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這是我有嘉賓發佈的第718篇文章

3236字 | 閱讀7分鐘

從電視臺主持人到嘉賓傳媒創始人,這次轉變跟一場馬拉松一樣——漫長,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收穫和成就感。

回望來時路,吳婷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達了她目前對生活和工作的認識。這種認識既有理性的一面,“該走的走,該留下的留下,該繼續的繼續,該消失的消失。最終誰都不能逆潮流所在。”也不乏感性的認知,“像橡樹一樣慢慢生長”,最終成為陪跑數百位企業家,和百億觀眾一起成長的人。

吳婷愛跑步,這我知道。當她身著檸檬黃的運動上衣快步輕盈地走進嘉賓傳媒她自己的辦公室時,更是進一步驗證了我對她的認知印象。從10年前的電視臺主持人,到如今的嘉賓傳媒的公司創始人,吳婷儼然完成了一場華麗的身份蛻變——曾經的跑步“落後生”,如今早已參加過6場馬拉松;曾經分不清董事長跟總經理區別的她,認為自己絕不會從商,如今卻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這麼大的轉變,在旁人看來,起最大作用的,是她本人的果敢抉擇。

在長江商學院,沒有人不愛長跑

“長江商學院很流行跑步嘛。”採訪話題很自然地從跑步開始。在上長江商學院之前,吳婷最長只跑過800米,眼看著長江的同學們都在跑馬拉松,天天在微信群裡“打卡”,她也漸漸心動了。“第一天跑步時,我穿著板鞋和棉布衣服就出門了,雖然痛苦,竟然也把5公里堅持下來了。”

吳婷說,跑步這件事,和世界大多事情一樣,目標設定很重要,後來她去了重慶跑半程馬拉松,又飛去德國柏林跑完了全程馬拉松。“柏林馬拉松每一段路的終點都有一個教堂,你在跑的時候,心裡知道始終有一個個目標立在那兒,這讓自己有衝勁。”令吳婷印象深刻的,還有當地人對彼此的尊重與關懷,“比如,有些人跑著跑著鞋帶散了,都會先退到路邊,再彎腰繫鞋帶,以防影響別人的跑步節奏。再比如,當我跑到35公里時,身體已經非常疲憊,等於是一瘸一拐地在走,很多跑步選手經過我時,會輕聲問一句‘你還好嗎?需要幫忙嗎?’這種來自陌生人的關心讓我特別感動。”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既然長跑那麼痛苦,那麼堅持跑下去的意義是什麼?吳婷說,她想讓長跑成為自己轉型時期的里程碑。頻繁參加馬拉松的那段時間,恰好也是她從電視臺辭職,決心自己創業做一番事業的時期。“我當時對自己說,現在起,我要成為一名創業者,從對大環境一無所知的體制內的手藝人、螺絲釘,變身為一個獨自面對世界的‘經營管理者’、‘責任承擔者’,我的面前有太多的未知需要去學習、克服。”長跑等於賦予了她去觸及未知的勇氣。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肯尼亞草原上的生死渡河

吳婷骨子裡是文藝的,她曾做過專欄作家,會將自己對生活的點滴感悟用文字記錄下來,包括旅行。在她的文字裡,你可以讀到因急性腸胃炎而引起的曼谷“驚悚一夜”,可以看到日本細緻入微的服務業文化,也可以品味到寶島臺灣的書香氣息。

“愛讀書的人,都夢想著所在的城市能有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所以到了臺北,一定要去誠品書店逛一逛。”吳婷出差去臺灣,忙完工作,就立即打車去了誠品,“雖然當時時間已經很晚了,但讀者依然很多,站著或蹲著或乾脆坐在地上。誠品書店有品質,讀者也有品質,那麼大的區域,安靜得只有翻書聲。”吳婷是位文藝青年,臺灣在她的眼中就是一部部文藝片的串聯。墾丁讓她想起了《海角七號》,廣袤藍色大海讓她只想肆意狂奔;在沿途咖啡館歇息時,她又回憶起了《第36個故事》中那對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姐妹;身在高雄港,她想起了“高雄城市映像”系列電影裡自己最愛的那一部《One Day》,男女主角的愛情動人心絃;城市街頭來來往往的男女老少,看似平凡卻各有心事,令她想到了電影《一一》中一個普通家庭裡的幾位成員,各懷人生苦楚。

