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校對:奧涅金


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燈光暗了下去,一年一度的「追思」環節開始了,而柯克·道格拉斯那張無雙的臉龐,最後出現在大銀幕上。

道格拉斯上週去世了,享年103歲,他從影60年來,出演了80多部電影,和他合作過的不完整的導演名單,讀起來甚至像是好萊塢黃金時代後半段的頂級天才的名錄:羅伯特·奧爾德里奇、邁克爾·柯蒂茲、斯坦利·多南、約翰·弗蘭克海默、霍華德·霍克斯、約翰·休斯敦、伊利亞·卡贊、約瑟夫·L·曼凱維奇、奧托·普雷明格、雅克·特納、威廉·惠勒,以及最令人難忘的比利·懷德、文森特·明奈利和斯坦利·庫布里克。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柯克·道格拉斯


2014年,我們發行了懷德的《倒扣的王牌》(1951),蓋伊·馬丁在一篇文章中如此形容道格拉斯,「他的身體似乎總是由一系列的三角形組成的,他的臉上透露出熱烈而不加掩飾的情感,還有他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傳遞出越發激烈的痛苦,你總是知道,你會得到什麼,但也總是比你所預期的還要好得多。伯特·蘭卡斯特憑著他雜技演員的經驗,可能是他這一代人中身體素質最好的演員,羅伯特·瑞安最古怪,羅伯特·米徹姆最嗜睡,查爾頓·赫斯頓最令人信服,也最令人困惑,但在面部表情上,則是柯克輕鬆奪冠。」《紐約客》的理查德·布羅迪認為,「在好萊塢,沒有哪位演員的臺詞能像柯克的這麼流暢、令人驚訝、新穎,還有難忘;它們深入腦海。」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倒扣的王牌》(1951)


道格拉斯的父母是來自俄羅斯帝國的某片土壤、也就是後來的白俄羅斯的移民,他出生時名為伊蘇爾·達尼埃洛維奇,出生於紐約的阿姆斯特丹,然後又以伊茲·德姆斯基的名字成長於此。

「我的父親曾在俄羅斯做過販馬的生意,有一匹馬和一輛小貨車,後來卻變成了拾荒者,買些破舊衣服、破銅爛鐵和廢品,來賺幾個銀子,」道格拉斯在1988年的自傳《拾荒者之子》(暫譯,The Ragman’s Son)中寫道,「鷹街是鎮上最窮的地方,那裡所有的家庭都在苦苦掙扎,即使是在這裡,這位拾荒者也處在最底層。而我,正是拾荒者之子。」

他寫道,步行去學校,就像是一次挑戰,因為他要躲避一群四處遊蕩、渴望揍他這個猶太孩子的男孩。這些年來,他越來越無法容忍不公,並且產生了一種從未消失的根深蒂固的憤怒。

大衛·沃爾普是洛杉磯西奈寺的拉比(譯者注:猶太教的神職人員),他在《紐約時報》中回憶過去25年和道格拉斯唸書學習的日子,「他因反猶太主義大發雷霆,對政府、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還有對猶太律法中他所不喜歡的內容,都是如此。」

年輕的道格拉斯在高中時出演過戲劇,大學期間靠打零工謀生,後來進入位於紐約的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在那裡,他與勞倫·白考爾成為了好朋友。二戰期間,道格拉斯曾在海軍擔任通訊官。在此之後,白考爾將他介紹給製片人哈爾·B·瓦利斯。瓦利斯讓他在《奇愛疑雲》(1946)中與芭芭拉·斯坦威克演對手戲。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奇愛疑雲》(1946)

李·瑟夫在《視與聽》中如此描述道,這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黑色情節劇,充斥著慾望、腐敗、糟糕的回憶和謀殺,」《紐約時報》的羅伯特·伯克維斯特引用了1984年道格拉斯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我總是被那些有些無賴的角色所吸引。我不覺得美德就是上鏡的。」

道格拉斯接下來在特納的《漩渦之外》(1947)中飾演一名黑幫成員。羅傑·埃伯特在2004年重新審視這部電影時,稱它是「所有黑色電影中最偉大的一部」。

在早些時候的一篇評論中,埃伯特指出:「《漩渦之外》中有槍,但當羅伯特·米徹姆和柯克·道格拉斯面對面吸菸時,觀眾才感受到真正的敵意。」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漩渦之外》(1947)

在馬克·羅布森的《奪得錦標歸》(1949)讓道格拉斯成為明星之前,他出演過不少角色。《時代》雜誌的斯蒂芬妮·扎克瑞克寫道,他飾演的拳擊手有著一種無法抑制的慾望,毫無顧忌,「作為在現實生活中永遠不會被女人愛上的那種類型的男人,道格拉斯飾演的米吉·凱利是完美的。他精瘦的身材和蓬巴杜髮型是他難以形容的男子氣概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所有關於電影中男性凝視的文章中,我們很少關注電影將男人物化的方式,而道格拉斯實際上就是為物化而生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女人們確實愛上了道格拉斯。這樣的女人有很多。幾年前,安東尼·萊恩在《紐約客》上寫道,他覺得《拾荒者之子》「讀起來讓人筋疲力盡。所有的打鬥、爭吵、角力、一連串的肉慾征服和契約衝突:無節制的狂歡早早地開始,且永不消退。」約瑟夫·麥克布萊德1976年出版的道格拉斯傳記中,引言的標題很簡單:「鬥士」。

