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激活基層民主管理

風起於青萍之末。永順縣馬鞍村三個半小時的村級事務“報告日”活動,不僅順利通過了全體村民的考試,亦成為全縣,乃至全省的一個範本。村務公開的良好效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讓馬鞍村村支書向言奎心裡的石頭落了地,這場考試讓他感覺“很舒暢,更坦蕩,也更有幹勁”。

馬鞍村的成功試點,證明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可行,對農村事務管理、公開讓群眾參與評議、增強村民自治的參與性較好,在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通過組織振興引領和保障鄉村振興上,走出了一條新途徑。而且,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可操作性強,極大地調動了基層黨員、幹部和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令基層黨建得以恢復生機,具備全面推廣的現實基礎。

公開就是最好的防腐劑。農村作為基層自治單位,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村級日常事務繁雜,涉及到農村的各個方面,千頭萬緒都離不開村民利益。對於村民而言,最關心的事務,莫過於財務收支,每一分錢的來龍去脈,均關係到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都應該有個明明白白的賬目,要經得起審核、監督,才能讓村民放心。至於基礎設施建設、村民生活、鄉村教育和產業發展等,亦是村民非常關心的東西,都應該全部公開。

而以往的公開模式相對簡單,只是在村部公示欄公開,沒有與村民面對面交流,村民很難詳細瞭解村裡的大小事務,造成部分村民對村務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幹群之間總是有一道坎。採取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後,就可以將村務向村民當面公開,並展開平等的交流互動,讓村民瞭解村級事務詳細情況,打消心中的疑慮,打破幹群之間的無形隔閡,從而令村民人心凝聚團結,創造更為和諧的氛圍。

農村基層民主管理難度大,每一項村級事務都牽涉到每一戶、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血緣關係、宗族關係、幹群關係等錯綜複雜,如果不能公開透明的話,就會加劇猜疑、矛盾,引發難以想象的後果。而村級事務“報告日”實現了制度創新,激活了基層黨建的領導力和向心力,增強了村民對基層黨建的信任,並鞏固了制度化建設,讓村務公開、幹群交流常態化,推動了農村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改革步伐永不停息,攻堅克難勇往直前。永順縣馬鞍村的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試點成功,為我國鄉村民主管理提供了寶貴的操作經驗,也為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做出了理論貢獻,為下一步的全面推廣實踐鋪墊了道路。改革開放以來,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但與城市相比,鄉村還有很大的差距。如今站在新時代的面前,各地應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機遇,勇於探索創新,不畏艱辛險阻,闖出新的鄉村治理之路,促進鄉村邁向更優良的發展階段,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更豐厚的改革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