去年夏天,吳婷帶著家人,約上長江商學院的同學,一起去了一趟肯尼亞。“我們在當地馬賽人的一所小學裡做了些捐助。”所謂學校也不過是一個小土房子,吳婷說,馬賽人雖然物質條件不佳,但孩子們還是穿著整齊地出來迎接他們,“馬賽人生性開朗,能歌善舞,有的小孩還教這些中國來的小朋友英語,還有一位5歲孩子一把拉住我的手,對我說,‘我願意跟你交朋友,你每年都要來哦’,說話的神情特別灑脫。”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令吳婷印象深刻的,除了馬賽人的熱情,還有動物大遷徙時的壯烈。在此行之前,她看過一部紀錄片《大遷徙》,片中角馬遷徙時遭遇鱷魚吞噬的畫面,從熒幕裡走到了她幾十米之外的真實世界裡。“我們站在河邊,看到了好多角馬過河時被鱷魚拖下水裡,吞食而亡。那一刻,所有人都安靜了,並不是因為血腥害怕,而是對大自然弱肉強食食物鏈的敬畏。”回憶這些畫面的時候,吳婷的語速是緩慢的,彷彿又重新回到了非洲廣袤的大草原,回到了那一條靜靜無聲流淌著的河水,那條不知名的河水蘊藏了大自然中的生與死帶給她的震撼與感悟,“倖存的角馬上岸之後,會回頭看那些被吞噬的同伴。即便你身為人類,也能感受到角馬眼中的無望與悲憫,但它也沒有辦法再挽救些什麼,它必須再扭回頭,然後毅然決然地繼續向前走。那條河並不寬,但只有渡過去,繼續向前,才有草吃。該走的走,該留下的留下,該繼續的繼續,該消失的消失。所有命運的轉變,就在那一瞬間,但最終誰都不能逆潮流所在。”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想要一場兩個人的旅行

肯尼亞之行,吳婷也帶上了女兒,這位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姑娘人小膽大,當馬賽人開著敞篷吉普車帶著他們行駛在大草原上時,時不時就有獅子經過,還有豹子趴在車頂的樹上,吳婷自己被嚇得不輕,可她女兒卻滿不在乎。“她跟我說,媽媽別怕,它們就是路過而已。”

吳婷的先生是一位紀錄片導演,當年吳婷懷孕挺著大肚子的時候,他們倆人還頗有新意地拍了一部短片,短片主題就是問身邊人“你猜是男孩還是女孩”,然後錄下他們回答的畫面。等孩子出生後的百日宴請上,再把這個片子剪出來播給大家看。“當我懷孕時,90%的人都猜我會生男孩,但我自己更希望是女孩,所以紀錄片剪出來有個翻轉結尾,很有意思。”

吳婷的生活照大部分都是她的先生拍的,她說經常有朋友在她的朋友圈裡留言,羨慕她有位會拍照的另一半。《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是他們夫婦倆的朋友,一次,曉卿在吳婷曬照片的朋友圈裡留言,“女孩子希望嫁的男生只有兩種,一種是很有錢,一種是會拍照。”

“昨天晚上,我還問我先生,‘我們有過二人旅行嗎?’我們倆細細回想了下,居然從來沒有過,要不就是一起和攝製組出去拍片,要不就是帶上長輩孩子度假,總之,就是沒有兩個人單獨結伴旅行過。”說到這兒,吳婷萌生了今年要計劃一場二人旅行的想法,“去哪兒都行,只要是專屬於兩個人的。”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我向往的旅行不要有工作,就是自由自在的一次出行,想休息就休息,想起床就起床。”然而卻事與願違,吳婷大部分出行都是與工作相關。去年1月,她去美國拍攝國際電子消費展CES,整個行程節奏非常緊張,用她本人的描述是,“累到化妝時一直睡著,化好了一睜眼就立即採訪,沒日沒夜,整個團隊都特別辛苦。”

“十年後,我想成為一個像橡樹一樣的人”

從前在電視臺做直播節目主持人的時候,每天到了規定時間,吳婷就必須得準點出現在直播間裡,年復一年長久下來,這種被困住的感覺,讓生性自由的她感覺到壓抑,甚至於有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會重複做同一個夢——自己已經上了高鐵或飛機,已經在座位上坐下來了,結果電視臺一個電話就把自己叫回去了。她覺得是時候要改變下生活節奏了,便有了後來去長江商學院、離職創業這一系列決定。

創業者的身上都有哪些共性呢?吳婷認為是“堅持”二字。“什麼叫創業成功呢?上市不代表成功,上市意味著你又到了一個新階段,要面臨更多困難、更大挑戰,上市還有退市的呢。獨角獸企業就等於成功了嗎?也不是,很多重要企業沒有營利,壓力非常大。你說華為這種算成功了吧?備受大家的推崇,但華為也不敢說自己成功了,它還有一本書叫《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在吳婷看來,創業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創業者有目標,但沒有終點。就像柏林馬拉松這條路上一個個的教堂都是他們的目標,但創業是無數場馬拉松串聯在一起,堅持必不可少。”

吳婷:人生行走無終站|我有嘉賓

10年前的吳婷是電視臺民生節目的主持人,如今的她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傳媒與教育同時進場。那麼,10年後的她又會是什麼樣呢?吳婷給出了一個我不曾想到過的答案,“10年後我想成為一個像橡樹一樣的人。”橡樹的特性是能夠在惡劣環境裡生長,不挑土壤,也不挑溫度,不挑水分,也不挑陽光,它會慢慢生長,最終形成一個自己的生態。“今天,我們公司的股東池有30多人,嘉賓派的學員有100多位企業家,幾億人在看我們的節目和案例報道。10年後這個數字可能是從幾百到幾萬企業家,幾億到百億用戶,我陪跑過他們,幫助他們成長,這不就是最幸福的狀態嘛。”

文丨胡茜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