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心理學:一個人能否做大事,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心理學:一個人能否做大事,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但是並不是聰明的人能幹大事,能幹大事的人,主要看其心理素質與心力方面,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能否做大事,其實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心理學:一個人能否做大事,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心理學:心胸

1、是否心胸寬廣:心胸決定你的格局與視野

一個人做事與其心量有很大關係,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往往有大格局大視野,他做事的佈局與氣質都會不同。一個人心量小往往錙銖必較,做不成事。心量大的人不一定能力很高,但是因為他的心量,往往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幫助他,從而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人。

和大家分享范蠡朱公的故事。范蠡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朱公想讓小兒子去救二兒子。可是大兒子不讓,以自殺威脅父親要去。沒辦法,范蠡帶上一千金讓大兒子去了楚國,他叮囑大兒子要大兒子帶一千金去找他的好朋友莊生。把一千金留給他處理,千萬不要跟莊生起爭執。大兒子走的時候,雖然口頭上答應父親,但是他走的時候又瞞著父親帶了幾百兩黃金。等到了楚國,他按照父親的做法,找到莊生家,把父親給他的一千兩黃金帶給了莊生,他看到莊生家有點破敗,不太相信莊生會辦好這個事情,於是他又把自己私帶的幾百兩黃金給了楚國其他官員委託幫忙。

莊生拿了錢後放在那告訴自己妻子,這錢不能動,等他幫完忙後,他會如數給范蠡朱公。隨後他就去找楚王幫忙,雖然莊生家境貧窮,但是其實他是不貪財,他在楚國名望很高,楚國上下都很敬重他。他有天面見楚王時候,告訴楚王有一顆星宿偏移,可能有災害,要楚王積德才可以避免災禍,建議楚王大赦。隨後楚國官員聽聞消息通風報信大兒子,楚王會大赦的消息。

大兒子聽說這個消息後很高興,覺得莊生沒有起作用,這都是他委託楚國官員的原因。於是馬上回去找莊生要那一千兩金子。莊生非常生氣,覺得他不信任他。於是他又去告訴楚王大兒子賄賂楚國官員的事情,楚王非常生氣,於是下令殺了朱公二兒子。沒辦法大兒子只好帶著自己弟弟屍體回去。朱公看到自己的大兒子回來黯然說道,我猜到了這個結局,大兒子問為何。他說,你平時就是捨不得花錢,心胸小,我之所以之前想派你弟弟去,就是因為你弟弟的心胸寬廣,對金錢不計較,我覺得就能辦成事。

心胸往往能讓我們預測到做一件事的結局,很多時候,我們看一個人其做事與談吐,你就能看到其心胸是否寬廣,是否有人跟隨。

心理學:一個人能否做大事,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心理學:逆商

2、是否有韌勁:逆商往往決定我們能走多遠

韌勁也是一個人能否做大事重要因素。往往韌勁強的人,百折不饒。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逆商。孟子也曾說過,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說得其實就是逆商,逆商是一個人面對挫折的能力,也是一個人能清醒判斷事物發展的能力。他們懂得事物不是一下子而成的,而是逶迤前進,直到水到渠成。

一個人身上的韌勁往往是對目標的堅定與執著,也是內在的信念,他們用信念來引領自己的生活,更是對事物一種理性看待。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做成一件事,大多能做成事的都是經歷無數的歷練,他們深深懂得實踐出真知。

我們常說唐僧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我想如果沒有對目標與信念的執著,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取經的任務,唐僧能做成一番大事的根本前提就是對自己的目標念念不忘,所以才會感動四個徒弟,一路前行。

心理學:一個人能否做大事,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心理學:精進

3、是否能持續精進自己:精進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能否做大事的第三個特點是是否能持續精進自己。或許很多人低估了自我精進的能力。自我精進的能力其實就是自我完善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如果沒有一顆精進的心,就非常容易陷入剛愎自用,唯我獨尊感受。這不僅帶來故步自封,更矇蔽我們的雙眼,無法獲得持續的成長。

精進自己的能力意味著不僅能聽得進別人的話,另外一方面能夠不斷反思自我,能夠更好的迭代自我。可以說劉邦與項羽在爭霸的過程中, 項羽的剛愎自用是其大敵,也是其不能任用賢人的關鍵。雖然項羽也有氣量,但是他的性格造成了自我的悲劇。如果褚時健褚老如果沒有對自我的精進,就沒有辦法在八十歲創業做褚橙,並且還把他做成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精進自己是我們進步與迭代自我的關鍵,更是我們能夠與時俱進的關鍵。

一個人能否做成大事,主要就是看這三個方面,你的心胸與格局,你的韌勁以及你是否能持續精進自己,這三個要素決定你能否做大事的關鍵,也是我們能夠面對人生種種挑戰的關鍵,最終掌控了自我人生。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國際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