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坑農肥料“玩套路”被抓現行!(附辨別真假小貼士,建議收藏)

今年春耕時節,吉林省農安縣開安鎮石場村農民面對一款名為“楓禾牌緩釋肥料屬氨基酸型肥料”犯了狐疑,包裝袋上一側寫有氮、磷、鉀等於或大於40%,氨基酸、腐植酸大於或等於16%,突出標註總有效成分56%;在包裝袋的另一側寫有復混肥料,總養分大於或等於56%,還寫著銨態氮16%,氨基酸11%,有機質20%,中量元素硫10%。到底有效養分含量是多少呢?

就農民的疑問,記者諮詢了有關農業技術人員。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款肥料的總養分只有40%,養分含量僅指氮、磷、鉀,而不能把中、微量元素、有機質及其他添加物計入到總養分中,這樣標註讓農民在購肥時走入了誤區。而這種現象在黑龍江省也有出現。

坑農肥料“玩套路”被抓現行!(附辨別真假小貼士,建議收藏)

化肥包裝“玩套路”損害農民利益

吉林、黑龍江兩省耕地面積廣、播種時間集中、化肥用量大,一些不良化肥生產廠商利用在包裝上虛標含量、標註誤導信息等手段忽悠農民,跟農民玩“套路”,劣質化肥以種種方式繞開監管進入農村市場。劣質化肥坑農害農,擾亂了化肥生產秩序,也讓依法合規生產企業受到傷害。

黑龍江省土肥站高級農藝師張鳳彬告訴記者,在包裝上虛標含量、標註誤導信息等欺騙農民有多種花樣,最突出的是“偷含量”。用非養分含量冒充養分含量,一些劣質肥氮、磷、鉀三項都標註18%,農民會認為總養分含量是54%,但包裝上鉀後面用小字標註腐植酸鉀、有機鉀等,這類鉀作物並不能吸收,肥料實際養分只有36%,農民如果使用含量不足的肥,農作物在後期肥力會不足,直接影響產量。

坑農肥料“玩套路”被抓現行!(附辨別真假小貼士,建議收藏)

肥料包裝上虛標含量

坑農肥料“玩套路”被抓現行!(附辨別真假小貼士,建議收藏)

同時,有些化肥生產廠商還對肥料功能神話宣傳,特別是一些微生物肥,產品宣傳得神乎其神,實際並沒有明顯作用。

還有一些化肥氯離子超標,對菸葉、馬鈴薯、甜瓜等忌氯作物危害極大;一些肥料年年換包裝,什麼好賣起什麼名,欺騙農民。

利益驅使、逃避監管是主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張鳳彬表示,化肥在行業內以噸含量為計價單位,按一個含量50元計算,正常50%含量的化肥降到40%,一噸化肥就有500元的暴利。

同時,劣質化肥在銷售上想方設法避開監管,直接進村屯入農戶。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經銷商千方百計推脫責任,農民無法維權。

開安鎮石場村農民老費告訴記者:“種子、化肥等產品,我們使用後發現沒有達到當初購買時說的效果,銷售人員就說我們使用不規範,用肥時節不到、溫度不適合、兌水比例不夠等等,都是我們的責任,到縣裡有關部門投訴還要走很遠的路,說不好什麼時間才能有結果。一想到這麼麻煩就算了。我們的辦法就是,今年的損失咬咬牙就算了,明年就不再買這家的種子、化肥、農藥了。”

坑農肥料“玩套路”被抓現行!(附辨別真假小貼士,建議收藏)

這種“行商”給監管提出了新課題。吉林省農安縣農業局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對記者說:“從2014年開始,農安縣農資銷售模式開始轉變,農村出現了經紀人,農資銷售不再是坐在店裡等農民上門選購,而是送貨上門,給監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戰。我們現在60%到70%的監管力量都放在了農村,每年開春,用各種方法提醒農民購農資時要到正規商店,索要發票憑證,但是總有一些農民不聽勸阻,貪圖便宜,從一些不正規途徑購肥。一些商販有的連店面都沒有,租個倉庫,從廠家把貨拉來,再僱兩個業務員,走村串戶進行銷售,在村裡和農民定好了數量,他們很快就用車給送去,往往春天種地用肥先不交錢,到秋天賣了糧食再收錢。”

各方呼籲強監管、重引導維護農民利益

對於這種種現象,各地一直給予嚴厲打擊,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8年紅盾護農工作方案中提出,重點“查處對肥料產品虛假標註有效成分、標稱具有農藥功能、標籤標識混亂等違法行為;查處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虛假標識、虛假宣傳等行為。”今年4月,該局發佈的《流通領域化肥質量抽查檢驗結果公告》中106種不合格產品全部涉及這類問題。

農業專家、農資企業和農民都呼籲,對這種現象加強監管,加大對生產源頭的管理與違規現象處罰力度。對村屯層面的流通環節要加強管理,特別是要加強對流動商販和無證代售點的管理。

農業部門應積極宣傳引導農民在正規的生產企業和經銷商處購買化肥。東北地區土地規模化經營程度高,用肥類型差異小,讓農戶和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購買農資也是防止被奸商“套路”的有效手段。

黑龍江龍聯農民合作社聯社總經理王吉勇告訴記者,今年他們一共購買了2.8萬噸化肥,供70萬畝耕地使用,大規模集中購買讓他們掌握話語權,供肥企業在產品質量保障、供貨時間、生產服務等方面都給予優先,在價格上還給予了讓利,與市場價相比,共節約購肥資金840萬元。

對農民的科普宣傳也需要加強,通過廣泛宣傳讓農民掌握化肥選購知識,能辨別真假,遇到問題能維護好自身權益。監管人員應多去農村種糧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走訪,建立暢通的聯繫渠道,保證他們用肥、用藥安全。

以下是假化肥和常用騙術,農民朋友千萬記住,小心上當受騙!

