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有位先哲說過:現在找工作的淚,都是當初選專業腦子進的水。

先莫細究這位先哲是何許人也,其實在高考填志願選大學、選專業之前,有個決定早就已經鋪墊了你後面的種種抉擇。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文理分科在大陸始於1977年的恢復高考。當年為分類選拔人才,高中文理分科才開始。但是文理分科就如應試教育般,自出現始便一直存在分歧與爭議。而隨著廣東高考再改革,2017年入學的這一屆高一生即將成為最後一屆需要分文理科的學生,而2018年則迎來全新的“3+3”模式,跟傳統文理分科告別。

小編是經歷過傳統的文理分科的一屆學子,如今想起當年文理分科的畫面,內心仍是有些晃動。文理分科對每一屆學子來說,都是一件深刻的大事,這不僅僅被成績分數排名左右,影響我們做出文理科抉擇的因素,比許多人以為的都多很多。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前段時間《最好的我們》熱播,作為一個90後,小編看著主角們文理分科的畫面,突然就忍不住哭了起來。

是啊,當年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呢?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那一年,學渣耿耿和學霸餘淮同桌。就如大部分人的普遍認知一樣,在文理分科面前,耿耿理科不精,家人也普遍支持她學文科,覺得文科學起來不會像理科那般勉強;而餘淮毫無疑問第一選擇是理科,因為他的夢想是考上清華,往後出國繼續深造物理。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那一年,學渣簡單和學霸韓旭同桌。簡單因為自己成績不好而想選文科,而韓旭則是攻向理科。

在文理分科面前,影響我們的不僅僅是成績排名,還有情感。

高一下學期那一年,小編文理分科了。其實在文理分科之前,我們班的感情不見得有多濃烈,畢竟也是剛從初中升上來由一大群陌生人組成的一個新班級。那次老師下發一張表格讓我們填上自己的文理分科選擇,同時對我們說:“請同學們認真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後做出選擇。選擇理科的同學將繼續留在我們班,我也會繼續擔任大家的班主任……”

《最好的我們》裡的張平老師在分班時也說了這樣一段話,所以小編當時才會觸景生情。無論過去多少年,再次聽到這段話,我仍是有一種“選擇文科的我們被全班丟掉了”的悲情感。是呀,所以當時,真的十分糾結。

我們糾結的不只是成績排名,還有即將來臨的分離。本來埋頭學習的班級,突然就湧起了濃烈的分離的傷感。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後來,餘淮差點為了耿耿而放棄理科改填文科,而耿耿和簡單則實實在在為了感情而留在了理科班。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後來的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大家都為了未來拼搏奮鬥。餘淮埋頭物理,為考試競賽放棄了很多;耿耿在父母和朋友們的支持下找到了自己的發光點,奔向藝考;簡單終究發現自己選錯了,因此在最後一年的高三轉到文科班繼續拼搏……

分班之後,雖然我們有部分人去了文科班,但是每有時間,我們都會湊齊舊時班裡的一群人,尋著各種機會一起去飯堂吃飯聚餐、聊聊近況,順便為各自的文理科班生活點蠟。

那時候的我們還不是最好的我們,但我們都走在變得更好的路上。那時候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時間無論走多遠,那段時光都還會閃亮到刺目。

高中的我們需要面對太多問題,除了無人能逃避的學業成績,還有各種生活瑣事、感情摩擦。我們可能會因為情緒敏感而和父母吵架,可能會因為瑣事和友人冷戰,還可能會遇到懵懂青澀的感情。但是不要擔心,只要我們對未來懷有執著和目標,一切都會變好的,因為我們都走在變得更好的路上。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人生有太多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刻,這個選擇必然會對未來埋下伏筆、造成影響,但是我們同樣也需要明白,我們也可是擁有改變的力量呀!此外,每做一個決定之前,請做好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一切責任的心理準備。這樣,就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了。

最後,請不要看不起文科。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這是自學習政治哲學必修後,對小編影響最深的一句話。

與爾共勉。

酒釀丸子 / 文

寫在等待大家成長為最好的我們的路上

2016.7.19

我怎麼就棄理從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