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瞄準產業鏈,高職專業“群”發力

“普通高校談學科,職業院校看專業”,專業對於職業院校來說無疑十分重要,因為專業就是特色,就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記者觀察到,最近兩年,一些優質高職院校在落實《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骨幹專業建設項目時有了一個新動向——將專業優化調整後以“群”的面貌示人,並“以群建院”,據此對二級學院進行調整。不久前,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在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召開研討會,高職院校圍繞“專業群”建設暢談各自心得。

專業群讓有限資源發揮更大作用

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職能,圍繞當地主導產業設置專業成為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在我國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少地方政府為了打造當地產業優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做長產業鏈條的規劃和措施。正是區域產業的集群發展催生了高職院校專業集群的建設。

那麼專業群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專業群各專業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俊平在學院專業群建設過程中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認為,專業群就是統籌兩個以上、具有某種共性或內在聯繫的專業形態。他進一步解釋:“關於專業群,既可以從外部需求和服務面向來組建(多個專業服務於同一行業產業,或者所培養的人才面向同一職業崗位群),也可以從內部人才培養規律和教育教學資源來組建(多個專業如果所培養的人才具有相近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從而具有技術技能基礎相近、專業基礎相通的關係)。專業之間如果存在這些共同的屬性或具備內在聯繫,就可以考慮組建專業群。”

“高職院校僅以專業服務行業、服務區域、服務社會,難免顯得單薄。提出專業群這個概念,可以兼顧專業發展的深度、廣度和績效,能夠提高高職院校配套提供人才、配套提供服務的能力,讓學校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於區域和產業的貢獻,無疑會產生1+1>2的效果。”高職院校的專業群建設得到教育部高職高專處處長林宇的高度肯定。

依產業行業職業需求佈局專業群

從2016年開始,湖南省以專業群建設來統籌高職院校所有發展項目的投入,並提出,每所高職院校都要構建5個左右的專業群。

“湖南專業群建設的邏輯起點定位在優化專業佈局上,瞄準‘中國製造2025’、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度對接湖南新興產業、特色產業需求。”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應若平告訴記者。

推進專業群建設兩年來,湖南高職院校淘汰落後專業54個,新增專業30個,構建了292個專業群,專業佈局與新興產業對接度大幅提高,與20個新興產業鏈相關的專業點數和在校生數都增加了10%以上。

“與航空產業無關的專業我們不辦。”談到這兩年的專業群建設成效,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朱厚望回答得斬釘截鐵。據他介紹,學院以前專業門類較多,這兩年撤銷了23個專業,新增13個,目前開設的22個專業全部緊密對接航空產業鏈。經過湖南這一輪的專業群建設,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方向更加凝練。

談到專業群建設的原則,朱厚望表示,專業群建設一定要緊跟產業集群融合發展需要,緊跟行業細分發展需要,緊跟職業崗位發展需要,“我們將其概括為‘瞄準產業鏈、緊貼行業內、對接崗位群’”。按照這一原則,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與航空維修職業崗位群、航空製造職業崗位群、航空運營與服務職業崗位群相對接,構建起自己的航空特色專業群,其中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群包括6個專業,航空電子設備維修專業群包括5個專業,航空機械製造專業群包括6個專業,航空服務與管理專業群包括5個專業。

不僅是湖南,在東北,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也遵循著精準服務當地農業產業鏈發展的思路,做強自己的涉農專業群。據學院副院長薑桂娟介紹,學院服務黑龍江“壯大現代畜牧業”工程,建設現代畜牧業專業群;服務“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戰略,助力糧食精細加工,建設綠色食品專業群;服務農業大市場、大流通和農業商貿升級,建設農業經濟貿易專業群;服務“互聯網+農業”,建設農業信息技術群。

蘇州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工業重鎮,正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將產業從製造升級為智能製造。作為蘇州的一所市屬高職院校,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專業群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蘇州產業的轉型升級。學院副院長溫貽芳告訴記者,蘇州每個產業園區都有智能製造產業的主攻領域,比如吳中區主攻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的核心零部件,吳江區主攻智能系統集成,工業園區主攻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等。學院圍繞各個產業園區智能製造的不同領域來佈局專業群,並將全校資源重點放在智能製造的相關專業群建設上。“我們所建立的平臺100%都聚焦在智能製造,引進的博士80%有智能製造的背景,專業80%集聚在智能製造。”溫貽芳說。

瞄準產業鏈,高職專業“群”發力

產教協同校企合作提升專業群

專業群的建設無疑可以更好地服務區域產業集群發展,而專業群的建設,同樣離不開產業的力量,離不開行業企業的支持。

“我們專業群建設的抓手是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主要工作是整合政府和企業的教學資源,進行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和高水平的實訓環境建設。”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孫湧介紹了學院專業群建設的策略。

孫湧認為,專業群建設最需要明確的是基於產業主流技術的專業內涵定位,和基於職業崗位能力的人才培養規格定位,這兩個定位決定了尋找什麼樣的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在專業群對應的產業裡面選取產業主流技術,掌握主流技術的企業就是學校的合作對象。比如在深圳,信息通信技術是一個重要產業,華為、中興、騰訊總部都在這裡,這些國際主流企業都是我們好的合作伙伴。”孫湧舉例說明。

從應若平對湖南全省的介紹中,記者瞭解到,湖南專業群的建設策略主要是通過出臺激勵政策,校企合作整體推進專業群教學團隊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來實現的。

專業群建設需要領軍人才,為此湖南規定,凡引進專業群相關的產業導師和技能大師的高職院校,省財政給予專項補助。在政策引導下,全省高職院校從企業引進80餘名產業導師、352名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能大師。教育廳還推動高職院校實施雙專業帶頭人制度,全省高職院校共聘請了292名產業導師、技能大師擔任專業群帶頭人,形成教學名師與技能大師共同組織專業群建設的格局。此外,為鍛鍊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院校與專業群對接的行業企業共建教師培訓培養基地,全省292個專業群與企業共建了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855個,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掛職每年達到12000人。

專業群的教學資源建設同樣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湖南省高職學院與企業共建專業群共享課程15125門,核心方向課程25429門,拓展候選課程14632門,與相關企業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121個,校企還共同開發了數字化資源616個。“實踐證明,專業群的建設有效地整合了學校和企業的資源,推動了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應若平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