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劉友明:大愛溫暖山村貧困學童

劉友明:大愛溫暖山村貧困學童

他,一臉黝黑的皮膚,一幅慈祥的面容;他,20多年堅守山村學校,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殫精極慮;他,用磅礴的愛溫暖著一個個寒門學子,澆開一朵朵鮮豔的花蕾。他是永善縣大興鎮一名村小教師劉友明。

劉友明生長在大興鎮金沙村牛角村民小組,從小家境十分貧困,在他上學時,經常得到老師的關愛,老師們的慷慨解囊在他心底播下了愛的種子。1990年,劉友明初中畢業,懷揣著濃濃的感恩之情,選擇了師範學校,1993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大興鎮核桃小學任教。

劉友明:大愛溫暖山村貧困學童

“螢火蟲”也要發出應有光亮

作為第一個被分配到核桃小學的公辦教師,劉友明深知肩上的責任和擔子,必須奮起一搏,努力改變一方教育。劉友明說,到核桃工作時,條件異常艱苦,水電路不通,煤油燈下備課,鼻孔裡被燻得漆黑,住的破舊土坯房,一吹風床上滿是泥巴,喝的是渾濁泥水,沉澱後桶底積下厚厚一層淤泥,因為自己從小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生性有一種頑強的生存能力,在那裡他非常安心。

山村學校,生源、師資各方面條件都很差,但劉友明深信“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繡花針”,他心想,雖然身處山村,但即算是“螢火蟲”也要發出應有的光亮。為改變學校教學質量,他全身心投入,每天除了抓好課堂教學,都儘量用業餘時間輔導好每一名學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7年,劉友明從二年級教起的班級,小升初考試給學校、給家長、給社會交上了一份圓滿答卷,12個學生8人考上大興中學,且全鎮最高分在核桃。

親人一般呵護孩子

核桃小學地處高寒,人居分散。雨天道路泥濘溼滑,冬天寒風凜冽。在那裡教書時,劉友明的班級有3名寨子村民小組的學生離校較遠,為確保他們的出行安全,方便學習,每逢下雨天、冰凌期,他都會讓孩子們留宿學校。劉友明住的是一張不到1.5米寬的木床,夜晚,他用課桌擺在床邊,帶著三個學生橫著睡,四個人一床被子,他只管把被褥往學生身上蓋,深夜冷了,他就起來燒松枝取暖。

調入金沙園子小學任教,劉友明父母般照料著一個智障兒童。這名學生剛到學校時,打飯排隊要他領著、大小便要他領著。在他的耐心引導下,如今該學生也可自己排隊打飯、清洗餐具,大小便也不再尿褲襠。“看著孩子的變化,家長高懸的擔心放下了,我也無比的欣慰”劉友明說。

愛心溫暖寒門學子

“我是出生在農村貧困家庭,從記事起,父親終年病魔纏身,臥床不起,住的是茅草房,一日兩餐長期沒有保障,父親去世後,家裡更加貧困。上學時,老師總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一點一滴的愛一直縈繞在我心裡。”回憶曾經的過去,劉友明從未停止愛心的傳遞。

唐茂芳是劉友明在核桃教過的學生,兩歲時,她的母親去世,父親體弱多病,家裡還有個70多歲的老奶奶需要贍養,家境十分貧寒。“因為貧窮,唐茂芳很自卑,很不跟其他孩子接觸。為了讓她生活得陽光,我經常給她交學費,買筆墨、本子,有時還買米買油送到她家裡去。”劉友明回憶說,2011年,唐茂芳中考知道成績後,打電話給他講,“老師,我被取到昭通實驗中學了,我爸爸在外面打工,我不知道昭通在哪裡。”“接過電話,我內心無比心酸,跟妻子商量後,親自帶她到昭通,把該交的費用交了,把日常用品買好,安頓好後才回來。兩個月後,她打電話給我講‘老師,想給你商量件事,聽說像我這樣的學生轉回永善讀可以免學費。“我想了想,在哪讀都靠自己努力,況且像她那樣的家庭能省一分是一分,於是同意了她轉到永善讀。高中三年,兩叄百元,我都在給她寄生活費,有時間到永善縣城時,都把她喊在一起,鼓勵她窮不怕,要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假期間,也會把她喊到家裡玩,讓她感受家的溫暖,安心學習、快樂生活。”

2014年,唐茂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雲南大學。“考上大學,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事,但我深知她的苦惱,家裡窮,沒有錢。我打電話叫她到家裡,鼓勵她,大家一起想辦法渡過難關。”劉友明說,自己是單職工家庭,當年月工資不到3000元,女兒也在讀高中,家裡還有一位70多歲的母親,生活負擔也很重,他跟妻子商量後,拿出了準備給母親辦棺木的3000元積蓄,並通過協調辦理大學生貸款,讓唐茂芳順利上了大學。以後每學期開學,劉友明都會給唐茂芳少則1000元,多則1500元資助。

“姑娘很懂得感恩,每到父親節、母親節都給我們發祝福的短信。一次在信中說,她參加工作後,第一個春節就到我家過。聽到這句話,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劉友明告訴筆者,唐茂芳今年就要大學畢業了,希望她將來有個理想的職業。

“劉老師一直像父親一般教導我,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給我的幫助太多太多,要不是他,我哪能有今天。對他的感恩,我無法用語言表達,希望他健康長壽,愉快工作、快樂生活。”電話上,唐茂芳低微的聲音流露出濃濃的師生情。

2005年,劉友明從核桃小學調金沙園子小學任教,愛的光芒撒向金沙。

學生童國偉,母親是精神病患者,父親2006年患矽肺病去世後,從此生活無依無靠。童國偉的家境,讓劉友明心痛不已,他叫妻子多做些飯,放學後都把他叫到家裡吃。為了解決童國偉的生活和學習問題,劉友明一邊向政府寫出困難救助申請,一邊發起社會愛心救助。劉友明無私的大愛感動著身邊眾多的好心人,金沙公司副總經理高義昌慷慨解囊,每學期資助500元,幫助童國偉上學,生活上,米、油、麵條經常買了送到他家裡。劉友明還自掏腰包買了一條煙,帶著學校的老師在金沙街上開展募捐活動,為童國偉募集了4700餘元愛心捐款,解決了童國偉一年的基本生活和學習費用。

“特讓我感動的是包穀山一位50多歲的婦女,我們搞募捐活動那天,她背了一背菜到金沙賣,散場後,拿著鄒巴巴的角角錢、塊塊錢,左拼右湊,湊了10元錢去捐。捐款時,她對我們說,‘老師,我今天就賣了這點錢,表示個心意。’這一幕,讓我深深感到了社會的溫暖。”劉友明告訴筆者,愛的匯聚,築起了童國偉一路上的求學夢。目前,童國偉在雲天化讀高三,學習非常努力,成績一直很好。

對單親兒童、留守兒童、殘疾兒童、貧困學生,劉友明總是在傾情關愛,努力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陽光生活。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園丁”精神,塑造了人民教師控輟保學、教育扶貧的模範。

面對筆者的提問,作為一名人民教師,20多年堅守基層一線,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對今後你有什麼樣的想法時?劉友明一如既往的平靜,“我從山村走出來,更知道山村需要我們人民教師去點燃他們渴望知識的火種。芸芸人海,我只是一粒微塵,散發出的也僅僅是一點熒光,不足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相信會讓更多貧困山區兒童求學之路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