含氮量低於46.0%的尿素

尿素是最常見的氮肥之一,需按照國產尿素執行GB2440-2001標準規範生產,如果執行企業標準或N量達不到國標要求,就是假“尿素”;同時還要注意的是除了緩釋尿素和增效氮肥(以尿素為原料),其他任何尿素產品不得添加成分或冠以其他名稱,市場上出現的“有機尿素、含硫尿素、優肽尿素”等產品含氮量達不到國標的產品均是假尿素,且有誘導消費者嫌疑,建議一定謹慎購買。

鉀肥誇大宣傳

鉀肥國標:GB20406-2006,粉劑合格品K2O≥45.0%。目前鉀肥市場上出現的各種標有“美國、以色列、全營養”等詞語,或稱內含微量元素,實際上都是誇大宣傳。其次鉀肥中的磷酸二氫鉀執行HG2321-1992標準,只有磷鉀兩種元素,包裝標有“複合型”、“改進型”、“Ⅰ、Ⅱ型”、“稀土型”、“多微”等,或產品呈液體或其他性狀,多數可能為假貨,種植戶要留意。

磷酸二銨含磷量低於39.0%

磷酸二銨國家強制性標準為:GB10205-2009,並且嚴格要求含磷量合格品最低不得低於39.0%,對於不執行國標,且標有“美國技術”等帶來誤導性字樣的產品,皆可能為假貨。

水溶肥無國家登記證號,誇大功效

目前水溶性肥料存在的問題主要為,標籤上無農業部頒發的肥料登記證號,或標註具有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藥功效,能起到壯根、膨大、抗病害作用,都為誇大虛假宣傳,小心上當受騙。

包治百病的“神仙藥”

我們都知道,植物和人一樣,生病了都要“對症下藥”,如果在肥料包裝上看到全元素、多功能、全營養等詞語時,基本就是有問題的了。還有類似這種“長效、田地六味地黃丸”等誇張的宣傳,一般正規的肥料包裝上不會有類似的宣傳語。

菌肥:有效活菌數標準只有三個!

目前帶菌類肥料的標準只有三個,有效活菌數大於等於0.2億/g、或大於等於2億/g、或大於等於1億/g。如果包裝上出現5億、10億、12億等字樣,多數是有問題的,購買時需要特別留意。

企業造假常用這幾招

第一招:偷工減料,低價推銷

這類化肥價格較低,一般都虛高標識養分含量。比如本來總養分含量是40%的,卻標識為45%或48%或51%,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利於提高零售價格。農民在購買時,和同樣養分含量的其他化肥相比,覺得這種化肥價格便宜,自然就容易上當。

因此,在肥料抽檢中,那些養分看似只低了一點的肥料被判定為不合格冤枉嗎?一點都不冤。因為農民買他們的肥料並沒有少給錢,如果少一個含量讓他們賠償農民一定的錢,他們肯定不會幹。

再就是,很多外包裝上的養分含量是根據經銷商的需求準備的,經銷商覺得哪種含量的好賣就要哪種包裝。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還有一種造假方式,即直接用其他材料來填充,有些根本沒有養分可言。這一般是遊商所為,打一槍,放一炮。

第二招:掛羊頭,賣狗肉

一些企業玩障眼法,矇騙農民,如在香港或國外等地註冊一些名字看上去很是高大上的企業,其實就是皮包公司。包裝袋印製十分精美,正面往往有“美國”“挪威”“俄羅斯”等字樣,而背面卻顯示委託國內小廠生產。

其實,外地註冊的公司和委託生產的企業幕後老闆大都是一個人,這是典型的乾坤大挪移,掛羊頭賣狗肉。

還有一些企業的產品包裝直接使用很多外地的暢銷名牌,沒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往往很難加以區分。無論國產貨還是進口貨,他們都能根據經銷商的要求“生產”。

第三招:偷天換日,張冠李戴

第一種情況是故意將氯基複合肥標識成硫基複合肥。先不說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這兩者的進價而言,氯基複合肥一般比硫基複合肥每噸便宜200元左右。而很多經銷商在經銷這兩種複合肥時,故意將兩者混淆不分。

像把總養分為45%的兩種化肥,按照同樣的價格賣給農民,而農民覺得反正養分都一樣,就不去區分。還有廠家在包裝說明上,甚至在圖例上也全部是通用型的,不管硫基還是氯基,其說明文字往往千篇一律。

第二種情況是,在化肥產品包裝袋上標註“總有效成分”,“元素含量”等字樣,這種用詞並不規範,有的是加入了鋅、硫等一些元素後的數據,而按規定這些中微量元素是不能被計入總養分的,規範的標註應該是“總養分含量”。以此代彼,有偷騙之嫌。

有業界人士認為,廠家這樣做是為了誤導農民購買化肥,不少農民在購買化肥的時候,主要就是看總養分的含量,他認為含量高就是好肥,含量低就是不好的。廠家抓住農民的購肥心理,故意混淆有效含量和總養分的概念。

第三種情況也是極具隱蔽性的就是高氮肥。過去,農民使用單質化肥像碳銨、尿素,莊稼雖然不能高產,但照樣能有一定的收成。造假者為降低成本,把磷、鉀兩種養分含量降低或根本不含這兩種養分,只加大含氮量。農民使用這類肥後,莊稼前期苗情一般表現較好,但後期產量難有保證。如果遇到天旱、天澇,就是減產也找不到化肥的原因。

縱觀這些假化肥的騙術,其實無外乎抓住了大家“圖便宜”和“圖高效方便”的心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低於市場價格的東西,一定有它廉價的原因,買農資,還是要上正規的渠道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