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大概是茨威格在中國流傳最廣的小說,但讓這部小說獲得更大知名度的人卻是徐靜蕾。她獨具慧眼,耗資2000萬,把這部小說搬上了銀幕。攝影找來了李屏賓,音樂是去日本做的,最後的結果是第52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這個獎項導致了去看這部片子,看得熱淚洶湧。佩服的是男性作家能有這麼深的女性體驗,也佩服世上能有這麼純粹、無望的愛戀。人說戀愛中的人體溫會達到37度2,看這部小說也能讓你的體溫升高。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影片中姜文扮演風流有才華的作家,但在這部電影裡確實沒有為這影片增色。

看不出怎麼會讓一個陌生的鄰家女孩毫無防範地喜歡那麼多年。反而他越想不露聲色地突出這種魅力,越不小心地露出了做作之氣。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徐靜蕾小時候的小演員選得不錯,很平常的相貌,帶著蒼白的單調,青澀,很乾淨的表演。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而徐靜蕾,怎麼說,表演尚可吧,馬馬虎虎。沒記住什麼印象深刻的鏡頭,按說,這場畢其一生的苦戀,這麼最喑情味的角色,怎麼也能讓觀眾記住她的某個動情時刻的眼神吧。

只記住了她為了謀生,養那男人的孩子而做別人的情人,與姜文重逢時那身華貴的暗藍色禮服,領子設計得很怪。項鍊也很特別。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影片最出彩,最能讓人動情的是影片的旁白,這也暴露了影片的討巧之處。

大多旁白摘自茨威格小說裡動人的原句。徐靜蕾的改動不大,也是,以她的功力確實也難做到錦上添花。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這是一種怎樣的愛呢。我愛你,但與你無關。不是因為那種年輕時衝動的砰然心動,也不是因為女人一直的隱忍和哀愁。

只是那種對愛的卑微和執著,竟是經歷了漫長了歲月,時局的變遷,從一個明亮的少女到一個風塵的交際花,它就這樣決絕地碾過去。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她說,我整個的一生一直是屬於你的。

年幼的時候,為了隔著一個院子遠遠地望著他。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她說從這一秒鐘起,我就愛上了你。我知道,女人們經常向你這個嬌縱慣了的人說這句話。可是請相信我,沒有一個女人象我這樣死心塌地地、這樣捨身忘己地愛過你,我對你從不變心,過去是這樣,一直是這樣,因為在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覺察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這和一個成年婦女的那種慾火熾烈、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獨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熱情集聚起來。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影片還算是流暢,最後一個鏡頭還是很有意境的,當作家終於讀完了信,知道了一個女人和他牽連的一生,第一次注意到他的生日裡,沒有陌生人送來的白玫瑰,他走出院子,漆黑的,他的尋找的視線之外,陰影的角落裡,藏匿著那個年輕的鄰家女孩,黑亮的眸子,純淨只如初見。一瞬而過。詩意的結尾。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我愛你,與你無關。這句歌德的話,是徐在電影中想表達的。但略顯蒼白。

我愛你,與你無關。呵,是啊,誰又能把這句話說得理直氣壯,而心裡不帶半絲悲涼?

姜文15年前的這部戲,點醒了多少青春男女!

據說,徐在改編小說前,想把場景放在當代,後來改編不下去,靈機一動把背景選擇在北平三四十年代,然後文思才得以展開。是呵,當代有這樣的愛情麼,打死人都不相信。

當代人只有沉浸在電影童話裡,尋找,感動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