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高規格!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頂層宣言透露哪些信息?

高規格!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頂層宣言透露哪些信息?

高規格!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頂層宣言透露哪些信息?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對於從事生態環保事業的人來說,是非常值得銘記的。

此次大會規格很高,除了出訪的慄戰書,習近平和其他常委悉數出席,相較此前召開的七次全國環保大會,體現了前所未有的高規格,生態環境保護,被推上了歷史新高度。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生態環境保護再次定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而對中國當前的生態環境狀況,他的整體判斷是: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

高规格!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顶层宣言透露哪些信息?

1

是新指揮棒,也是緊箍咒

穩中向好,但成效並不穩固。

由這個基本判斷可見,決策層對當前的生態環境現狀有著足夠清醒的認識,實現美麗中國這一宏偉目標,除了意識的轉變,還需要更為紮實的工作,還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

我們的環保企業家在言及中國環保產業的現狀時,神色總是凝重,語氣總是痛切。要實現美麗中國,中國需要有一個強大的環保產業,需要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需要一批有志於改變現狀的隊伍。

這次生態環境大會就是明確宣告,中國要集中力量辦“美麗中國”這件大事兒。目標明確,時間也明確: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建成美麗中國。

時間表既定,路線圖也做了頂層設計。其中的種種提法,在此前的歷次中央文件中已有提及,但這次做了系統化的提煉,並加以強調。

過去兩個年度,中國的環保督查風暴,像颶風一樣橫掃中國,中國的基層政府,經歷了一場從思想到行動的革命。而發動這場變革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就是督查由督企變為督政,當環保的緊箍咒施加於各級政府官員、尤其是黨政一把手時,整個行政系統便不得不痛定思痛,開始向汙染宣戰。

而這場颶風式的環保督查,正在向制度性的建設方向轉換,颶風不會是一陣風,而是一場徹底的變革。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中國生態環境治理體制的變革,從2018年站上了一個新的起點,從生態環境部的從新組建開始,以往環境治理九龍治水的局面,正在被歸整統一起來,握成一記重拳。

這是一個新的指揮棒,也更是一個緊箍咒。

高规格!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顶层宣言透露哪些信息?

2

大會釋放重要新信號

大會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部署,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一起動手,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這次重要會議傳遞出哪些新信息,未來美麗中國建設如何推進等,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以下內容需要重點關注:

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表述程度更強:從十九大報告中的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上升為“根本大計”。

對十八大以來的生態文明建設用3個詞提出肯定: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同時指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

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情況作出三個判斷:

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

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並對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6個原則:

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5點要求:

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

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要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

要提高環境治理水平;

強調加快建立健全5個生態文明體系:

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

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

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

最後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

高规格!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顶层宣言透露哪些信息?

3

環保業有望迎發展新契機

環保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大會對行業的影響還需待後續配套政策出臺之後才能做出具體判斷。而中央首次對環保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投入機制進行重點強調,對商業模式清晰、現金流狀況穩健的環保細分領域龍頭企業顯然構成利好,比如危廢處置領域的東江環保、水務運營領域的國禎環保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葛洲壩等。

國盛環保研報認為,未來非電大氣治理和汽車尾氣排放治理或將是重中之重。

大會提出,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採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這是從付費和商業模式角度來解決制約環保行業發展的關鍵痛點。”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他舉例說,今年以來江陰、南昌等地自來水價進入提價週期,當資源品價格逐漸體現其稀缺屬性後,一方面,公司主體和項目自身盈利能力提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垃圾處理、汙水處理項目必須以PPP方式進行);另一方面,也倒逼使用者提升環境意識,主動加大對環保以及對節能降耗相關技術和設備的研發投入。

由於環保行業自身具有公共物品屬性,在部分市場化難以解決的環境治理領域,大會也提出,逐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健全多元環保投入機制,研究出臺有利於綠色發展的結構性減稅政策。【文丨李影 / 來源丨生態資本論、中國環境網、學習小組、新華視點、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