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作為媽媽,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你骨子裡的自信

文|文兒

週末回家探親,在閒聊中說起了隔壁謝姨的媳婦小鄭——一位遠嫁過來的寶媽。小鄭選擇遠嫁,一方面是出於老公對自己的捨得,另一方面,也是想盡早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消極影響。

印象中,小鄭是恪守本分的“好媳婦”形象,比如為了照顧家,主動辭去了工作,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比如面對家人的需求,她從不“抗旨”,總是盡力去滿足;比如在教育上,她能完全犧牲自己,把最大的方便都給孩子……

作為媽媽,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你骨子裡的自信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好兒媳、好妻子、好媽媽,換來的卻是婆家人的得寸進尺——大家好像都把“欺負”小鄭看成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小鄭也在默默地承受著一切。而最可憐的要算是小鄭的女兒了,受媽媽的影響,整天唯唯諾諾的,就連上廁所,也要從爺爺到媽媽的一一“彙報”,完全沒有一個孩子該有的活潑和天真。

|媽媽的自信,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人說,女人只要經濟獨立,在婆家就是站得住腳的。並不,因為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有時候並無關係。如果一個女人的思想裡只有自卑、忍讓、妥協和將就,就算她會掙錢,她依然會在婆家抬不起頭。

作為媽媽,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你骨子裡的自信

沒有自信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會是兩種極端——要麼懦弱、要麼刁鑽。與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媽媽,影響孩子更多的還是媽媽,媽媽骨子裡的自信,才會傳遞給孩子愉悅的心情、不卑不亢的性格、端良的品行。

|原生家庭再可怕,也是“過去式”|

有時候,原生家庭就像一把巨大的枷鎖,那些落後的、劣質的思想,會把一家幾代的女性禁錮在一起,壓得你喘不過氣來,別說反抗,連大氣都不敢出。

所以好的婚姻,會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它會打破原生家庭帶來的禁錮,會影響著女性三觀的“二次養成”,縱然原生家庭可怕,但已經邁出怪圈的你,就應該告別過去,重拾自信,勇於改變自己。

當然,前提是,你選擇了對的婚姻。

作為媽媽,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你骨子裡的自信

|尊重妻子,是丈夫給予的最好的愛

這裡,我們依然把“丈夫”作為首位的要求目標,這位身上繫著妻子和婆家、妻子和孩子關係的重要人物,能為家做出的最明智的貢獻,就是丈夫尊重自己的妻子。

只有你們倆才是這個家裡的“掌舵人”,對於家庭未來的走向、生活水平的高低、人際關係的處理、應該是你們兩個說了才算,其他的家庭成員,從某方面來說,算是“次要人物”。因此,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丈夫是否能充分地尊重妻子,也決定了妻子在家中的地位,更是對教育孩子尊重女性、自信、友愛的“活教材”。

#你老公給你的尊重還夠嗎?#

----------------------

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親近怎麼辦?孩子愛打人是因為什麼?孩子脾氣特別大是怎麼了?孩子總愛看電視玩手機該如何引導?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媽媽的閱讀】。只為成為孩子更喜歡的媽媽!

世界上沒有哪所學校的教育能比的上媽媽的閱讀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