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為什麼畢業這麼久了,你還在用大學生的方法找工作?

為什麼畢業這麼久了,你還在用大學生的方法找工作?

為什麼畢業這麼久了,你還在用大學生的方法找工作?

聽說你找工作的方法,和大學畢業時沒什麼兩樣?

請描述一下你的職場。

99%的人用了這樣的字眼:迷茫、焦慮、痛苦。

出口竟匯攏一處:我想換一份工作。

而想換不能換,才最痛苦。

坐觀那些在職場中成功跳槽轉型的人,實現升職加薪,靠近人生理想。

你羨慕不已,恨不被命運眷顧,怪自己能力不足。

可不知,之所以找不到心儀工作,是因為你畢業這麼久了,還在用大學生的方法找工作。

能否掙脫年輕思維下的牢籠?

關於這9個找工作時的思考,你是否還停留在大學時期?

1 關於工資

大學生可以對工資沒有概念,職場待了這麼久的你,怎麼還是沒有概念呢。

大學畢業找工作,我們說過最幼稚的一句話就是:工資低於多少老子不幹!後來,這句話就被現實狠狠碾壓,啪啪打臉。終於換了個身份——職場人,可在工資面前,我們依舊純真。

“真正過起生活來,才發現沒錢不能活。”

“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同學現在工資都高我一倍了,我再拿這個工資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我讀完在職研究生了,再拿這個工資就對不起我花的學費了。”

所以,你情不自禁的又說了一遍:

“我要換工作!工資低於多少老子不幹!”

在職場待了那麼久,還沒有發現嗎?公司願意支付多少工資,和你生活過成什麼樣,你多大年齡了,你有多想來這家公司,你為了來這家公司花了多少學費,一點關係都沒有。

它只取決於你能給這家公司創造多少價值。你能貢獻的價值決定你的工資。而有時行業和崗位本身,又決定了你所能創造價值的天花板,也就是你工資的天花板。

行業、公司、崗位、職級,四個維度共同決定工資區間。將求職目標落地於具體的行業、公司、崗位、職級之中,才是職場人應該交出的關於職業規劃的答卷。就給一個數字,大學生也會。

2 關於目標

職場不像大學,講究的不是一錘定音。

高考、應屆生就業,大學的這一前一後兩大事件,給我們養成了“做事情要一步到位”的習慣,而疏忽了職場中的我們是有30條命的魂鬥羅,有很多條命可以再來過。

從二三流大學零實習,到頂尖諮詢公司,很多人問我如何做到的?我畫了一張圖:

二三流大學零實習——獵頭——4A廣告——HR諮詢——互聯網——創業——管理諮詢——自媒體——更多可能。

很多人看完後問我,有沒有捷徑?也有很多人看完後,就放棄了。

改變視角,當職場不再是一錘定音的買賣,而是循序漸進的遊戲,過程將變的不著急,而且很有趣,結局隨之變美好。

在IP價更高的年代,一錘定音的結局扼殺了更多的可能性,不能一步到位,反而提供了打造稀缺性的機會。

你走過的不一樣的路,才是你最好的代名詞。

3 關於行業

對於做職業規劃的人來說,行業的概念太大了啦!

我的前半生加熱了整個諮詢行業,很多人表示要加入這個行業,那就聊聊這個行業的故事吧。你知道嗎?諮詢行業有一整個世界那麼大。裡面分為戰略諮詢,HR諮詢,IT諮詢三條主線,每一條主線下有著不同梯隊的公司,每一家公司有核心的諮詢部門以及輔助類部門,核心的諮詢部門又橫向縱向,按行業和諮詢類型切割成小塊,每一個小塊裡,不同level的顧問有著不同的能力素質要求。

總的來說,在諮詢行業裡,只有切細了,你才能瞭解你想去哪個崗位,你能去哪個崗位,這個崗位的要求是什麼。其實在每一個行業裡,都是這樣。

經歷了高中的學科分類,大學的專業分類之後,我們理所當然的以為行業就是職場最小單位。而99%處於職場迷茫中的人,都將眼鏡死死盯著幾個行業使勁尋找答案,而不知,在這張茫茫地圖中我們是根本看不到答案的,因為像素不夠高。只有不斷的點擊放大按鈕,目標才能被拉近到眼前,你最終才能用紅色鉛筆,圈出未來的職業方向。

4 關於學習

我最心疼的就是在職場中埋頭苦學的人了。

學習,是迷茫症患者的鴉片。只要你開始學習了,就會看起來忙碌又充實,感到離夢想越來越近。學成歸來的那一天,你的病情反而加重了,因為學習無法帶來職場的進階,覺得自己對不起之前投入的時間和金錢。

先學習,再就業,是大學生的典型思維。而我們的學習和大學生的學習不一樣。大學生的學習直接鏈接期末考試,方向明確,沒有風險。而我們的學習又鏈接什麼呢?鏈接前方白茫茫的一片。

如果你希望鏈接的是一份更好的工作。那不妨一開始就從結果出發。問自己:你希望收穫什麼樣的工作?你與這份工作的差距是幾步之遙?差距是什麼?哪些差距可以通過學習補上?要花多長時間?要花多少錢?你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投入產出?

