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名師點評高考作文《寫給未來的18歲》彰顯家國情懷 激勵時代擔當

本網訊 (記者 譚理)6月7日上午,2018年高考首場語文考試結束,今年高考作文題目為《寫給未來的18歲》。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写给未来的18岁》彰显家国情怀 激励时代担当

名師點評

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級教師、長沙市優秀語文教師鍾武偉:2018年高考是進入新時代的第一次高考,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全國卷高考作文題具有鮮明的新時代特色。

作文題型繼續採用任務驅動型,這類作文要求考生在設定的交際情境中作文,帶著具體交際任務來寫作,從而增強寫作的針對性與情境性。考題列舉的2000年至2035年的素材與第二段前兩句提示基本框定了寫作的主題:青年都要胸懷家國,與時代砥礪同行,為未來的美好夢想而奮鬥。同時,考題為考生設定了寫作的具體情境:假設將寫好文章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一代人閱讀。這一寫作情境要求考生行文做到真實表達,從而有效規避了以往“高考體”作文那種看似高大上,實則假大空的弊病。具體寫作時,考生需密切聯繫現實與親身經歷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同時要結合國家發展規劃、民族復興夢想與新時代的前行方向表達自己的人生規劃。文體比較適合寫成書信、議論文等文體。

這道考題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即聚焦立德樹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與要求來看,寫作教學要回歸本真,關注現實,真實表達。平時指導寫作不能只注重套路訓練、素材堆砌與文辭雕琢,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深入體驗生活、多關注國家大事與社會熱點。這都將是今後高考作文命題的導向。

長沙市南雅中學高三年級語文備課組組長陽儉:今年的作文題目延續了去年的題型風格,均為任務指令式。不同之處在於去年是要求考生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的發展與成就,而今年則是面向後人、面向未來闡述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讓世界為之矚目的發展軌跡。與前者相比,後者更強調考生的“自我”屬性,文中不僅需要描繪新時代中國的壯麗景象,更需要學生巧妙構思,點出自己與國家、與時代的關係。

可喜的是,去年高考結束後,相信各學校都加強了對這一類型作文的講解與訓練,面對今年作文題目,考生應當不會有陌生感,便於考生充分發揮。

從題目來看,文眼在“際遇和機緣”,更在“使命和挑戰”。考生如想取得不錯的分數,除了需要對新世紀以來國家崛起之路有所瞭解,更應當在文中將“搶抓時代機遇”“勇於個人擔當”之意氣貫穿始終,將個體融入國家、融入時代。字裡行間除了“與新世紀之中國共成長”的客觀表達,更應在“為新世紀之中國而成長”的家國情懷上多著筆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