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隨著旅遊業的火熱,已經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鄉村旅遊了,但無可否認的是遊人對於鄉村一直保持著熱情。每當我們走進鄉村古村,看到那滿是歷史的建築,置身於秀麗的鄉村景色當中,細細品味著每一磚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的故事!這一次,我來到了位於溫州市蒼南縣的項東村,這是一座擁有一千多年曆史的古村,詮釋著韻味十足的小橋流水人家。這裡既有狀元進士,又有文化名人,真想讓人細細地、慢慢地品讀,品讀專屬於項東村的故事。

全村百分之三十的人姓項,但也融合多姓氏聚族而居

首先,我們來看看為何這座迷人的村莊叫做項東村吧!項東村在明清時期屬金舟鄉,村名項橋,民國初年屬江南鎮廿二都括山鄉,村名項家橋。1949年後屬項橋鄉,項家橋始分為項東、項西兩個村;1956年屬錢庫鎮;1958年為錢庫人民公社項橋管理區項東生產大隊;1961年屬項橋人民公社;1984年為項橋鄉項東村;1992年屬錢庫鎮。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項東村183戶,共831人,有項、陳、楊、董、王、鄭、蔡、林等姓聚族而居,以項姓人口為多,有255人。項姓始遷祖項昭,福建省長溪縣(今霞浦縣)赤岸人,後晉時官至大理事評事。因閩王之亂,棄官攜家遷入,後各姓陸續遷入,合成一村。由此可見,項東村雖以項姓人氏主導,但也非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許多其他姓氏的人們聚族而居,充分體現了民族的浩然之氣。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集資900元創辦的製品廠帶動全村經濟,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產值就將近兩千萬

說完項東村的歷史,那麼就進入遊覽模式吧!首先我們來到項橋文化客廳,也就是項東村的博物館,在這裡可以詳細的瞭解這個千年古村。項橋文化客廳還是蒼南縣首個建在村裡的文化客廳,為村民填補了文化活動平臺的空缺。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項橋文化客廳的原址其實是項橋日用製品廠,關於這個製品廠,又有故事要說了。1972年,項東村黨支部書記項祖委牽頭,集資900元,創辦項橋日用製品廠。開辦之初,以破廟作廠房,生產紅膜印刷製品。當年產值17萬元,盈利2萬元。1973年,被扣上“資本主義”和“地下工廠”等帽子。項祖委和村、廠幹部研究決定,採用“化整為零”對策,把業務分散到戶生產,至1978年積累利潤15萬元。1979年冬,工廠公開生產,項祖委等村、廠幹部集體決定,實行車間承包制,制訂職工按件計酬政策。把承包基數的超額部分的盈利80%作為獎勵。職工按年計算工齡,每月補0.5元;合同制職工,享受正式職工待遇;實行職工安全保險、養老金保險。可見,項東村的生存經濟是有一套非常合理、先進的體系。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日用製品廠作為項東村企業龍頭,帶動了全村工、農、副業。1986年,項東村家庭工廠、股份企業、集體企業發展到7家。工業總產值500多萬元,年人均收入650元,在那個年代的農村,算是高收入了。1992年,項東村經商的10多人,各類企業發展到17家,農民辦工廠的90人,進廠當工人的295人,合計離土半離土的近400人,佔男女總勞力70%多。工業總產值1900萬元,人均年收入1367元,上交國家稅收180萬元。項東村村民的思想可謂是與時俱進,給整個村莊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狀元故里,江南瀛洲

項東村還有一個別稱,那就是“狀元故里”,原因是這裡是武狀元項桂發的老家。項桂發是溫州府平陽縣金舟鄉鹹通裡瀛橋西堡,也就是今蒼南錢庫項橋村人。

他是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的文取科第,四年(1244年)甲辰科武舉第一名。景定二年(1261年)任御營統兵護駕防禦使,帶御器械節制、皇城司兼管轄,內侍省提督,親衛軍務事,晉升中亮大夫。值時亂離,逆胡侵犯,項桂發承重命宜當克盡忠勤振護,拯濟顛危,樹立功勳。聖旨碑立於錢庫項橋石亭內,碑首圓額篆書,文十二行,共241字,楷書陰刻,文邊飾捲雲紋,記載朝廷任命項桂發官職誥命。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村內原有古建築瀛橋,俗稱狀元橋,建於南宋年間。相傳為當地武狀元項桂發所建。後因年久失修,逐漸傾圮,1973年拆毀。有村民遊憩之地,稱“龍石”,在項橋日用製品廠西邊的北運河錢金線畔。原為伸向河心的50平方米土坪,形如龍舌。1985年,村投資鋪建水泥路面,沿河建成石欄杆,種植大榕樹遮陽,作為村民職工遊憩之處。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曲徑通幽處,柴房別院有人家

作為千年古村,自然少不了古建築,漫步於古村當中,在曲徑通幽處,你會發現柴房別院還有人家。經歷百年滄桑的老宅,同樣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故事要從如今老宅主人的爺爺說起,他的爺爺叫項芬,是最早的主人。項芬於民國32年,從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就職於南京國防部,是南京國民政府宋美齡等官太太的御醫。抗戰期間,隨中國遠征軍到了緬甸,任中校軍醫。1948年回鄉隱居老宅的東廂,為當地四鄰八鄉治病救人。後曾任老平陽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是遠近聞名的婦產科主任。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雖說單單是這老宅的靜謐,已經感染了我們,卻沒想到它的主人這麼有來頭。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50元就能包船賞美景,人均才7塊錢就能遊河

項東村四面環河,水路四通八達,陸路原有石板古道通往各地,但路面狹窄,只能步行。所以,在陸地瞭解完歷史和遊覽完古宅之後,別忘了坐遊船,在河面上欣賞這一片優美的景色。這一座具有1077年曆史的小村,仍保存較完好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典型特色。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遊船項目是項東村打造“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之一,得到村民和村裡企業家的大力支持,先後集資一百多萬元購置遊船,整治河岸環境。但是遊船的價格並不貴,起初我們以為是50元一個人,一問才知道是50元包一艘船,人均才7元左右,簡直太便宜了。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坐在遊船之上,舉目望去,流水潺潺的方金內河穿村而過,蒼翠茂盛的古榕樹佇立在河畔,與修長曲折的河邊棧道相得益彰。我們在河上有說有笑,村民在岸上談天說地,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溫州有個千年古村,住著狀元和御醫,900元辦的工廠產值近兩千萬

說了這麼多,相信對項東村也瞭解了不少。那麼,這個水韻的江南小鎮,你會愛上嗎?你會去一探究竟嗎?我相信,你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