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懦弱,這可能是家長們的“教育法則”造成的

有時候,你會聽到寶媽們,抱怨自己的孩子自卑又膽小,在學校被人欺負也不懂得反抗,完全不知道拿ta怎麼辦才好。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見過不少父母喜歡把原因歸咎於孩子的性格內向,或是指責老師和同學。但是,真正能影響一個人的往往是他最親密的人。試想一下,在童年時期,誰還能比父母更親近孩子?即使朋友也做不到。相反,其實真讓孩子自卑的,是父母自以為是的“教育法則”。

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懦弱,這可能是家長們的“教育法則”造成的

中國式“嚇唬”,把孩子的安全感嚇跑了

前幾天帶孩子上幼兒園,不少寶寶哭哭啼啼。有個媽媽被孩子哭煩了,直接威脅“再哭就不要你了。”結果孩子哭得更厲害了,第二天聽我家娃說,那小孩哭得比前一天還厲害,而且對幼兒園的老師也很抗拒。

中國式“嚇唬”,“你再調皮,我就不要你了”、“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再哭就不許吃飯”、“不乖,老虎就回來吃你!”……

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懦弱,這可能是家長們的“教育法則”造成的

有些父母雖然知道這樣做不妥,但因為簡單省事,所以還是會選擇這麼幹。但和打罵一樣,嚇唬也是教育的無能,會給孩子造成精神壓力,容易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不利於成長。

不允許孩子獨立,是不給他自信的機會

一位發小的媽媽是個什麼都愛管的人,不止是文理分班、選專業這類事要管,連她上大學了,她媽還管著她交朋友。大學時每次去她家做客,她媽媽都會到點就出現在她房間,告訴她該喝水了。因此,這位發小大學畢業後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不敢試著做什麼,直接在家待業兩年準備公務員考試。

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懦弱,這可能是家長們的“教育法則”造成的

過於強勢的媽媽,總是圍繞著“我想讓孩子成為什麼”,而不是“孩子心裡需要什麼”,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約束中失去自我。一個對人生沒有掌控權的人,一旦失去父母的幫助,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大,面對外界容易產生恐慌。

從不向孩子示愛,會讓他變得很渺小

有位朋友,她跟我說她家大女兒這兩年變得很內向,平時不喜歡說話,在班裡也沒什麼存在感。仔細一問,發現她前兩年生了二胎,是個男孩,爸爸和奶奶更喜歡男孩,總是圍著弟弟轉,而媽媽雖然也疼大女兒,卻因為太忙,必須把精力集中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大女兒就成了家裡被忽略的人。

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懦弱,這可能是家長們的“教育法則”造成的

沒有父母愛的支持,孩子的自我變得很渺小,內心的不安會導致他們對這個世界沒有安全感,常常感到無助,即使是長大了也從未想過要去觸碰一下那些曾經讓他們恐懼的事。而且童年缺愛,成年後會自然而然地習慣和人保持距離,不會輕易開口索取,也不敢給予。

父親失責,讓孩子缺乏挑戰困難的勇氣

最近,聽到一位媽媽抱怨,她老公從小父母離異,結婚前沒覺得怎樣,結婚後覺得她老公就是一枚媽寶男。家裡很多大小事情都要讓婆婆做決定,而且她一和婆婆吵架,老公就會去朋友家,美名“需要冷靜下”,逃避家裡的矛盾。

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懦弱,這可能是家長們的“教育法則”造成的

即使是今天,也有不少爸爸在當甩手掌櫃。然而,孩子長期缺乏父愛,孩子可能會患上“缺乏父愛綜合症”,從而造成認知、個性、情感、體格方面的障礙與缺陷,容易缺乏挑戰困難的勇氣、承擔事情的責任感。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和邦雲博為公益傳播,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