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棚戶區改造的啟動條件及程序

文/黃豔,北京正山律師團律師,已承辦逾150件次不動產徵收搬遷案件,其中涉及生產經營用房徵收搬遷案件超40件次。出版物:《房屋拆遷以案說法實用指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拆遷案例勝訴指引》(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房屋徵收補償操作策略與案例精析》(法律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2015年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照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部署,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內的各類棚戶區1800萬套,農村危房1060萬套。這一頂層制度設計決定了“十三五”期間,棚戶區改造將成為我國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棚戶區改造的啟動條件及程序

所謂棚戶區改造,即對具備棚戶區特徵的連片建築進行改造。所謂棚戶區特徵,通行理解為房屋呈簡易結構、建築密度較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建築安全隱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

棚戶區改造的啟動條件及程序

要達到棚戶區改造、對原住民進行房屋徵收的標準,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第五項的規定,“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實施舊城區改建的需要”,一般應當證明棚戶區內“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所謂“危房”,是指結構已嚴重損壞或承重構件已屬危險構件,隨時有可能喪失結構穩定和承載能力,不能保證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是否構成危房,應當由市、縣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房屋安全鑑定機構經過調查、現場查勘、檢測驗算等程序後出具鑑定文書。

棚戶區改造的啟動條件及程序

棚戶區改造不僅要符合前述基礎條件,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正當程序實施徵收:

1、將具體棚戶區改造納入市、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年度計劃和“十三五”規劃;

2、就棚戶區改造及徵收的必要性、公共利益性質進行聽證或專家論證;

3、 由國土資源部門進行項目是否符合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查,對項目用地進行用地批准,出具用地預審意見;

4、 由發展改革部門進行項目立項審批或核准;

5、由城鄉規劃部門進行項目是否符合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審查,並出具“一書兩證”;

6、由環境保護部門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

7、由市、縣級人民政府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如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8、由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並組織方案論證、公示徵求公眾意見。如果棚改範圍內多數被徵收人對方案有異議的,市、縣人民政府還應當組織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進行聽證,並根據聽證情況修改方案。在這裡,有必要強調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實行原地和異地建設相結合,以原地安置為主。有的地方以棚戶區改造名義徵收,但並不在原地重新進行改善居民條件的建設行為,實際是囤積土地以備後續出讓,該類改造的合法性值得斟酌,甚至應當予以推翻。

9、徵收補償費用足額到位、專戶存儲之後,由市、縣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啟動徵收補償安置工作。

10、如果是針對農村危房的棚戶區改造,則應當先行完成集體土地徵收。

棚戶區改造的啟動條件及程序

棚戶區的改造有嚴格程序要求,不是簡單地說想改造就改造。作為棚改對象,要對棚戶區改造的啟動條件

程序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才不至於在改造過程中處於弱勢地位。


棚戶區改造的啟動條件及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