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雙頭鷹”羽翼漸豐

5比0狂掃沙特隊、3比1力克埃及隊、提前一輪鎖定16強,本屆世界盃,俄羅斯隊技驚四座。和這支綠茵勁旅一樣,最近,俄羅斯軍隊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6月,俄軍公佈了可空投載人裝甲車的“瓜田”系統、可幫助戰機編隊隱真示假的“希比內”電子戰系統等新裝備;5月,俄軍在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式上一口氣展示了“天王星9號”機器人戰車等7種全新裝備……新式武器裝備頻頻亮相,再聯想到俄軍在敘利亞戰場的卓越表現和近年來的改革,很多分析人士指出,今天的俄軍早已不是“瘦死的駱駝”,而是羽翼漸豐的“雙頭鷹”。

更新武器,搶佔未來制勝高地

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2018-2028年俄羅斯軍事裝備發展綱要》,確定了未來10年俄軍裝備升級和更新計劃。這一發展綱要總規模達19萬億盧布,約合3390億美元,充分表明了俄軍對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視。據報道,截至2017年底,俄軍武器裝備的整體現代化率比5年前提升了4倍,2020年武器裝備現代化率達到70%的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今年以來,俄軍公佈的新型武器中,“核動力”是個高頻詞。早在冷戰期間,蘇聯就研製過核動力的破冰船、巡洋艦、潛艇甚至衛星和轟炸機。得益於對核動力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今年3月俄軍成功試射“薩爾馬特”導彈。該導彈以核動力推進,為洲際戰略巡航導彈,重量超過200噸,可攜帶多種核彈頭,還可設置飛行路徑,從敵人想象不到的地點、方向,尋找敵人防禦漏洞進行機動攻擊,因此這一導彈很難被攔截。

“薩爾馬特”導彈折射出俄軍“立足已有優勢,進行不對稱對抗”的武器裝備發展思路。俄軍認為,與高投入建設的反導系統相比,發展進攻性武器是更為經濟有效的對抗途徑。

“新武器的開發和生產使俄羅斯避免捲入軍備競賽,領先數十年的技術保障俄羅斯主權不受侵犯。”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美國在波蘭、羅馬尼亞以及阿拉斯加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還有計劃在韓國和日本部署的防禦系統,在俄羅斯武器面前都是“漏雨的傘”。

出兵反恐,戰果輝煌一舉多得

6月22日,敘利亞一支規模較大的反政府武裝“奧馬裡旅”宣佈轉投敘政府軍“麾下”。此前一天,敘利亞軍方宣佈近期取得重要戰果,收復約2500平方公里土地。回想幾年前,如今的敘利亞局勢可謂徹底轉變,而這與俄軍的果斷出手是分不開的。

從2015年9月到2017年12月兩年多的時間裡,俄軍先後向敘利亞投入兵力4.8萬餘人,出動飛機3.4萬餘架次,摧毀恐怖分子8000輛裝甲車和武裝皮卡、396個非法石油加工廠與加工點、718個武器彈藥生產設施,消滅了“伊斯蘭國”原首領巴格達迪等大批恐怖分子。值得一提的是,從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駐敘俄軍僅有43人在戰鬥中死亡。

在敘利亞,俄軍不僅取得了輝煌戰果,也通過實戰磨礪了官兵。俄四大軍區司令攜本軍區指揮機關精幹人員都已赴敘利亞輪換多次,各軍區指揮機關藉此積累了豐富的聯合作戰指揮經驗。俄陸軍所有集團軍級以上指揮機關,幾乎所有的師級指揮機關和近一半的團級指揮機關都在敘利亞戰場經過了實戰鍛鍊,獲得了組織跨軍種協同以及綜合使用偵察、控制和火力毀傷手段的作戰實踐。

除發揮以戰促訓、以戰領訓的作用,在敘軍事行動還為俄軍測試新型武器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俄軍在敘共測試了包括蘇-57戰機在內的215款武器裝備,在戰鬥使用中發現了702項不足,其中99%的不足之處已經被改進消除。

出兵敘利亞是俄聯邦獨立後俄軍首次遠距離作戰,經此一戰,俄軍令世界刮目相看。普京在總結俄軍在敘軍事行動時表示:“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反恐戰果說明,俄軍的戰備狀態和武器性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俄羅斯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改革轉型,軍隊面貌煥然一新

無論是武器裝備的更新還是部隊戰鬥力的提高,俄軍近年來面貌煥然一新主要得益於不斷地進行改革。

從1992年至今,俄羅斯軍隊的建設歷程就是一段改革歷程。1992年9月,俄羅斯頒佈第一部《國防法》,規定逐步推進軍隊職業化;同年11月,俄羅斯聯邦通過了陸軍向“軍-旅制”轉變的議案;1997年,俄軍提出了組建常備部隊的構想……受制於當時的主客觀條件,這些改革措施直到2008年仍未得到真正落實,但無疑代表了俄軍轉型的方向。2008年之後,在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的大力推動下,俄軍加快了轉型步伐,最終基本實現了由大戰動員型軍隊向常備機動型軍隊的轉變。

經過改革,俄軍初步建立了獨具特色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在2008年開始的最近一輪改革中,俄軍通過下放總參謀部作戰指揮權、三軍種司令部退出作戰指揮鏈等手段,實現了對軍區作為聯合戰略司令部的真正賦權。

俄軍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恢復了實戰導向的軍事訓練機制——突擊戰備檢查。俄聯邦獨立之初,俄軍經費拮据,逐漸用計劃性例行軍演取代了突擊戰備檢查。隨著改革逐步深入,俄軍於2013年2月正式恢復了各級突擊戰備檢查制度。2013年以來,俄軍每年都在各個戰略方向舉行大規模突進戰備檢查,檢查對象不僅包括所有武裝力量,甚至包括民用機場、航運、鐵路、公路等部門,以全面檢驗聯合作戰指揮、戰場協同、快反機動和後裝保障等能力。

今年以來,普京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軍隊建設不能放鬆”。可以預料,未來俄軍這隻羽翼漸豐的“雙頭鷹”將長出更多結實的“肌肉”。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

“双头鹰”羽翼渐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