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關於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解讀二

省教育廳將支持每個鄉鎮辦好一所公辦幼兒園,改造升級“一村一幼”幼教點,新增公辦幼兒園468所、學位5.5萬個,到2020年毛入園率提升到85%以上。

將統籌“彝區教育扶貧提升工程”“深度貧困縣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等教育專項工程,新建、改擴建600多所義務教育學校,到2020年全面化解“大班額”。

省教育廳已印發深度貧困縣“一村一幼”輔導員能力提升培訓實施方案,涼山11個深度貧困縣將力爭在明年內全部完成培訓計劃。

《關於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的出臺,在我省教育系統引發了強烈反響。“下一步我們的工作核心,將聚焦在控輟保學、硬件設施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等重點上。”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6月26日,記者就《意見》中有關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策出臺背景、實施過程中的聚焦方向和重點難點等問題,採訪了省級有關部門和相關專家。

《關於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解讀二

築基 教育扶貧是一場核心戰役

《意見》針對涼山的教育事業發展列出了6條具體政策措施,其中3條都與打好教育基礎直接相關。

第七條提出全面加強學前教育建設,加強鄉鎮幼兒園和“一村一幼”建設,支持每個鄉鎮辦好一所公辦幼兒園,大村獨立建園,小村聯合辦園或設村級幼教點。第八條提出要確保適齡兒童少年全部接受義務教育,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

“教育扶貧的基礎和背景是從扶智出發,通過教育培育人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西南民族研究院副院長張友認為,教育扶貧是涼山脫貧攻堅戰的一場核心戰役,不斷夯實基礎非常關鍵。

“學前教育學校建設是我們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省教育廳民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省教育廳將支持每個鄉鎮辦好一所公辦幼兒園,改造升級“一村一幼”幼教點,新增公辦幼兒園468所、學位5.5萬個,到2020年毛入園率提升到85%以上。同時,將統籌“彝區教育扶貧提升工程”“深度貧困縣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等教育專項工程,新建、改擴建600多所義務教育學校,到2020年全面化解“大班額”。

推進涼山教育事業不斷髮展,師資隊伍建設必不可少。《意見》第十條明確提出,要全面統籌教職工編制,實施貧困縣義務教育3000名教師編制保障工程,通過全省統籌教師編制和設立臨時機動編制,切實保障貧困縣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編制配備需求。

“目前涼山核定出來的教師隊伍在4.6萬名左右。”省教育廳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如果要滿足目前涼山所有孩子的求學需求,大約需要把教師人數提高到6萬人。

“教師編制保障工程可以說是全國教師管理領域的一個創舉。”省教育廳人事教師處相關負責人說,此項政策非常精準地向涼山師資隊伍不足問題發招。“全省統籌教師編制”和“設立臨時機動編制”這兩項舉措,既能迅速解決當前師資人力不足的問題,又不會留下攤子過大的後遺症。

提質 老師教得好孩子學得好

“涼山教育扶貧工作的重心有3個鮮明階段,過去是‘有人教、進來學’,近幾年是‘坐下來、住下來’,現在是‘教得好、學得好’。”省教育廳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認為,如果說控輟保學、硬件設施改善、教師編制保障等都是教育扶貧的抓手,那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可以說是涼山教育扶貧的最終目標。

《意見》中與教育相關的6條政策舉措,第一條就是有序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項目試點,提出要充分發揮“學前學會普通話”在控輟保學中的基礎性作用。

目前,省教育廳已印發深度貧困縣“一村一幼”輔導員能力提升培訓實施方案,將通過集中系統培訓和跟崗學習等形式,幫助“一村一幼”輔導員提升普通話水平和保教素養。“根據此次印發的意見精神,涼山11個深度貧困縣將力爭在明年內全部完成培訓計劃。”省教育廳民教處相關負責人透露。

《意見》第十條最後有一句話:實施“銀齡教師”支教計劃,遴選一批退休優秀教師支持涼山州教育發展。“提升教學質量方面,我們還有四個重點努力的方向,除進一步補充正規教師、加大支教活動力度、增強對口幫扶強度之外,還有銀齡計劃。”省教育廳人事教師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計劃將招募600到1000名退休不久的優秀教師前往涼山11個深度貧困縣,重點解決師資隊伍數量和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些老教師經驗豐富,不僅能迅速提高當地的教學質量,還可以起到傳幫帶的作用。”目前,“銀齡教師”支教計劃的實施方案正在抓緊編制中。

凝志 只有教育才能改變現狀

“涼山的教育事業發展問題必須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去解決。”張友認為,要想進一步推進扶智和扶志各項工作,必須讓涼山群眾從內心深處覺得,只有教育才能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現狀。

目前,省教育廳正在涼山實施或參與的有關扶志的教育扶貧項目有“扶貧進校園”“走出大山看世界”等。

“扶貧進校園”項目將指導學校利用班會、團隊會等多種形式,向中小學生講解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基本形勢、主要政策等,通過小手拉大手,使學生和家長充分認識脫貧攻堅的重要性、緊迫性,營造脫貧攻堅良好氛圍。“走出大山看世界”項目通過組織大山深處的彝區孩子參觀大城市的大學、博物館、科技館等,激發更強的內生動力,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今年這些活動和項目的力度都將進一步加強。”據省教育廳扶貧辦相關負責人透露。

《意見》第九條提出,加快中等職業學校發展,在現有招生總規模內適度擴大貧困縣“9+3”免費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每年招生6000人左右。同時,優先滿足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就讀“9+3”免費職業教育。

“此舉對於涼山的扶志教育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張友認為,無論是扶智還是扶志,都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需要多措並舉、持續推進。“相對於之前立足長遠的各項政策措施,‘9+3’免費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適度擴大,可以在短期內讓教育扶貧的成果顯現出來。”張友說,當這些受過職業教育的孩子畢業就業後,個人和家庭的現狀會迅速得到改善,也能讓其周圍的人看到教育對於脫貧攻堅的意義,進一步喚醒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記者 吳浩 江芸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