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左暉:戰略的本質是構建正反饋|地產邦

我一直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但我從來不走,為什麼?因為太他媽難了!——史法蘭中校(《聞香識女人》)

1

2001年,左暉創辦了鏈家。那會兒,京城的二手房中介,是不收佣金的。那靠什麼吃飯呢?買賣的差價。

有一次,鏈家賺了一筆差價,多少呢?10萬塊!這在當年可不是一個小數。左暉像個小孩兒一樣高興得晚上睡不著覺。

但這種事兒吧,只要賣房的和買房的一見面,百分百穿幫,都會很惱火。

2004年,左暉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不吃差價,只收佣金。

鏈家的經紀人呼哩嘩啦走了一大半兒,對手也趁機拉著橫幅來搶客戶:我們不收佣金!

太難了!但左暉堅持了下來。

二手房中介店裡常常有這樣一個場景:經紀人在電腦上尋找房源,客戶在電腦背面眼巴巴地等著。

有人曾建議左暉設計一個快捷鍵,如果客戶伸頭過來看呢,我們就按鍵切換畫面。

左暉最終沒有采納這個建議。

今天,在鏈家門店,經紀人和客戶看到的是同一個數據。

2011年之前,二手房中介使用一些門戶網站的端口導流,為了吸引客戶來電來訪,經紀人往往上傳一些價格極低的虛假房源。等客戶來電或來訪後,藉口說已賣掉或租掉了,轉而為客戶介紹其他房源。

這種帶有欺騙性質的導流,客戶發現真相後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自然體驗也很糟糕。

左暉又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推100%真房源。但鏈家有的經紀人不幹了,因為生態就是這樣,你不這樣幹,客源就被對手截流了。

左暉跟他們說,你們(在網上)發佈真房源,(因為價格比假房源高),我敢肯定,客戶不會搭理你們,但我保證,3個月後,他們一定會回來找你們。

太難了!但左暉堅持了下來。

左暉是個極其坦率的人。5月5日,在李善友教授創辦的“混沌大學”,左暉講了一堂課:“建立無邊界擴張的組織”,提到了多年前發生的上述這幾件事兒。

左晖:战略的本质是构建正反馈|地产邦

聽左暉講完這兩件事兒,我忽然覺得為一個長久以來困擾我的問題,找到了一半答案。

這個問題是:為什麼同樣都是以二手房中介起家,鏈家能像道德經中說的那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限”,從母體中不斷成功孕育出新業務,如鏈家網、自如、萬鏈和特許加盟品牌德佑,而它的同行都沒能?

其實這個問題在互聯網等行業也普遍存在:為什麼騰訊、阿里能生生不息,不斷有現象級產品的誕生,而我們天天重度使用的百度卻沒能?

我的答案是:價值觀是否出了問題。

正如左暉講的,我們(70後這一代人)都是生在社會主義的紅旗下,唱著“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口號中長大的,為什麼(濃眉大眼的長得那麼帥)也變壞了呢?

如果說是“不作惡”的價值觀助力谷歌成為一家世界級公司的話,那麼,正是“誠”,繼而是“真”的價值觀作為商業模式的“精神內核”,讓鏈家走上了一個難而正確的路。

為了“誠”,鏈家險些在早年夭折。

為了“真”,鏈家從2008年到現在做了十年,花了四個多億,覆蓋121個城市的1億套房源,畫了60萬種戶型,有1200TB靜態和動態數據,這就是“樓盤字典”——有了基礎數據,通過比對,自然就易於鑑別經紀人上傳房源的真假了。

左暉說,商業是沒有捷徑的,走得快的公司,最終都要回來補短板。比如樓盤字典,它早已成為支持鏈家網運行的一項必不可缺的“基礎設施”。

如果同行要與鏈家比拼“真房源”,就必須補上樓盤字典這塊短板。但問題是,即使有錢,但時間還允許重複這一漫長過程嗎?

2

上面講到,“誠”與“真”的價值觀,是鏈家商業模式的文化基礎和精神內核,引領著鏈家走上了一條難而正確的路,是成功的一半兒原因。那另一半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基於“誠”與“真”這一文化基礎和精神內核引發的“正反饋”,在鏈家的內部和外部都形成了巨大的網絡效應。

正反饋?網絡效應?什麼意思?

網易房產原創副主編劉乾超小姐,前段時間在天津賣了一套二手房,她有感而發了一個朋友圈:

左晖:战略的本质是构建正反馈|地产邦

正如她所言,二手房是非標準化產品,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而且交易額巨大,不允許有半點兒閃失,所以,買賣雙方的不安全感如影隨形,“信任”就成為中介最稀缺的資產,對交易的達成至關重要。

有了“誠”,有了“真”,這份信任關係就比較容易建立了。

左暉說他一直希望經紀人能得到來自客戶的激勵。這句話有點兒難以理解。我理解的意思是,左暉希望經紀人能得到客戶的信任。

有了信任,就有了交易,就有了口碑,就會有更多的客戶和房源,像一個圓一樣循環往復,客戶和房源指數級增長……這就是正反饋帶來的網絡效應。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信任”,經紀人和客戶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博弈關係,難以得到來自客戶的激勵(信任),正反饋也就難以啟動——有的人做生意總做不大,可能就有這方面的原因。(寫到這兒,我才算有點兒明白了王陽明的“致良知”、稻盛和夫的“敬天愛人”、“利他”等思想的內涵。)

