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魚道”,為什麼釣魚要選魚道,不同品種的魚走的魚道是否相同?

“魚道”,為什麼釣魚要選魚道,不同品種的魚走的魚道是否相同?

草洞

釣位的選擇在釣魚活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野釣還是黑坑,只要釣位選對,基本釣魚已經成功了50%,而選擇釣位到底選擇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選擇的“魚道”。

何為“魚道”,其實就是因為各種魚有根據自己的繁殖特性和覓食習慣,在水中洄游的特性,而“魚道”就是其經常洄游覓食的路線。

找到魚道自然釣魚也就成功了一般,尤其是釣特定的魚種,只有找到這種魚的魚道,才能釣到,如果夏季釣鯉魚去近岸淺水,釣鰱鱅去橋底陰涼的底層釣,不一定釣不到,但十有八九會空軍,因為那不是魚道。

所以釣魚選釣位,其實就是選的魚道,選擇魚道除了正常魚道外,也是要考慮魚種,多數淡水魚種巡遊路線差不多,但側重點也是不同的。

“魚道”,為什麼釣魚要選魚道,不同品種的魚走的魚道是否相同?

草叢

一、先說正常魚道

何為正常魚道,就是我們平常釣魚所選的最常見的釣位,因為是大多數魚洄游覓食的必經路線,那麼常見魚道有:

1、鏵尖,說白了就是伸向水中的凸岸,很多釣友都知道,也公認的好釣點,為什麼鏵尖就是魚道呢?因為多數魚在水域中,總是距離岸邊一定距離洄游覓食,而伸向水中的凸岸,是其在覓食過程中必然經過也距離最近的地方,這也符合很多釣魚高手盡力往水中搭建釣臺一樣的思路,目的和鏵尖一樣,就是最大可能的接近魚道。

2、寬變窄、窄變寬的地方,不管變寬變窄,都要釣窄的地方,和鏵尖的意思一樣,就是找魚必經的覓食洄游路線,也就是釣魚道。

3、早晚釣邊,這也是正常的魚道,因為魚的習性,近岸的食物比較豐富,水比較淺溶氧量也很充足,早晚光線比較暗,又比較安靜,所以早晚魚會近岸覓食,太陽出來後溫度升高,光線增強,魚會向深水轉移。

4、進水口、跌水處、地形複雜處、水流交匯或變化處,這也是魚道,是魚洄游過程中很喜歡逗留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溶氧量很高,同時能帶來很多的食物,所以是很好的釣點。

上述魚道是最常見的,也是多數魚喜歡洄游或棲息的地方,也就是我們最容易釣到魚的釣位。

“魚道”,為什麼釣魚要選魚道,不同品種的魚走的魚道是否相同?

底草叢生

二、特定魚道

1、水草、洄灣、緩流、橋墩、洗菜臺等地點,多是鯽魚喜歡洄游的魚道。

2、深溝、斜坡、臺階、水底地形複雜變化處以及魚跳躍的地方,多是鯉魚喜歡洄游的魚道。

3、淺水水草豐富、蘆葦叢生、岸邊樹木繁茂、野果繁多、草叢、樹葉深入水中的溝汊,多是草魚喜歡洄游的魚道。

“魚道”,為什麼釣魚要選魚道,不同品種的魚走的魚道是否相同?

草叢間隙

三、人工魚道

1、做窩,這個不用多說,幾乎釣魚人都在使用,其實釣魚做窩就是人為培養魚道的好方法,尤其是大窩和恆久的長窩,魚自然因為能吃到食物而養成到這個釣點洄游的習慣。如果你有自己的釣點,做個長窩,每天都會有好的收貨。如果經常有人釣的地方,無法做自己的長窩,那釣老釣點也是一樣的道理。

2、人工地形,這個也很常見,一是在水草繁密的地方,用水草刀或錨鉤拉出一個縫隙,就是人為製作的好魚道。二是在自己選擇的釣點防止石板或是鐵板,人為製作地形變化的釣點,既能吸引魚,又能保證底部平攤、不掛鉤。

實際魚道涵蓋的比較多,其包括根據天氣、溫度、風向風力、雨等方面,來確定水層和魚的洄游路線(位置),所以要會靈活掌握和選擇魚道才是釣魚的正解。

“魚道”,為什麼釣魚要選魚道,不同品種的魚走的魚道是否相同?

對岸的光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