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詩吟楠溪」應輝景:楠溪走筆(外兩章)

「詩吟楠溪」應輝景:楠溪走筆(外兩章)

「詩吟楠溪」應輝景:楠溪走筆(外兩章)

楠溪走筆(外兩章)

應輝景[浙江溫州]

在永嘉,生長著一條江,叫楠溪江。一段三百多里的故事,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汩汩流淌的中國山水文化,蓬勃向上,鍾靈毓秀。

“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山水之美,源遠流長;一江好水,未曾老去。

我想,當遇見楠溪江的時候,最好就這樣依水而坐,寫點零散,喝點閒茶,聊點新鮮,一瓣一瓣慢慢消磨時光。

「诗吟楠溪」应辉景:楠溪走笔(外两章)

水與石頭之間

暮嵐漸起。在水與石頭之間又該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水,是澄澈的,可以抵達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而石頭,任由流水搬遷。圓圓的,滑滑的,在岸邊,在水裡,從高亢的吶喊到低緩的吟唱,淡定的只有與時間的年輪賽跑。

撐著竹筏的艄公一次次在水與石頭之間行走,他們與水是友好的。水不深,水花在竹筏間撲哧撲哧作響,水底的石頭,偷偷發笑。穿梭自如的小魚兒一閃而過,彷彿一場無聲的戰爭。

一條條明晃晃的水痕,鼓動潔白的羽翼,卻又轉瞬消失在水的召喚聲中。湛藍高遠的天空,與一方碧藍的山水相映,水天一色,妙不可言。

江底的石頭,養在水的懷抱。看雲捲雲舒,萬物變幻。

水成就了一種氣質,薄而透明。

「诗吟楠溪」应辉景:楠溪走笔(外两章)

夜宿林坑古村

在山谷醒來,翻個身,夢境依舊遼闊。

村莊不大,晨起暮落之間,七百年的時光在腳下咿呀私語。

我喜歡這個村莊,理由頗為簡單,炊煙裊裊,雞鴨成群,翻曬的薯幹,還有粘著泥土的馬鈴薯。

在秋天,在林坑,一草一木,一水一流雲,簷角細密的苔紋數著寒來暑往。紅色的燈籠是夜晚的圖騰,鼻尖熟透的桂花香,以情感的方式,走進了經典的唐詩宋詞。

一片月色,就是最好的告白。

在林坑的夜晚,我們可以聆聽流水,可以聞聞樟樹的葉香,甚至還可以與村民一起打聽石頭的故事。

今晚,我住在林坑最高的小屋,就像布穀站在樹梢,村莊一覽無遺。夜,深如大海。窗前,蛐蛐歌唱,露珠滴落。

月光在牆角蠕動,比燈光可愛,醒著的影子,比白天更加真實。

「诗吟楠溪」应辉景:楠溪走笔(外两章)
「诗吟楠溪」应辉景:楠溪走笔(外两章)「诗吟楠溪」应辉景:楠溪走笔(外两章)
「诗吟楠溪」应辉景:楠溪走笔(外两章)「诗吟楠溪」应辉景:楠溪走笔(外两章)
「诗吟楠溪」应辉景:楠溪走笔(外两章)

應輝景,80後。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溫州市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浙江作家》《河南散文詩》《中華日報》等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