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如果要說寶寶最費心思的階段,相信不少寶媽們都會說”寶寶會爬後,見什麼咬什麼,怎麼都看不住”。

寶寶們咬東西,總是讓媽媽們防不勝防。好不容易一看寶寶安靜一會兒,一轉頭兒,就看見寶寶拿著自己的小腳丫啃了起來。家裡的被子、盤子甚至連爸爸的襪子都沒有逃過寶寶的魔掌。想要看住寶寶,不亂咬東西,簡直是太難了,總是會擔心寶寶吃進去一些不乾淨的東西。

寶寶為什麼會見什麼都“咬”呢?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寶寶亂咬東西多半是這2個原因

①出牙期

寶寶3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開始長牙齒,牙齒的生長會對牙齦產生一些刺激,這些疼痛或癢癢的感覺會讓寶寶感到非常不舒服,心情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寶寶的睡眠。

3個月左右的寶寶還沒有管理情緒的能力,不知道這些煩躁的情緒該如何發現,就會通過他們最常用的咬東西的方式來緩解這種不舒適。當寶寶咬累之後,情緒會慢慢平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寶寶突然給媽媽來一口,然後咬著咬著就睡著了。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②口欲期

在弗洛伊德人格發展的第1個階段中曾提到過寶寶的“口欲期”。

口欲期發生在寶寶1歲左右,這時寶寶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自主的能力,也不能很好的運用自己的四肢,寶寶如果想要滿足自己對世界的探索欲,就會通過神經發育最早最快的嘴巴來進行。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這個階段的寶寶看到什麼感興趣的事物,都會用嘴來感知,體會這種物品的形狀、味道以及給自己帶來的感受,從而判斷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並不會真正把這個物品吃下去。

口欲期主要表現在4-12個月,在七八個月時最為突出,一般會持續到2-3歲。

這時寶寶雖然會亂咬東西,但正是寶寶認知能力、智力發展以及手腦協調能力的發展階段,家長們別隨意阻止。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3個方法幫娃安全度過“口欲期”

  • 保證衛生、乾淨

家長們之所以害怕寶寶亂咬東西,是因為擔心寶寶吃到髒東西會得病。

但微生物學家瑪麗·魯布什說過:“孩子們將東西往嘴裡放的行為可以使他們的免疫 系統對環境產生反應。”

正常環境下的細菌和灰塵,不僅不會讓孩子生病,還能幫寶寶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統,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家長只要做到寶寶所接觸到的東西乾淨、衛生就可以。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 不過度干預

口欲期是寶寶發育生長的必經階段,在保證環境乾淨衛生的情況下,家長們不需要過多的干預,當寶寶的認知需求被滿足,咬東西這種行為也相對會減少。

如果家長強行阻止寶寶咬東西反而會讓口欲期延長,有些寶寶在2~3歲時還處於口欲期,甚至會出現亂咬人的行為。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 增強寶寶的認知能力

處於口欲期的寶寶,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欲,但因為四肢發育還不夠完善,只能通過嘴巴來形成對事物的認知。

1歲的寶寶已經能看懂大部分的繪本,聽懂家長所說的話,因此家長們要正確利用繪本這種工具讓寶寶將事物和圖片對應,告訴寶寶這種東西的特點,讓寶寶形成認知,“見什麼咬什麼”這種行為會越來越少。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能滿足寶寶的探索欲,減少寶寶亂咬東西的行為。不僅能鍛鍊寶寶的大腦,家長也會更放心。楠哥推薦2本培養0-3歲寶寶認知能力的繪本——《拉魯斯情景認知貼紙書》與《德國全景腦力開放紙板書》。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拉魯斯情景認知貼紙書》共6冊,分為6個不同的場景,增強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比如《溫馨農場》這一冊,通過情景描述,讓孩子認識小動物並教會一些生活常識。鍛鍊寶寶的情景認知、語言表達等能力。《德國全景腦力開放紙板書》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充滿了細節,滿足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欲,鍛鍊孩子的觀察力。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別隨意阻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