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是一種穩定結構,同樣的在兒童心理學研究領域也存在著一種兒童心理發展過程,即“一元”關係到“三元”關係的過渡,從寶寶和媽媽的共生到爸爸參與到親子關係中,這樣的過程會發生什麼樣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近日在網絡上盛傳一段小視頻,視頻中是一個不到一歲的寶寶趴在床上,翻身笑眯眯望著媽媽,用小手輕輕撫摸著胖嘟嘟的大腿,動作看上去相當“銷魂“。

這個寶寶一邊來回撫摸大腿,一邊還吐出了小舌頭,簡直就像在“勾引媽媽”,這動作、這表情實在是太到位了。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就在這時突然傳來爸爸的聲音,寶寶猛地一個激靈,瞬間翻身回頭一看果然是爸爸開門進來了。

然後寶寶立馬趴下,給爸爸一個後背讓爸爸自己慢慢體會,這前後差別真是太大了,簡直是光速轉換姿勢、動作。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網友看了後都笑得不行,表示寶寶摸腿吐舌頭的動作實在是銷魂,太可愛了啊。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還有網友替寶寶的銷魂摸大腿姿勢進行了內心解讀:“來啊,比比誰的美”。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熱評第一的是一位媽媽,她說:“只有當媽的才懂,娃兒因為尿不溼勒的痕跡有點癢抓抓,然後被爸爸突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瞬間還原事件真相啊,而且經這位網友一解釋大家感覺寶寶前後姿勢對比更可愛了。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本來孩子在不同時期對待爸爸和媽媽的依戀關係都是不同的,有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寶寶與父母之間的“三角關係”其實存在一個從一元關係過渡到三元關係的過程。寶寶在0-1歲左右時對親子關係的認識是一元關係,就是說這個階段在寶寶的心裡他和媽媽是共生的關係,也就是“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等到了1-2歲時期,親子關係進入二元關係期,這個時候孩子開始逐漸建立“你—我—他”的概念,他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同一個人,但是媽媽是自己最重要的人,這個階段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尤為重要,而爸爸的職責是建立一個安全、快樂的環境,讓媽媽安心地陪伴寶寶。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到了3-6歲時,親子關係就進入了三元關係,這個時期孩子已經能夠清晰地分辨自己和爸爸、媽媽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且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存在不同的關係。從二元關係過度到三元關係最關鍵的點就是爸爸要融入到親子關係中去。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這個過程用幾何來解釋就是從一個點,到一條線,再到一個三角形的過程,對於孩子而言要形成健全的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就要重視這個過程中每個家庭成員應該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在一元關係和二元關係時期,孩子眼裡最重要的是媽媽,這個時候媽媽給與孩子充分的關注和愛,是非常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可是這並不是說這個過程父親的角色就不重要,這個階段父親最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和媽媽營造安全的環境供她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三元關係形成時期,爸爸就要登上“舞臺”,在親子關係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媽媽在這個階段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爸爸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小寶寶趴在床上向媽媽“拋媚眼”,爸爸突然推門進屋,瞬間尷尬了

只有父母在孩子不同心理階段演繹好各自的角色,跟隨孩子心理發展適當進行關係調整,才能真正建立好一個良好的家庭關係,讓孩子在童年階段感覺到幸福和安全,並且也有利於他將來組建自己家庭時對家庭關係的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