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陳向陽 王義桅等:奮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陳向陽 王義桅等:奮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6月22—23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即習近平外交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在外交領域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奮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 提供新時代對外工作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波瀾壯闊,開創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經歷了許多風險考驗,打贏了不少大仗硬仗,辦成了不少大事難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一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外交思想內涵豐富,其精髓要義主要體現在: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十個方面。“這十個方面既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外交理論與實踐的系統總結提煉,更是保障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行穩致遠的指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向陽表示。

“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確立讓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頂層設計更加清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認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主要抓手,以深化外交佈局為依託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作出了系統規劃和部署。

在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看來,習近平外交思想把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擺在首要位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國正在進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同時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個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特殊重大意義的時期,必須以系統性、整體性思維最大程度地凝聚起中國外交合力。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只有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加強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才能形成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局面。

習近平外交思想強調,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引發學界高度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安全研究室研究員馮維江表示,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是開展對外工作應秉持的基本態度,其中戰略自信是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的基礎和前提。習近平外交思想把對戰略自信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一方面從理論上闡明瞭對外工作中的戰略自信源自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積了戰略自信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實踐上提出了由保持戰略自信到增強戰略自信的更高要求。

“共同利益、互利共贏、大國責任”,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門洪華認為,這三個核心詞在習近平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充分彰顯。習近平外交思想站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對如何處理國家利益與世界利益的關係這一關鍵性問題提出了中國方案,展現了中國的思想高度和未來志向。

  • 樹立正確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準確把握歷史交匯期我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徵,是統籌謀劃和推進對外工作的基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運籌對外戰略的方法論,“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

正確歷史觀就是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麼樣,而且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戴長征表示,當前國際體系正在經歷複雜深刻的演變,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等思潮抬頭,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人類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的殷鑑不遠,必須在對歷史的縱深把握中避免重蹈覆轍。國際社會已成為一個“地球村”,要摒棄零和博弈的過時思維,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正確大局觀就是不僅要看到現象和細節怎麼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捨本逐末。門洪華認為,當今世界不確定性因素正在增多,要在跌宕起伏、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中保持戰略定力,不能只看一時一事,而要用辯證思維分析問題、解決矛盾。

正確角色觀就是不僅要冷靜分析各種國際現象,而且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係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王帆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大國,要對這種雙重身份有全面客觀的認識。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要集中精力發展好自己,根據國情和實際以穩健的步伐開展對外工作;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同時應當充分意識到自身對世界歷史進程的重要影響,要以大國的胸懷和擔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 做好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從六個方面對未來五年的外交工作作出了戰略佈局,強調要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推動形成攜手共進、共同發展新局面。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

戴長征表示,在中國外交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和豐富經驗。尤其在當前大國關係深入調整的態勢下,深化同發展中國家關係的重要意義愈加突顯。“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對大國關係的協調也具有促進作用,有利於我國在國際事務中贏得更多回旋餘地和更大主動權。”

王帆在談到如何理解“天然同盟軍”時說,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階段相似,有很多共同的發展訴求。一花不是春,孤雁難成行。中國要把自身的發展置於發展中國家群體的整體性發展之中,與發展中國家群體共謀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發展中國家只有走聯合自強的道路,才能推動國際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在門洪華看來,如何處理與發展中國家關係,是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處理與世界關係的關鍵性問題。在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交往過程中,堅持正確義利觀,義利並舉、以義為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中國負責任大國風範的體現,也會讓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具感召力和公信力。

記者 毛莉

原標題: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 奮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記者:毛莉

編髮: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