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記者走基層|雞峰鎮:產業增收促脫貧

點上面的“隴南成縣發佈”就可以訂閱哦!

记者走基层|鸡峰镇:产业增收促脱贫

今年, 在脫貧攻堅戰中,成縣雞峰鎮圍繞產業增收,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依託當地自然條件,著力發展多種立體經濟模式,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至目前,已發展中藥材7000多畝,養雞大戶160多戶10萬餘隻,765畝土地折資流轉。

记者走基层|鸡峰镇:产业增收促脱贫

生態雞“啄”出致富路

“我養的這個雞,雖然看著比普通飼料餵養的雞小,但是肉質鮮美,不像普通雞,我的雞的肉可以牽絲,而且肉緊,有嚼勁。”6月5日,成縣雞峰鎮曹莊村養殖戶安禮說起自家養的土雞,很是自豪!

在曹莊村,有這樣一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叫安禮,他養的雞吃的是蟲草,喝的是露水和自來水,該雞有著一個響亮的標籤——安航生態雞。

记者走基层|鸡峰镇:产业增收促脱贫

記者帶著好奇心,趕到曹莊村安航生態雞養殖基地一探究竟。安禮在曹莊村延溝而上的坡地上,用鐵絲圍了半座山供雞活動,坡地上、樹林間,成群結隊的土雞活蹦亂跳、竄來竄去;同時,為了防止下雨天雞打溼引發感冒,安禮還特意因地制宜搭建了幾座簡易棚。

“家裡負擔重,自己還的帶著兩個孩子,這麼多年一直在外打工也沒有掙下錢,心裡感到很掙扎!”安禮說。如何在勞力有限的情況下,儘可能發揮林地資源的價值?安禮經過多次調查思考,最終決定發展林下生態雞。2015年10月,他承包林地20畝,通過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萬元,又在鎮信用社申請貸款3萬元,同時東拼西湊4萬元建起了生態養殖場,決定“背水一戰”,徹底脫掉貧困戶的帽子。

“不懂技術就學啊!電腦、光盤、雜誌,學習養殖技術其實很方便的,而且我每年都要去參加縣畜牧部門的技術培訓。去年養殖規模小,420多隻雞出欄很快就被搶購了,今年養了2300多隻,還沒出欄就已經有很多人在微信上訂購了,按照每隻出欄平均70元計算,預計也能收入16萬左右。這不,今天幫扶隊又給我送來了400只仔雞。”安禮對記者算起了經濟賬。“今年10月還清貸款應該沒有問題,這是脫貧致富的希望,一定要好好經營。”採訪中,安禮對生活充滿信心。

记者走基层|鸡峰镇:产业增收促脱贫

小香菇“撐”起致富傘

常言道,火車跑的快,全靠頭來帶。在雞峰鎮西山村脫貧攻堅的路上,來了一個攢勁的“外鄉人”,他通過土地流轉發展大棚香菇種植,半年間乾的風生水起,著實讓大夥兒紅了眼。

6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成縣雞峰鎮西山村的香菇種植示範基地,遠遠看見一個個披著黑“衣”的香菇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走進大棚,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一列列整齊的菌棒,菌棒上一朵朵香菇如花般的綻放。前來務工的村民在忙著採摘香菇、裝框。據介紹,今年3月,這個33歲的“外鄉能人”石滿明,在陝西漢中市學習掌握香菇種植技術後,在西山村通過土地流轉6畝,搭建大棚17座,風風火火開展香菇種植,不到半年就有很可觀的收益。

“這幾天,香菇在本地市場每斤可以賣到7塊多,效益應該還是很不錯的!銷路不用愁,縣城蔬菜超市每天都有訂單,就連蘭州、天水等地客商也通過拉菜的順車訂購,可以說是供不應求。按照每個大棚年收入2.5萬元計算,這17個大棚一年下來也隨便收入30多萬元。”石滿明自信滿滿地說。“這幾天,我正在忙著成立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的事情,想著帶動村裡的村民尤其是還未脫貧的貧困戶一起發展香菇種植,幫助他們儘快脫貧。”

记者走基层|鸡峰镇:产业增收促脱贫

“能人”大戶石滿明在發家致富的同時不忘帶動村裡的貧困戶,姚國文是西山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3月份以來,他和妻子一直在種植基地打零工,除去自家土地流轉的租金之外,每天每人也可以收入80元。目前,村裡已有6名貧困戶在這裡開展務工。

“全村目前有貧困戶74戶,產業發展一直是村裡的短板,現在有了能人大戶扶持帶動,大家脫貧的信心更足了。”西山村委會主任黃玉奇對記者說。

(吳庭棟 報道)

監製:張平良

记者走基层|鸡峰镇:产业增收促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