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天房事件或只冰山一角 違約風險纏身中信信託不良率高企

2017年末,該公司不良資產率相比年初上升2.94個百分點至5.43%。從信託資產分佈來看,其房地產業務佔比為14.91%,而行業平均水平為10.42%

文 | 《投資時報》記者 薛南駿

主營收入下滑、項目頻繁踩雷、不良率上升,曾有“行業一哥”之稱的中信信託此刻多少有些顏面尷尬。最重要的,現在王座上早已坐著別人。

綜合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以及信託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日前對68家信託公司的淨利潤進行分析,並推出《2017年信託公司賺錢榜》。結果顯示,中信信託2017年淨利潤為35.86億元,同比上升17.97%,排在第三位,被平安信託和安信信託(600816.SH)超越。事實上,該公司早已告別淨利潤頭把交椅,這亦是其連續兩年排在第三位。

5月上旬,中信信託的一份《中信路天房2號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二次臨時信息披露報告》突然被廣泛流傳,報告中稱,原本應於2018年5月18日,向本信託計劃償還貸款本金2億元及相應利息的天房集團,可能無法如期償付貸款本息。

天房集團表示,已與中信信託確認,將依照合同約定按期還款,資金計劃有保障,並不存在延期還款問題。

據瞭解,目前雖然天房2號信託首期按時兌付,但該信託計劃項下仍涉及後續超過3億元本金的信託受益權的到期兌付。

雖然目前來看有驚無險,但中信信託是否存在違約風險仍引發市場普遍關注。從財報來分析,該公司利息淨收入下滑、資產減值損失上升、不良率上升,與其房地產業務比重較高有一定關係。

涉房比重高於行業平均

中信信託的2017年財報,的確不好看。

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營業收入增長正露出疲態。年報顯示,中信信託2017年營業收入近74億元,較2016年上升25.4%。但其營業收入最大的受益科目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016年該科目為負值,次年則跳升至14億元。對於一家信託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幾個科目則繼續表現不佳,其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上升幅度不到5%,利息淨收入下滑近20%,投資收益上升不到10%。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信託的信託項目投資收益大幅減少,從2016年的290億元下降到149億元,降幅近49%。與此同時,資產減值損失卻面臨大幅上升,從2016年近4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近14億元,上升幅度高達248.7%。在信用風險資產五級分類中,截至2017年末,該公司損失類資產相比年初增加5.19億元,不良資產增加7.86億元,不良資產率上升2.94個百分點至5.43%。

在68家信託公司中,僅有兩家未公佈不良率情況,剩下66家公司,有21家不良率下降。從不良資產信用餘額絕對值看,超過10億元的信託公司僅有四家,中信信託就是其中之一,其餘三家分別為五礦信託、崑崙信託和華潤信託。當然,這與上述公司自身業務體量也有一定關係。

從報表來看,利潤主要來自稅費降低。中信信託當年稅金及附加減少逾1億元,所得稅費用也降低逾1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信信託去年不良上升,可能由於涉房項目較多。實際上,中信信託儘管不時有推出創新型信託產品的新聞出現,但該公司的房地產業務佔比並不低,且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17年四季度信託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末,信託資金投向房地產行業的規模為2.28萬億元,較2016年末的1.43萬億元同比增長59.69%,較2017年三季度的2.07萬億元環比增長10.5%;佔比為10.42%,較三季度上升0.41個百分點。

從年報披露的公司信託資產運用與分佈表來看,中信信託的房地產業務佔比為14.91%,高於10.42%的行業平均水平。另據記者梳理,該公司近年來曝出的風險事件,也是涉房項目較多。

違約風險接踵而至

今年5月,信託市場最受關注的熱點,莫過於中信信託曝出的兩例違約。

最近一次發生在5月底。中信信託發佈的一份臨時信披報告顯示,該公司在2017年5月4日發起設立的“中信長天2號北京黃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下稱“長天2號”),向北京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黃金”)發放5.45億元信託貸款。原定2018年5月4日還本付息,但到期後,本金和1000萬元的利息均未兌付,已構成實質違約。

北京黃金的流動性不容樂觀。其年報數據顯示,在2017年其總負債372億元,其中流動負債357.69億元,佔比高達96%,非流動性負債僅15.1億元。據此前報道,北京黃金的控股股東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送《延期兌付申請函》,稱“因資金鍊緊張、原計劃的資金籌措方案目前尚未落實”導致無法按期籌措足額償還到期債務,提出延期兌付申請,並承諾於2018年7月4日前償付其下屬子公司北京黃金對該信託的欠款債務。

長天2號最終是否能夠兌付,投資者只能等到7月份才能確定答案。

而5月初,中信信託曝出的另一起風險事件引起的關注度更高。

據報道,中信信託在《中信路天房2號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二次臨時信息披露報告》中稱,天房集團應於2018年5月18日向本信託計劃償還貸款本金2億元及相應利息,可能發生無法如期償付貸款本息的違約風險。

天房集團很快就做出回應聲稱不會延期還款。但此事件無疑給天房集團帶來極大負面影響。

在中信信託曝出天房集團可能延期還款消息後,隨著負面消息在二級市場持續發酵,5月11日,天房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天房發展(600332.SH)發行的債券遭到拋售,“15天房債”大跌逾6%,債券隱含收益率飆升至34.83%。

2017年,中信信託天津部還遭遇令外界至今未明的“寫字門”事件。

位於天津賓水道增9號環渤海發展中心A座20層中信信託天津部的辦公區前臺、玻璃上被寫滿 “還錢!”字樣。該事件最終涉及的還是房地產項目,即天津融邦大廈項目建設。據悉,自從投資者收到第一筆利息以後,再沒有得到利息收入。如今項目即將到期,卻被告知項目出現風險,標的方無力支付利息。

由於信託業特有的私密性,除了已被曝光的事件外,還有很多外界並不知情。“僅是冰山一角。”有信託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僅就中信信託而言,在其2017年報中,記者還發現一起違約。在其固有貸款前五名中,就有一家房地產企業出現違約。雲南御行中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還款情況處於“欠息狀態”。記者查詢資料後發現,該房地產開發公司屬於人民法院核定的失信被執行人。此外該公司還與民生銀行昆明分行在數年前陷入官司之爭。由此可見,中信信託收回這筆貸款存在難度。年報顯示,雲南御行中天項目貸款佔貸款總額的比例達5.87%。

本文源自投資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