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龍湖古寨 ②學生紀念老師的祠堂——先生祠

龍湖古寨 ②學生紀念老師的祠堂——先生祠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龍湖鎮龍湖古寨北門

龍湖又稱塘湖,因村西、南、北皆池塘(古彩塘溪遺蹟),故名。創鄉年代應為南宋紹興二年以前(《海陽縣誌》有紹興二年建地藏院的記載),經數百年龍湖先民的建設,至明嘉靖年間,為防禦倭寇的侵擾,築寨自衛,自邇,龍湖寨就形成了“三街六巷”的聚落規劃格局,寨中匯聚有數百座宗祠、府第、商宅、宮廟等建築物。

龍湖古寨 ②學生紀念老師的祠堂——先生祠

侗初師祠石匾

在龍湖古寨北門沿石路步行約100步,左側門匾豁然刻著“侗初師祠”四個大字,是一座二進式的祠堂,由祠門、享堂構成,近似民居院落。建祠的時候,正是龍湖寨經濟最鼎盛的時期,把先生祠建在寸土寸金的龍湖黃金地段,足以看出古寨人對老師的無比敬重和對師道的大力弘揚!

龍湖古寨 ②學生紀念老師的祠堂——先生祠

侗初師祠大門

侗初師祠是王侗初學生七戶八人合力為先生所建的先生祠,王先生本是客家人,終生在龍湖寨教書育人,惜無子嗣及功名。在王先生當時,沒有功名是不可立祠,然而他的學生為了紀念他的傳道授業,合力建了這座潮汕罕見的侗初師祠。

龍湖古寨 ②學生紀念老師的祠堂——先生祠

原來,明萬曆年間,王侗初來到龍湖寨。據考證,王侗初“自高祖由閩入潮”,他的父親王國俊是明萬曆元年(1573)歲貢,也就是從各府、州、縣學中升入國子監讀書的保送生,後來還當過天河縣的縣令。

王侗初老師在龍湖寨教授過肖世欽、蕭翼乾等7名學生,7個學生7個姓,肖、林、許、劉、黃、徐、謝都成了當地有名的秀才。

王侗初無兒無女,學生們感念老師之恩,為他養老送終。先生去世後,“哀其無後,而設專祠以祀”。

王侗初師祠裡供奉著3塊牌位,先生的,先生的父親王國俊的,還有一個是七名學生之一謝林的,因為謝林也無後,便一同放在祠堂祭拜。“每年春秋二祭,使不絕其食,更置祠田,使歷久不衰”,這一祭就是100多年。

到了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初秋,王侗初學生的後裔對祠堂進行修繕,邀請時任潮州知府周碩勳撰文紀念。周知府沒有答應,認為“王生既非大儒,又無功桑梓與鄉”,設祠祭祀,“不合於禮者也”,這事兒就放下了。

一天,周知府路過龍湖,王侗初學生的後裔們聽說後,懇請知府大人到先生祠看看。看到祠中供奉的三個靈位,周知府深受感動,對後人思念先祖“並及其祖之師,因祖之師而並及其師之父,且使無後之友生亦得附祀於旁,一堂之上父子師弟”這樣尊師重教風氣代代相傳的義舉大為讚賞,終於“樂為之記”,欣然提筆撰寫了《府憲撰給碑記》,記錄下這段美談。

龍湖古寨 ②學生紀念老師的祠堂——先生祠

府憲撰給碑記

到了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初秋,王侗初學生的後裔對祠堂進行修繕,邀請時任潮州知府周碩勳撰文紀念。周知府沒有答應,認為“王生既非大儒,又無功桑梓與鄉”,設祠祭祀,“不合於禮者也”,這事兒就放下了。

一天,周知府路過龍湖,王侗初學生的後裔們聽說後,懇請知府大人到先生祠看看。看到祠中供奉的三個靈位,周知府深受感動,對後人思念先祖“並及其祖之師,因祖之師而並及其師之父,且使無後之友生亦得附祀於旁,一堂之上父子師弟”這樣尊師重教風氣代代相傳的義舉大為讚賞,終於“樂為之記”,欣然提筆撰寫了《府憲撰給碑記》,記錄下這段美談。

如果您附近有什麼古建築,請私信聯繫我哦!下一篇文章《龍湖古寨③中西藝術在這裡碰撞與融合---方伯第》,介紹的是劉子興的“方伯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