而後,再開始投入學習。

學習是深度思考後的行動。

5 關於簡歷

大學時的100分簡歷是文科生寫的,

職場中的100分簡歷是理科生寫的。

大學生與職場人相比天然的弱勢是:距離職場更遠。在寫簡歷時,只能從離得更近的自己出發,寫出來的簡歷多少帶著一些校園的青蔥味道。

作為真正浸淫在職場中的人,我們應該比大學生更加懂得職場的需求和規則才對,不然豈不白白混了好些年:

  • 簡歷要從企業端的需求倒推往回寫;

  • 對崗位需求把握不清時要做分析和調研;

  • 經歷不是寫的越多越好;

  • 無效語句只會分散對關鍵信息的注意力;

  • 在有限的篇幅裡不同經歷的字數要做權重上的分配;

  • 簡歷上的每一個字都需要有其存在的價值。

寫簡歷的整個過程充滿了用戶思維,而面試官就是你的用戶,簡歷就是你的產品,讓用戶買賬,方能獲得面試。

簡歷是分析計算後的產品。

6 關於面試

拜託,請不要再把面試官當老師了。

當你把面試官當老師了,你就會具有雙重情感,但是這兩種情感都不利於你面試通過。

第一重情感是畏懼。你將面試官稱作考官,將面試看作是一場考試,你每回答一個問題,都在心中揣摩自己是否接近了正確答案。整場面試下來,完全就是一個標準的學生模樣。而職場人的面試應該有著職場人的成熟度,控制雙方平等的氣場,將整場面試變成舒服的談話。

第二重情感是依賴。覺得對方應該理解你,替你想辦法。職場人在每一場面試之前,都應該比面試官更清楚他為什麼要僱傭你。而很多職場人會像個孩子一樣,將一堆未經加工處理的信息拋給面試官,期待他可以抽絲撥繭,替你思考,指明出路。收到拒信的那一刻你才會發現,除了自己,沒有人有義務對你盡心盡責。

面試是一場智慧的聊天。

7 關於行動

行動可能讓你離成功更近,也可能更遠。

職場人和大學生最大的區別是,我們可以用來任性的時間越來越少,每天24小時,被各種事情塞滿。為了節省時間,職場人總想著快點行動。當決定要找工作了,我們當晚就把簡歷發出去了,一個星期後被無情拒絕,失落和鬱悶將你包圍,還未真正行動,找工作的熱情就已消散了一半。

你說你快要迷茫死了,可不知,沒有規劃的行動,只會加速死亡。一份好的規劃,可以控制整體戰線拉多長,過程中節奏的緊湊程度,以及每一步的行動內容和獲得結果概率,所有的拒絕都在你的計算過後的概率範圍之內,成功也在你的掌控之中。關鍵是這個過程不會那麼累,因為你總是看的到路和遠方。

行動前先做規劃,是職場人的素養。

8 關於人脈

成熟的標誌是開始大大方方談錢,談人脈。

之前有個大學生告訴我,他是極討厭人脈的。我問他第一份實習是怎麼找到的?他告訴我說:家人幫找的。那第二份呢?學姐幫內推的。大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動用起了人脈找工作,而職場人找工作,居然還僅僅是將簡歷掛在招聘網站上?

我轉型路上的所有工作機會都是通過人脈內推得到的,以至於我每一次入職新公司,都有人拿著推薦獎金要請我吃飯。用人脈找工作,也可以是雙贏的結果。

人脈是自我檢驗的標尺,它讓你瞭解自己的圈子,以及所處的職場段位。

人脈也是你的人際交往課堂,當別人不願意幫我們,很多時候是我們的溝通不到位,思維有差錯。

記住:功利的從來是人心,不是資源。

9 關於可能

長大後我越來越少說:一定能。

還記得大學時,很多同學都會做考研+就業,出國+就業…兩手準備,即使知道有一半的時間投入,到頭來都是要白白浪費的,但是依舊會去做。職場人好像比大學生更加輸不起了,沒有結果的事不做,低於50%概率的事不做,於是,很多人到最後什麼事都沒有做。

找工作時有一條定律,野心越大,概率越小。我們每個人在野心和能承受的概率之間權衡自己的舒適地帶,左右搖晃前行,慢慢走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10 關於你 · 關於我

一晃眼,都畢業這麼久了。

我畢業6年了,你呢?

才一個6年,回首看已經寫下了這麼多的故事。

下一個6年,又會發生什麼樣新的故事?

成長的路上,有些東西是變了的好,有些東西是不變的好。

我們都在努力改變些什麼,又在試圖堅持些什麼?

讓思維跟上自己的成長。

作者:阿寶姐。草根逆襲的職場達人,玩轉跨界的神奇女子。不雞湯,不說教。有乾貨,有溫度。這裡是帶有文藝氣質的職場新青年聚集地。

LinkedIn專欄作者 · 知乎專欄作者 · MBA智庫專欄作者 · 赤兔/千聊/百度/職場充電寶等平臺職場講座嘉賓 · 自媒體人 · 在行行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