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講知識:這些APP怎麼就這麼奇葩

講知識:這些APP怎麼就這麼奇葩

------本期內容導讀------

要是真想自己也來嘗試推出一款奇葩APP,用來吸引關注與重視。這裡面還是有著一定的規律可尋的,所謂的奇葩APP,一般都逃不出以下幾種思路

------以下正文詳情------

全球的手機APP應用總數早就突破了數百萬款,而且這一數字還會持續高速增長。只是,這其中絕大多數的APP一經發布之後,便後落入被人遺忘的角度。只有極少數的優秀級、普及類以及通用類的APP成為市場主流。當然,還有一種,也就是被稱之為“奇葩”的APP,還能斬獲市場上相當寶貴的關注度,也成為一些作者由此走向成功的捷徑。

而這些奇葩APP也會經常被人收集彙總成一些奇聞趣事式的文章,在網絡上傳播。大家不過多是看看熱鬧與新鮮,又或者只能是遠遠的羨慕。其實,要是真想自己也來嘗試推出一款奇葩APP,用來吸引關注與重視。這裡面還是有著一定的規律可尋的,所謂的奇葩APP,一般都逃不出以下幾種思路:

減壓消遣類:

人的情緒狀態中有一種叫做無聊,但這種無聊並不等同於字面上的近義詞無用。事實上,長時間、重複性地無聊式動作,卻對現代人日益增長的壓力具有不可忽視的消減作用,這也就成為了許多減壓消遣類的APP能夠流行的原因。而正是因為它們的有效作用,嚴格意義上,把它們歸於奇葩APP的話,其實並不太妥。而我們能舉出例子的,無非是它們的確也太無聊了:

講知識:這些APP怎麼就這麼奇葩

以SimSimi為代表的各種聊天機器人APP,其實它們大多數與所謂的“人工智能”關係不大,也就是藉助大量詞庫、句型的匹配組合而進行應對。大家在玩它們的時候,也明白對方不過只是一些隨機反應的,可是,誰叫自己無聊呢?在遊戲類的APP應用中,也有一類違背了遊戲軟件的設計原則,既不給升級。也不增加難度,但卻給了一個永無結束的流程,這樣一看,跳一跳也蠻符合的。

望梅止渴類:

這類APP就開始有了濃濃的娛樂精神了,而且是典型的自娛自樂型。比如有一款“電風扇”的APP,你會認為它可以起到電風扇的作用麼?打開後,不過是在手機屏幕上出現各種造型的電風扇樣子,按下畫面裡的開關,畫面中的它們居然真的會轉,只是你會認為它能吹出風嗎?你真想多了!

講知識:這些APP怎麼就這麼奇葩

類似的還有“打火機”APP,你可以把手機像真的Zippo打火機那樣瀟灑地甩一下,APP就能模仿出“叮”的一聲,屏幕上的打火機的蓋子就可打開了,手指摩擦打火部分,畫面裡就會跳出火苗,不過也就只能是畫面的動畫;還有一款叫作“喝啤酒”的APP,屏幕成了倒滿的啤酒杯,你湊到嘴邊作出喝的動作,屏幕上的酒就像真的被喝掉一樣,事實你嚥下的只有空氣與口水。

這類APP的特徵就一個:看起來挺像一回事,實際上都在演啞劇。

我心慼慼類:

借用古人的一句“於我心有慼慼焉”,說明有這麼一大類的APP,在許多人眼裡它就是笑話、怪胎及不可思議,可是落在特定的人面前,那就幾乎是天才般的創想。這裡,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Yo”,所謂的社會軟件,所有的功能就是給朋友發一個“Yo”的單詞,但去俘獲了大量用戶的認可,並衍生出一定的“Yo文化”;

更多種的為強迫症者開發的遊戲,給除此之外的人看了就感覺毫無意義,但是它對於強迫症者起到的心靈醫療能力,絕對不是小事,甚至能夠成為這類人的最愛。還有手機電量低於95%就打不開的APP,以及與此相反的只有手機電量低於5%才能打開的APP,當真就是活在不同世界觀裡的不同受歡迎APP。

裝神弄鬼類:

許多人會把它們稱之為騙子軟件,當然,它們的欺騙形式是最“一本正經”的,而且就算是你最後明白上了當,也生不了氣的那種。很早年之前,就曾有過一款號稱“可以追蹤你任意好友實時定位信息”的APP,它的實際原理就是考慮到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演示給身邊的好友看,所以其實現原理只不過是顯示出機主的實際位置。

講知識:這些APP怎麼就這麼奇葩

還有騙了不少人的所謂“手機驅蚊器”APP,它不過了隨意模擬出輕輕的一種聲音,對蚊子有沒有作用根本就沒有測試過。還有迎合一定人窺探心理的“透視內衣”APP,光聽名字就讓人激動萬分,你去拍一張別人的照片,這款APP就能顯示出圖片里人物的內衣模樣——其實不過是一種模擬合成的試驗。

作怪找死類:

一般這類APP的作者與應用區域不會是國內,想來與國民的冒險精神差異有關。喜歡冒險與作死的中國人不太多。諸如“Throw me”及“Send Me To Heaven”的APP,都是要求你在打開應用後,儘可能地把手機往高處扔,誰扔得最早、誰就能排入全球排名前列……可是,至於扔得很高的手機,一旦非正常下落,比如掉到水泥地上四分五裂的話,那就不是開發者的事了。

敢玩上面APP的人並不一定會是有錢人,也可能手感好,扔得再高也能接得住。真正有錢人會下載“I am Rich”的APP,曾經在App Store裡標出最高價999.99美元,後來降到人民幣600多塊,但真的付錢下載並打開後,會發現裡面除了一句恭喜你真的是有錢人的話之外,沒有任何功能與內容。

其實,搞怪另樣的APP雖然還很多,但是隻有符合上述幾種特徵的,剛剛認為才能歸入到“奇葩”之列。而理解清楚了這幾種類別,是否也能夠給你一些啟發,也能獨創出屬於自己的容易走向成功的新奇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