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為什麼核動力轟炸機不能實現, 美俄兩國試驗後發現一個致命缺點

航母和潛艇都可以採用核動力,那麼飛機可不可以也採用核動力呢?美國和俄羅斯都設計了體積更加龐大的和動機戰略轟炸機,但為什麼都失敗告終呢?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的“武器裝備”競賽攀比,以至那個時期的武器設計都十分奇特。其中就有核動力戰略轟炸機的產物,美國的NB-36H和俄羅斯的圖-119。

為什麼核動力轟炸機不能實現, 美俄兩國試驗後發現一個致命缺點

美國NB-36H是全球第一個採用核動力的轟炸機,在1956年完成首飛。NB-36H轟炸機在早起試飛中並沒有真正採用核動力,採用的是常規燃料,但在飛機內部有一個小型核反應堆,也沒有實質性的為飛機提供動力。在NB-36H的基礎上,美國康維爾公司對其完成了改裝型號X-6。X-6的核反應堆安裝在後彈艙的位置,四周都是大型水箱,用來儘可能的評比符合以及減緩反應。X-6的試飛過程中,最多滯空時間達到數週以上,最大的技術問題就是輻射的累積效應,很難解決核輻射防護問題。在之後的試飛測試中,最嚴重的問題在於一旦飛機墜毀,將會發生核洩漏。經過多年的測試工作,測試結果和各項技術並不達標,在1957年美國最終決定放棄此項目。

為什麼核動力轟炸機不能實現, 美俄兩國試驗後發現一個致命缺點

在美國研發測試NB-36H的過程中,俄羅斯得知此消息,立即啟動關於核動力轟炸機的研發項目。蘇聯的設計以圖-95熊式轟炸機為基礎,進行改裝。另一方面也緊鑼密鼓的開始了關於核反應堆自身穩定性及有效控制核輻射的測試。蘇聯第一架核動力轟炸機在1961年改裝成功,也就是後來的圖-119核動力戰略轟炸機。

為什麼核動力轟炸機不能實現, 美俄兩國試驗後發現一個致命缺點

圖-119核動力戰略轟炸機的核反應堆在機身中部,冷反應堆採用的是結合風冷水冷的方法,同時在反應堆周圍有多層的重金屬防護罩,以及艙門處設有兩道由鉛和橡膠製成的隔離門,以避免機組人員遭受核輻射。這樣的設計很大程度的避免機組人員的核輻射,但卻加重了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之後圖-119完成了超過60次的試飛,儘管在測試中不斷的解決問題,但圖-119的實際使用價值卻始終南體現,最主要的就是核輻射的嚴重後果,一旦飛機發生意外,才來的汙染都難以承擔,更重要的會引發嚴重核戰爭,為此蘇聯當局決定放棄此此昂木的研發。

為什麼核動力轟炸機不能實現, 美俄兩國試驗後發現一個致命缺點

美國和蘇聯兩國的核動力戰略轟炸機的研發項目,顯然並沒有完成供航空器使用的核動力技術,而且對起飛重量嚴格控制的飛機來說,要是用大型核反應堆就意味著要有大量的防護層,這很難實現。目前來說航空發動機已經滿足了飛機的部署要求,使用不成熟且不穩定的核動力裝置反而沒有意義,預計核動力飛機短期之內很難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