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幼兒園都開始有“校園暴力”了?自我保護教育越早越好!

“校園霸凌”已經不是什麼陌生的詞語了,諸如前兩年的中關村二小事件,還是小學生的孩子就開始會霸凌同學,甚至將廁所紙簍扣在被欺凌同學的頭上;而中學校園裡的霸凌事件就更加令人髮指:辱罵、毆打、拍裸照傳播威脅等等。

然而,您知道嗎,所謂的校園霸凌其實早從學齡前就開始了,只不過很多行為會被家長、老師等成年人不知或忽略,造成孩子的心理變化。

“赫赫不跟我玩了”

我們曾經遇到的一個家庭就是,孩子剛4歲,就已經被校園霸凌誤傷。

家長說,孩子雖然不是那種外向活潑型的,但一直開朗溫順,放學回家後也喜歡和大人說自己一天的經歷。前一陣子突然話變少了,大人問什麼也悶悶不樂,看身上也沒有傷口淤青什麼的,也不像被打過的樣子。

幼兒園都開始有“校園暴力”了?自我保護教育越早越好!

後來經過家長和老師的細緻詢問,才搞清楚事情的原委:

之前孩子和幼兒園的幾個小夥伴總在一起玩,前段時間過生日,孩子媽媽買了一個淺粉色的小豬玩具,孩子很喜歡帶到幼兒園準備午睡抱著,結果其他小夥伴看到後,紛紛要拿過來玩。

孩子說,他們幾個不愛乾淨,怕把自己的小豬弄髒了,就沒有給他們玩。然後幾個小夥伴中一個比較外向的女孩就說“你不給我們玩,那我們還不跟你玩呢!”

之後,幾個小朋友就有意孤立這個孩子,好在孩子最近又交了新朋友,情緒漸漸好轉,這才在大人們的循循善誘下把事情的原委說出。

有種霸凌叫“冷暴力”

說到“校園霸凌”,人們往往腦海中浮現的是新聞裡的惡性事件亦或是像哆啦A夢中的胖虎倚強凌弱。

其實,還有一種暴力叫“冷暴力”,它也許不會給孩子身上增添累累傷痕、也許不會讓孩子鼻青臉腫地回家,但是卻能給孩子的內心“插一把劍”,這種傷害可不比身體上的傷痛輕多少。

幼兒園都開始有“校園暴力”了?自我保護教育越早越好!

“你是個醜八怪”

“你沒有爸爸(媽媽)”

“你這麼胖還吃,豬”

“你這種人不會有人願意和你玩的”

……

等等這些的話語,其實都是一種冷暴力的體現,它們多種多樣,常常被大人當做“孩子間的玩笑話”,實際上卻能對孩子的日常生活乃至未來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再多的錢也救不回孩子

預防永遠大於治療,這是很多成年人容易忽略的原則。

很多時候,往往惡果釀成了,人們才會醒悟、才會發現孩子長期受到的霸凌。

《南方週末》曾經報道過一個事情:十三四歲的孩子正值花季,卻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已經無法正常生活和學習。原因就是孩子上中學後受到一夥同學的欺負,雖然沒有動手打過他,但是每天用言語進行霸凌,還弄壞他的文具等等,這些冷暴力在老師和家長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成長煩惱”,沒有引起重視,最終導致孩子的病情。

之後,家長向學校和涉事學生的家長進行索賠,雖然得到了一些賠償,但孩子就這麼毀了,一生都得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

其實,所有經受過冷暴力霸凌的孩子,多少都會被一些心理問題所困擾,這是再多的錢也無法彌補的缺失。

幼兒園也會有“霸凌”

萬事沒有絕對,看似最純潔的地方其實也有冷暴力的存在。上文中提到孩子就是被其他小朋友孤立而導致心理受挫,當家長髮現孩子有些反常卻猜不出原因時,最重要的是和孩子溝通、和老師溝通,而不是不管不顧或者自己亂猜,3歲以上的孩子其實已經有了部分自我表達能力,家長應該多聽孩子說說,而不是靠主觀臆斷。

對於孩子的日常,防範是最重要的。

家長應當教會孩子,如何拒絕別人的以及一旦遭受到霸凌該怎麼做,比如和老師說、和家長說。

幼兒園都開始有“校園暴力”了?自我保護教育越早越好!

孩子小,很難領會霸凌的意思,家長可以告訴TA,如果別的小朋友打你、欺負你,你怎麼做;弄壞了你的東西,怎麼做;或者別人一些話你聽了難受,怎麼做……

而且,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同時,更不要忘了教育孩子別欺負別人,在每個家長眼裡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但“熊孩子”現象屢見不鮮,有時,孩子們的行為可能不是有意的,但確實會給別人帶來困擾和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