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他們把四合院建在地下,冬天脫棉衣夏天蓋被子,防風防雨防地震


民居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三門峽陝縣、山西運城、甘肅壠東的慶陽及陝西的部分地區有一種民居,在世界上屬於獨一無二。當地居民把四合院建在10多米深的地下,至今已有約4000多年的歷史了。圖為陝州區張汴鄉地下四合院局部。

建設地下四合院費工費時,要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7米左右深,長15米左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土坑做為院子,然後在坑的四壁挖10—14個窯洞,窯洞高3米左右,深8米左右,寬4米左右。

這種地下四合院在陝縣高臺平原地帶保存比較完好,許多村民仍居住在地下四合院裡,共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地下四合院。現存最早還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已住過六代人以上。圖為郟縣的地下村落,顯然已經經過改造了。

從上往下看,整個地下四合院為方形,站在院內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縮影,體現出方園之美,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反應。

地下四合院院窯為圓拱形,堅固耐壓,院洞深,冬暖夏涼,擋風隔音,安全可靠,冬季窯內溫度不會低於攝氏l0度左右,進入窯內要脫棉衣;夏天也在20度左右,既使中午也要蓋上被子休息,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最適宜人居住。圖為保存完好的地下四合院。

地下四合院設計十分科學,為了防止下雨時水灌入窯洞,在院中間挖有供存滲雨水之用的滲井;為了防止院四周的積水流入院內,四周都砌有攔馬牆和青瓦房簷;為了防止雨水滲漏,窯頂還要在雨天后碾壓平整。

地下四合院建造十分巧妙,頗具匠心,窯洞與大地相通,臥於大地之中,隨大地脈膊跳動,具有防震功能。其防風效果最為明顯,因其設施均在地下,再大的風也刮不進院內。

如何進出地下四合院?原來把一個窯洞鑿成斜坡,形成階梯形孤行甬道拐個斜向直角通向地面,這就是人們出行的通道,稱為門洞,是地下四合院的入口。

在以前,窯洞內多用土坯壘成火炕,一般另有單獨的窯洞做廚房、糧倉及雞舍、牛棚。院內可以圈養牛、羊、雞、狗等,人畜共居。而如今很多功能都消減了,以宜居養生健康為主。

作為民居文化的符號,這種窯洞式地下四合院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實的科學內涵。至今,其冬天脫棉衣,夏天穿長袖,防風防雨防地震的宜居環境,還吸引著人們追崇,甚至遠道而來進行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