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聖藍湖藍莓:“小藍莓”成特色產業發展“金字招牌”

4月26日下午,記者走進東海縣聖藍湖藍莓種植基地,只見不到一米高的灌木叢上,成串的藍莓綴滿枝頭,個個顆粒飽滿紫中帶紅,如同一顆顆誘人的珍珠。熟透的藍莓,包裹著一層厚厚的果霜,透出幽微的藍紫,散發著海洋之心般的鑽石質感,看得人垂涎欲滴。作為品牌化、標準化的有機藍莓基地,這裡的藍莓早已成為國內響噹噹的名牌。

圣蓝湖蓝莓:“小蓝莓”成特色产业发展“金字招牌”

據瞭解,東海縣聖藍湖藍莓種植基地項目由江蘇金墾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5億元,總面積3000畝。作為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以引進、研發、培育高、新、豐水果為主,是集種植、休閒、觀光、體驗於一體的藍莓產業園。

走產業化道路打造有機藍莓基地

“藍莓營養豐富,不僅富含常規營養成分,而且還含有極為豐富的黃酮類和多糖類化合物,被稱為水果皇后和漿果皇后。採摘的藍莓非常甜,比在超市裡買的甜多了。”江蘇金墾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萬彥生邊走邊說。

圣蓝湖蓝莓:“小蓝莓”成特色产业发展“金字招牌”

作為一家以藍莓種植、品種繁育、產業配套、技術研發以及農業觀光服務為主的現代化農業投資企業,江蘇金墾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位於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東海縣李埝林場境內,與青松嶺森林公園相鄰。境內氣候溫和、日照充足、丘陵起伏連綿,森林、湖泊水庫眾多,是國家二級飲用水源涵養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藍莓自然生長的理想之地。

圣蓝湖蓝莓:“小蓝莓”成特色产业发展“金字招牌”

近幾年,公司堅持走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致力打造有機藍莓基地。“藍莓採摘觀光園項目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5000萬元,主要建設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及3000畝藍莓種植;二期工程總投資5000萬元,主要建設包括600畝溫室大棚、觀光采摘園及3000平方米休閒會所等;三期工程總投資5000萬元,主要建設佔地面積130畝、以藍莓為主要原料的加工廠及產品開發利用等。目前已建3000畝優質藍莓種植園,全自動溫控大棚63座,自建冷庫3000餘平方米。”萬彥生介紹。

建設連棟大棚改變單一種植模式

隨後,萬彥生又帶領記者參觀了新建連棟大棚。“這個連棟大棚高5米,比單棟大棚高約1米,主要用於栽培藍莓苗木。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單棟大棚。連棟大棚可以改變以往單一的種植模式,目前,還有一個連棟大棚正在建設中。”

圣蓝湖蓝莓:“小蓝莓”成特色产业发展“金字招牌”

“連棟大棚是連片的,抗風性好,土地利用率高,棚內溫度分佈比較均勻,且變化比較平緩,低溫差距不大,棚內可進行小型機械化作業,便於規模化管理。”萬彥生介紹,“連棟大棚的建成,主要引導村民改變以往的種植模式,結合區域地塊的優勢,打造精品藍莓銷售、採摘觀光、科普為一體的都市農業精品園,帶動周邊農村共同致富。”

圣蓝湖蓝莓:“小蓝莓”成特色产业发展“金字招牌”

除此之外,聖藍湖藍莓產業還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連片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加之李埝林場自身的地理氣候條件,逐漸形成了一條藍莓特色產業鏈,解決了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的同時,帶動當地農戶致富。

全產業鏈運營確保鮮果綠色安全

近年來,江蘇金墾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長期與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從美國、新西蘭引進抗寒、豐產藍莓優良品種30餘個,經篩選,選擇以公爵、藍豐、萊克西、布里吉塔為代表的抗寒、無病毒、豐產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分早、中、晚期成熟的藍莓優良品種,採用7:2配比授粉方式並添加大量有機肥、草炭土對土壤有機質進行改良。

圣蓝湖蓝莓:“小蓝莓”成特色产业发展“金字招牌”

“我們將園藝地布覆蓋苗木兩側,中間苗木周圍25公分覆蓋松針、木屑加有機肥,防止雜草生長,增加土壤透氣性,拒絕使用化肥、農藥、膨大劑、激素等化學制劑,完全依靠天然物理方法種植,確保藍莓鮮果綠色、有機、安全。同時,我們的藍莓堅持從選育、種植、採摘、加工、品控直至冷鏈物流和終端交付的全產業鏈運營管理模式,確保產品的安全、可依賴。”萬彥生告訴記者。

據瞭解,目前,聖藍湖藍莓已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被中國優農協會授予“最具培育潛力的優質果品基地”,它以最優質的藍莓果實保護人們的健康,為每一位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