緬懷“中國的居里夫婦”

今天讓我們一起緬懷“中國的居里夫婦”

今天讓我們一起緬懷“中國的居里夫婦”

光明的中國,讓我的生命為你燃燒吧。

——錢三強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生於浙江湖州,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

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

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

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01

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人們稱他領導的研究所為“滿門忠烈”。

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他是錢三強。今天是他的忌日。

他從小就愛鍛鍊身體又排行老三,被小夥伴稱為三強,後來就索性改成了錢三強這一名字。中學畢業的時候,少年和今天的孩子一樣即將面臨高考。他沒有選擇在北大任教的父親所教的文學學科——這大概會給他帶來順風順水的人生,而是堅定地去報預科班學理。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的居里夫妇”

錢三強不滿4歲就開始天天站在祖父的書桌前認字背書,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進步思想的薰陶。為培養錢三強,在他7歲時,父親送他進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學教授們創辦的子弟學校——孔德學校。

當時填報這一志願若在今天估計會讓不少人感到不解,但少年意志和決心卻如此堅定,因為他認為:要使國家擺脫屈辱,走向富強,除了建設強大工業,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別無他途。

1936年清華物理系畢業後,他於1937年赴法國居里實驗室留學,師從約里奧·居里夫婦,在這二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指導下,從事核物理的研究。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春,錢三強(右)回國前夕在巴黎與約里奧·居里夫婦合影。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的居里夫妇”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的居里夫妇”

錢三強(右)和夫人--女科學家何澤慧(左)在一起研究學術問題。

1940年,他和夫人何澤慧一起發現了鈾元素的裂變,除了有二分裂以外,還可以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對當時的核物理研究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他因而獲得1946年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本人也被聘任為研究所的研究教授,這是留法華人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中國人究竟能不能搞科學?這便是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給世界的答案。

02

無論是面對多麼絕望的現實,但只要有人願意腳踏實地、艱苦攀登,是有可能創造奇蹟的。

1948年,昔日的少年捨棄歐洲最好的科研條件和福利待遇毅然回到了中國,他說: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祖國再窮,是自己的。而且正因為她貧窮落後,更需要我們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

他不但要證明中國人行,還要證明中國也行。

於是,1948年初夏,國內正在進行解放戰爭,華北地區戰火紛飛,錢三強接受了北平幾所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邀請,放棄了他們在法國良好的研究工作條件和優裕的生活,為了發展祖國的原子能事業,毅然帶著襁褓中的嬰兒,乘船回到祖國,那一年錢三強還不到三十五歲,正是風華正茂,創建事業的大好年齡。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他的名字在學界銷聲匿跡了,而與之相伴的,是在戈壁灘和實驗室無數個艱苦卓絕的日日夜夜。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的居里夫妇”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64年10月16日,伴隨著一聲巨響,我國西部上空升騰起第一朵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而此時,兩彈研製的總設計師錢三強,卻開始了為期幾個月的“四清”生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與此同時,北京地區的慶功會正如火如荼地舉行,與錢三強同單位的幾位領導都拍了照、登了報,只有錢三強一人不在。當有人問起時,錢三強笑著說:“有幾個作代表就行了,缺一個不算什麼。”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的居里夫妇”

1982年,年近70的錢三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借用了馬克思的一段話回顧了他對原子能事業的堅持與熱愛: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做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的居里夫妇”

1992年的6月28日,“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原子彈氫彈之父”錢三強在北京溘然長辭。

在現代中國技術發展史上,錢三強樹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他用執著求索的一生,為中華民族的原子能事業奠定了寶貴的基礎,並以自己的智慧為黨中央確定“兩彈一星”的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他的工作精神和道德風範,成為幾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輝楷模。

讓我們銘記他們這代人的精神和情懷。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人重複著類似的故事,錢學森、錢偉長、鄧稼先、趙九章、孫家棟、于敏等等,他們志同道合、鞠躬盡瘁且意志堅定。在各自的領域裡,他們一點點努力,最終一點一點改變了中國。

他們那一代人,用一生心血和赤子情懷,改變了中國。

而此刻與未來中國的責任,正在我輩肩頭。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的居里夫妇”

來源/綜合整理自小南觀察、內蒙古財經大學圖書館、鈞正平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