正反饋帶來的網絡效應,正是淘寶、京東、微博、微信和美團這一眾互聯網平臺發展起來的秘密,同時也是鏈家和碧桂園這幾年突飛猛進的秘密。融創在併購市場的巨大收穫,原因之一也是孫宏斌良好口碑的正反饋結果。前幾年有一本很火的書叫《從0到1》,作者是硅谷知名企業家和投資人彼得∙蒂爾,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3

現在,左暉正在以真房源和VR看房等技術為基礎,啟動一個更大的正反饋,這就是“貝殼找房”——你可能已經看到了一個叫“貝殼找房”的APP的明星代言廣告。

貝殼找房是什麼?跟鏈家網有什麼區別?

簡而言之,貝殼找房就是鏈家網的升級版,CEO由鏈家網CEO彭永東兼任。不同於鏈家網的“封閉”,貝殼找房是一個開放的生態——在這個新平臺上,房地產開發商、長租公寓運營商和其他中介公司,都可以發佈房源,其他中介公司也可以銷售或租賃上面的房源,與鏈家及其旗下品牌遵守同樣的平臺規則。

左晖:战略的本质是构建正反馈|地产邦

相比58等其他的網站或平臺,貝殼找房有兩個主要的不同點:一,真房源;二,不只是提供信息,而主要是提供買賣和租賃等服務,也就是把線上和線下融合到了一起。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貝殼找房的定位,那就是左暉以前曾提出的“住的入口”。

左暉在混沌大學的課堂上說,做貝殼找房,是希望能從一個鏈家內部的競合網絡發展成為一個行業的競合網絡。

(今年初重啟德佑品牌做特許加盟是這一思路的開始。)

左晖:战略的本质是构建正反馈|地产邦

以我的理解,左暉的意思是,讓鏈家來帶動整個房地產中介行業進入一個正反饋——以“誠”和“真”對待客戶,客戶反過來也信任和尊重經紀人,優秀的中介公司和經紀人能得到社會地位、專業能力和收入方面的提升,如此循環往復……最終實現良幣驅逐劣幣,淨化行業和市場的目的。

左晖:战略的本质是构建正反馈|地产邦

貝殼找房今天的狀況,就像一個巨大的飛輪。剛開始要轉動它,得費很大的勁兒。但一旦轉動起來,稍稍用點力,就會越轉越快。

這就是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所說的“飛輪效應”。亞馬遜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橫跨零售、物流、電子商務和雲計算等領域的商業帝國。

多年前讀過一本書《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我個人認為,鏈家和亞馬遜在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上有著驚人的相似,左暉和貝佐斯其實是一類人。

左晖:战略的本质是构建正反馈|地产邦

記得貝佐斯說過這樣一段話:“人們經常問我,未來10年什麼會被改變?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普通。從來沒有人問我,未來 10 年,什麼不會變?我告訴你,第二個問題才是更重要的。

嗯,十年不變的,才是值得投入和堅持的。這或許正是左暉堅持“誠”與“真”,不走捷徑”,“慢就是快”的另一種解釋。

PS. 左暉在混沌大學的講課大約有兩個小時,我聽了兩遍,摘錄了一些金句,分享給大家:

  1. 未來房地產業會有三個變化:一是從增量到存量,北京的二手房和新房成交量之比是5:1,2016年,二手房交易量超過新房的城市有10個,2017年是25個,2018年預計有40個;二是從製造到服務,從開發到運營,未來有運營能力的人、公司將獲得溢價;三,線上化是不可逆的趨勢,但現在還有非常多的傳統行業沒有實現線上化(這可能就是機會)。


  2. 咱們很多中國人屬於雞湯、雞血敏感型體質,但只有來自客戶的激勵才是最持久的。如果一個生意,提供服務的人能得到來自客戶的激勵,我會認為這是個好生意。否則,我覺得不容易(成功)。


  3. 作為一個房地產經紀人,如果你能做到不騙人,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競爭力了。這是非常滑稽的,但這也是目前的現實。


  4. 當馬路上都是中介的時候,一定意味著競爭是非常弱的。因為競爭烈度的提高一定意味著中介的減少。(中介這麼多),說明沒有誰能提供超越他人的服務。現在的很多行業,我認為競爭是不夠的,大家都在低層次競爭。


  5. 我們一般不看競爭對手幹什麼,因為現在有太多的20分、30分,你比它好是沒有意義的。


  6. 最終決定一個組織成敗的,是願景。如果你堅信什麼,在組織內部去傳遞就好了,不要猶豫。


  7. 這個世界上對的事情不多,但對的事情全都是難的。


  8. 我們遇到容易的事兒,相對就比較迴避。

左晖:战略的本质是构建正反馈|地产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