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法舫法師:溝通漢藏文化使者喜饒格什應聘講學

法舫法師:溝通漢藏文化使者喜饒格什應聘講學

西藏布達拉宮

中央當局為溝通漢藏文化起見,特聘請西藏別蚌寺格什喜饒嘉錯擔任中央、北平、武漢、中山、清華五大學講學,已於(1937年)三月二十四日抵京。各方對此,頗為重視,歡迎招待,亦極隆重。且已於中央大學開講一次,聽眾踴躍。喜饒格什之來講學,在本國國家、民族、教育、佛教各方面,本為一件應有的平凡事,不過內地各方(尤其是學界)向來是卑視佛教教學,輕忽邊疆民族文化,因此對喜饒之來,就以為是稀有的事了。吾人希望喜饒格什,為中國整個國家與整個民族著想,為發展佛教文化計,本所學之特有的西藏佛教教學,為國為教,竭誠宣化。吾人於茲有三項意見一陳述之:

第一,中國民族重理智輕迷信。佛教之學,博大精深,重理智,貴實行,絕非一般人士所想像之虛玄迷信。故願喜饒格什,多以大乘空有之學理,提示學者。顧佛教對於中國民族,作了絕大的利益,邊陲各民族因得佛教之教化而歸向中原,其功勳尤為不可思議者也。故願全國人民以愛國家之心,愛護佛教;以復興國家之力量復興佛教。論者有謂:果能進以佛教為國教,定佛學為大學必修學科,則中華民族之發展,將有不可思議之收穫。此中央教育當局應注意者一。

第二,吾人以為中央既提倡佛學,聘藏僧講學各大學,然於中國根本之佛學——漢文佛學——尤應注意提倡,蓋中國漢文佛學,已成為中國文化之一重要因素,尤為今日文化學術界,所應重視研究者也。以是之故,亟應聘請中國佛學界具德有學之大德僧,為各大學漢文佛學講座,況所謂溝通文化,必相攝相溶,西藏文化純為佛教文化,如不發揚中國本有之佛學,而言溝通漢藏 文化,似嫌單調。此應注意者二。

第三,希望中央教育當局,對於吾佛教界,已建立之溝通漢藏文化之文化教育團體,如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菩提學會等,應予以切實之指導與資助,使其成長髮展,曷止有利於佛教?此應注意者三。

以上所述,為吾人區區之見,願喜饒格什及教育界當局,留意及之,則佛教幸甚,國族文化幸甚。

(作者法舫法師{1904-1951年},俗家姓王,河北省井陘縣臺頭村人,他是“太虛大師座下第一弟子”,他精通梵文、巴利文、英文、日文、藏文、中文6種語言,三度主編《海潮音》雜誌,兩度出國傳教,任首次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中國籍常務理事。原載 《海潮音》第十八卷第五號、《法舫文集》第五卷。編輯程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