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在愛情裡體現出的教養,與金錢脫不了干係

導讀:談戀愛的時候,總是避免不了一些與金錢相關的問題。彼此誰誰誰總是請客吃飯,彼此誰誰誰送了昂貴的禮物,比如誰誰誰發了一個超大的紅包。等等等。然而,當愛情與金錢碰撞的時候,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了。

在愛情裡體現出的教養,與金錢脫不了干係

愛情是生活中很好的一面鏡子,它能夠反映出人性的百態。所以很多人對待愛情時,總會不自覺的產生一種底氣不足的謹慎感,害怕站在它的面前,被挖掘出許多連自己都不曾發覺的一面。

而這沒有被注意過,卻又經常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往往就是我們深入骨髓的一部分,它就是一個人的教養。

教養並非是與生俱來的氣質,它是在成長階段通過環境影響長期養成的結果。雖然這種養成也會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產生改變,但是一個人的教養程度往往在孩童時代就有了定性。

所以當人們長大產生了主見,建立起自己的三觀後,幼時就養成好教養的人一般會成為一個相較優秀的人才,很少會產生負面的狀況。所以,我們也經常說,一個人的教養程度能夠體現一個人的一生。這並非沒有道理。

“有教養”並不是說我們要時時刻刻控制自己的思想符合道德標準,這樣的要求是極其不人性化的。

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該是去做到剋制自己的行為,在與人交往的各種場合中,讓自己表現得體,也令他人感到舒適。

而兩個人在愛情當中的表現,更加體現一個人的教養程度。

在愛情裡體現出的教養,與金錢脫不了干係

大學室友最近談了一個大五歲的男朋友,她男友名校畢業,能力不錯,所以工作兩年,工資待遇一直挺好。說實話,這樣的一個對象對於我室友的條件來說非常理想了。

室友是個很樸素的姑娘,雖然年紀也不小了,但是穿著打扮還有些像個高中生。但是談了男朋友後,她的生活開始有了些變化。

她收到了一個新手機,三星的最新款,大概價值七千。當然,這個手機得價格顯然看上去與她平日裡得作風不太相配。手機是男友給買的,但這並不是我室友主動要求的。

當時,她得知男友給她送這麼貴的手機時,她第一反應是感到很生氣,她只是一個學生,但男友這種在經濟上表現的大方程度讓她難以接受。

後來她沒法拒絕男友的好意,但是把事情告訴了媽媽,當即她媽媽就給男友轉了七千塊錢。

這件事讓我想到了網絡裡經常看到的一句話:“當有男人送你禮物時,你想一想,這個東西自己爸媽給不給的起,如果給得起,那麼就不要接受。”

我想這就是一個家庭的教養,只要兩個人不是處於結婚對象的位置,就應該儘可能的避免經濟上的索取,這樣也是對一份感情純粹度的保證與尊重。

說到這裡,生活中也有不少反例。

在愛情裡體現出的教養,與金錢脫不了干係

我的朋友圈裡有一位很喜歡“分享”生活的朋友,每天發十來條說說,曬男友給的紅包,朋友送的禮物,微信支付寶裡的餘額。好像才有一陣沒見,她就變成了富婆。

其實對於她的變化我並不感到很驚訝,我們以前一起讀書那會,她就是一個經常習慣跟自己家親戚拿生活費的人。

當時我感到很驚訝,因為我的概念裡面只能夠跟自己的父母索取。但是她說:“我叔叔對我很好。”對此,我也是隻能無奈的搖搖頭。

朋友們都十分默契的不再去評論她的空間,對於她的生活保留自己的意見,但是也只有她自己以為那些是可以被炫耀出來的資本。

不久,果然看到了她發的分手信息,在她曬出的那一段段截屏中,僅僅是通過文字,我能夠清楚的感受到那個男人對於我這個朋友的冷漠與不尊重的態度。

他的文字裡沒有一點點關心,只有對她身體的索取慾望。當一個女孩僅僅只被自己男友當成了性伴侶時,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嘛!

我想,她也是個聰明的女孩,但縱使她有過無數次想要改變的心理,她早已深入骨髓的習性與教養,都讓她甘願沉落。她已經習慣了這種不被尊重但是能夠換取物質滿足的生活。

在愛情裡體現出的教養,與金錢脫不了干係

一個人的教養程度,其實就取決了她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交什麼樣的朋友,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但是我絕對不支持把所有問題的源頭歸結於父母沒有盡責任。其實當我們有獨立意識時,我們是可以在成長階段去規範自己的,但最終有些人選擇了比較輕鬆的方式去過活,沒有限制的人生過起來自然是比較舒服的,可往往都會回報在你日後的生活中。

其實在一段感情中,決定兩個人能否走到最後的原因,基本都不是因為家庭條件、現實因素。兩方家庭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教養問題,能夠培育出好孩子的家庭他們的精神必然是富有的,而只有擁有這種財富的人,才會更加懂得生活,懂得經營好一個家。


【本文版權歸「花影故事」所有。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在晨曦陪你甦醒,在夜裡陪你安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