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好公司就應該上市嗎?

對於許多企業家來說,上市幾乎是企業終極目標,就好像教徒朝聖一般執著,願意為之奮鬥終身。

好像只要能上市,企業前途就會一片光明、效益增倍。

這裡大家可能覺得很有意思,明明有的企業是完全具備上市條件的,但卻沒有一點上市的想法;而一些不那麼好的企業,卻是鋌而走險、財務造假意圖矇混過關,企圖上市。這中間藏著什麼樣的門道呢?

事物具有兩面性,企業上市同樣如此,孬哥今天就來講講這上市的好壞之處:股民買股票當然是為了投資獲得收益,企業上市是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公司想要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融資,首先通過上市公司的規模會發生暴增,且獲得的的資金是永久性的,無須償還,因而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同時,通過上市在資本市場能夠獲得持續融資的通道,配股、發行可轉債等多種方式、多次融資。

企業擁有了IPO的資格,好處自然多多。不僅能夠通過上市進行融資圈錢,還可以提高企業的聲譽,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規範了內部管理,從而獲得健康發展的基礎。同時還增加了很多無形資產,如人才吸引力,品牌關注度等。實力的增強也能

讓企業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

上市有那麼多的好處,但我們也會看到有不少知名的企業並不熱衷於上市,有的甚至堅持不上市,原因也各有不同。分析其弊端,我們總結這樣幾點原因:

1.上市在存在龐大的利益的同時,成本也是很巨大的。

2.家族企業希望為其後代保有持續經營管理的機會。

3.他們擔心無常波動的資本市場會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經營。

4.上市公司監管太嚴,企業不想過多的公開信息。

而說到堅持不上市的優秀公司,宜家(IKEA是一個典型,一家沒有上市的全球知名的企業,全球最大的家居產品零售商。

好公司就應該上市嗎?

創始人坎普拉德早已宣佈:“宜家永遠不會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對此,坎普拉德給出的官方解釋是,一旦上市,股東們必然要求獲得更快、更多的回報,這將改變宜家的長遠目標和運作方式,但他也承認宜家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就必須撥出大約30%的獲利給股東,不上市的話,這些錢就都能成為公司的儲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在國內,也有一個不願上市的典型代表,就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一再強調,華為不會片面的追求企業的規模,華為的發展不缺少資金,不會而且絕對不會上市。華為公司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不差錢”,這確實也是一家企業不需要上市去融資的最主要原因。從財務狀況來看,華為公司盈利能力良好,而且收益水平較高,沒有上市融資的客觀要求。

好公司就應該上市嗎?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華為公司實行的全員持股,股權過於分散使華為不能滿足上市的規定。如果要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也需要處理,處理不好會導致人心渙散,從而影響公司的長遠發展。另外,華為公司現有的管理高層沒有絕對的股份份額,如果公司股票被其他公司大量收購,就可能會影響到華為現有的高層對公司的控制。

盲目的追求上市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我們看到,有的公司把業績進行過度包裝,違規地披露重要的信息和欺詐發行股票,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導致公司受到重創;上市的成本很高,還會有律師、審計、保薦等等昂貴的費用,有的公司孤注一擲,去搏上市,還沒有上市就已經欠下了很多的債務,然後導致公司資金鍊斷裂。

小孬這裡想說的是:並不能單純的把上市作為衡量公司好壞的標準公司是否選擇上市,核心還是在於自身的發展考慮。當然作為投資者的你我,衷心的希望那些費歷經坎坷終於上市的優秀企業,能夠更多的把股東放在心上,用心經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讓投資者和企業一同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