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散文」讀書日裡說讀書

讀書日裡說讀書

作者|蒙鵬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意在鼓勵人們多讀書,豐富文化生活、增加知識、開拓視野、提高修養、增強思維能力和判斷力。

書籍、文物、口傳,是文化傳承的三種方式,而以書籍為主。書籍承載著人類千百年來的智慧,後人必須讀書,才能傳承前人的智慧,推動社會不斷進步。讀書取士,金榜題名,曾是古時貧寒人士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於今也不例外。十年寒窗,一朝高中,便跳入龍門,為眾人羨慕。幸運之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求售一生,終不得中,窮困潦倒。於是,讀書無用論,時有抬頭。“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便是諷刺讀書人無用。讀書人也感嘆:“劉項原來不讀書”。

「散文」讀書日裡說讀書

在很多人眼裡,讀書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學校教育除外,嚴格來講,學校教育算不上讀書),不如遊玩、吃喝來得痛快,也與升官發財沾不上邊,何苦去讀書。所以在大學裡,不少學生不好好學習,修煉酒桌文化,搞好人際關係,提前適應社會。像《厚黑學》一類的古今權謀之書大行其道,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誠然,人是社會的人,人際關係很重要。但是光靠人際關係,藉助權謀之學,而無真本事,早晚會碰一鼻子灰。

今人之於讀書,有點像韓愈《師說》中恥於求師的時代。你要是問一個人讀了什麼書,他可能會回答:“沒讀,在混日子!”趕緊與書撇清界限,生怕被人稱為書呆子。你要是到某位朋友家,他會忙不迭的把書藏起來,裝出不在讀書的樣子。讀書何時也要偷偷摸摸,繞開眾人視線,像小學生在書桌裡偷看課外書,防著老師一樣。所為者何?以讀書為恥也!賈平凹在《好讀書》中說:好讀書就得受窮,好讀書就別當官,好讀書就必然沒有一個好身體。好讀書有這麼多壞處,人們不想讀書,不願讀書,就不足為怪了。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人們對待成功的標準也在改變。名利雙收,升官發財,一直是社會的主流思想,於今為烈。既然好讀書當不好官,還得受窮,那還讀什麼。在這樣的思想下,還有幾人能安心讀書。

「散文」讀書日裡說讀書

因此,讀書是需要氛圍的。身邊的人若是迎來送往,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整日推杯弄盞,杯盤狼藉,吞雲吐霧,酒氣沖天,胡話連篇;或是鬥地主、擲骰子、推牌九、砌長城、打檯球、扎金花,相聚必賭,高談闊論,錙銖必較,勝則手舞足蹈,洋洋得意,輸則捶胸頓足,哭爹罵娘;或是呼朋引伴,天天網遊,旁若無人,勝則手舞足蹈,連聲怪吼,負則呼天搶地,罵罵咧咧,焚膏繼晷,經宿不眠,眼紅眉皺,四眼惺忪;或是深居簡出,手拿遙控板,肥皂劇、娛樂節目,一個不放過,飯是方便麵,飢餓下幾袋,相見必娛樂八卦,明星隱私,津津樂道,唾沫飛濺。在這樣的環境中,若是還能安心讀書,那一定是另類。

其實,也不都是對讀書不利的。買書就很方便,不必像古人一樣,為找書、抄書花費大把時間。倘若你身居城市,買書絕對不是問題。你可以每天到書店、圖書館去讀書,也可以把書買回家,慢慢品讀。若是身在農村,逛書店不方便,可以郵購,也可以託人購買。倘若書店裡找不到喜歡的書,不用擔心,網上的海量資源,足可供君驅使;況且很多新書在正式出版之前,會在網上傳播,可以先睹為快。倘若你經常出差,書籍攜帶不便,手機、MP4、平板電腦等電子讀物,同樣可以讓你的旅途不再寂寞。倘若你患有眼疾,閱讀文字不便,有聲書籍可以解放你的雙眼。總之,你想讀什麼書都可以輕鬆搞到,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

如今盜版書籍風行於世。即使新華書店,也未能獨善,令購書者防不勝防。當你買到製作精美,錯字頻出的書時,你會想起解放前後的書,雖然裝幀樸素,但是錯別字幾絕。精心挑選,郵購而來的圖書,幾頁空白頁讓你為是否寄回去討說法而糾結。一本三十來頁的兒童讀物,極盡包裝之能事,一頁一元,此時你更能明白“買櫝還珠”的意義。那些粗製濫造,四處剽竊,東拼西湊的東西,充斥著網絡和書店。所謂“網絡文學”,更是高下雜存,雅俗共在,甚至還黃色氾濫,貽害不淺。

因此,讀書首先是要選好書,“開卷有益”並非普世通行。好書的標準很簡單。凡是增長知識、引人向善、陶冶情操的書,都是好書,應該讀讀。而像介紹黃、賭、毒、坑蒙拐騙、圓滑世故一類的書,還是少讀為妙。

「散文」讀書日裡說讀書

好書需要品讀。要大大方方、不問世俗偏見的讀;要自願的,愉快的讀;要孜孜以求,終身閱讀。沏一杯香茗,當窗而坐,徜徉書山學海,縱橫古今中外,與古今哲人神交,何等愜意。堂兄“世界上最難吃的是屎,最難讀的是書”的名言,於讀書完全是被動的,很難領悟到讀書的真諦。

暴發戶家的書房往往寬敞明亮,圖書列次其間,經常擦拭,一塵不染,卻是從來不讀,為的是裝點門面,故作風雅。這樣看來,讀書還是有點作用的。有書不讀,書便成為了廢紙,一點用處也沒有,徒然浪費紙張,辜負作者的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