莫莉·哈斯凱爾也為《倒扣的王牌》寫了一篇文章,她寫道,道格拉斯「飾演的查克·泰特姆,是一次很誇張的、帶有施受虐性質的表演,他是一個不正派的記者(撒謊、捏造、與人通姦等等),渴望得到獨家新聞,以及回到大城市報社的機會。他最終被困在了阿爾伯克基的鄉下小鎮。」《衛報》的凡妮莎·索普認為,《倒扣的王牌》仍然是「迄今為止關於新聞界道德規範的最佳影片」。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倒扣的王牌》(1951)

明奈利的《玉女奇男》(1952)「是經典好萊塢時期,關於經典好萊塢的最偉大的電影,」《綜藝》的歐文·格萊伯曼說道。道格拉斯的「電影製片人喬納森·希爾茲會不擇手段地引誘和操縱任何人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但道格拉斯扮演的角色是既冷酷又浪漫的硬漢。」明奈利和道格拉斯在1956年的《梵高傳》中再度合作,「這是一部老式的、在很多方面都相當過時的傳記片,作為藝術家的梵高現在看起來比電影本身更現代,」格萊伯曼寫道。「然而,道格拉斯卻全身心地投入了這個角色,就好像他把自己忘得一乾二淨了一樣。」

到那時,道格拉斯已經學伯特·蘭卡斯特那樣,建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的布賴納製片公司。他拿著《光榮之路》的劇本,找到年輕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和他的搭檔、製片人詹姆斯·B·哈里斯,這是一部一戰題材、態度激烈的反戰電影,片中,三個法國士兵因為集體未能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而被推出來接受軍法審判。

庫布里克和哈里斯在啟動這個項目時遇到了麻煩,但道格拉斯承諾合作製作,加入了該項目,最重要的是,他出演了此片。在我們2010年的文章中,詹姆斯·納雷莫爾指出,道格拉斯和庫布里克之間存在「一場富有成效的衝突」,但最終,「他們塑造了一部黑暗、令人不安的電影,道格拉斯在其中充當理性和自由人文主義的聲音,調和了庫布里克對歐洲歷史的苛刻、創傷性的看法。」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光榮之路》(1957)

1957年上映的《光榮之路》勉強實現了盈虧平衡,但道格拉斯還是在三年後找到了庫布里克,因為他在《斯巴達克斯》(1960)的拍攝中解僱了導演安東尼·曼。道格拉斯決定出演這部有著劍與涼鞋的史詩片,他在片中飾演一名角鬥士,帶領奴隸反抗羅馬帝國。

曾執導過道格拉斯的《大偵探故事》(1951)的導演威廉·維勒則錯過了他,最後讓查爾頓·赫斯頓出演了《賓虛》(1959)。《斯巴達克斯》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最常被引用(偶爾被惡搞)的場景——「我是斯巴達克斯!」——也因為結束了好萊塢黑名單而受到一些讚揚。要拎出來說的是,道格拉斯和當時正在拍《出埃及記》(1960)的奧托·普雷明格堅持認為達爾頓·特朗勃是最早的好萊塢十大編劇之一。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斯巴達克斯》(1960)

《衛報》的安德魯·普爾弗認為,《斯巴達克斯》是「一次明確的聲明,即任何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社會,其本質都是腐朽的,並會導致自身的衰落。在當時仍然是種族隔離的時代,這部電影強而有力。」道格拉斯和特朗勃在《自古英雄多寂寞》(1962)中再次合作,道格拉斯在片中飾演一名牛仔,一名穿越時空的孤獨者,他騎著馬漫遊在當代美國的西部。

這部電影不僅是道格拉斯的最愛,也是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的斯科特·西蒙的最愛。道格拉斯去世後,西蒙重讀了特朗勃在第一場放映後發給道格拉斯的電報。特朗勃說的話「可能是對一個演員的職業生涯最好的褒獎,」西蒙寫道。「他寫道:『我想他們離開劇院的時候會說,「我本來就是這樣的。或者至少這是我在最好的時候想要的。」你做到了。你展示了一顆男子漢的心。』」


好萊塢最後一個古典巨星:柯克·道格拉斯

《自古英雄多寂寞》(1962)

隨著20世紀70年代新好萊塢的崛起,道格拉斯的星光開始暗淡,到了80年代,他的光芒被他的兒子邁克爾·道格拉斯所取代。不過,看看迪克·卡維特1992年採訪柯克·道格拉斯的片段,你會發現,道格拉斯對自己的兒子感到無比自豪。邁克爾曾兩次獲得奧斯卡獎,而柯克三次獲得提名,一次也沒有得獎。1996年,在一次中風使他暫時喪失了說話能力後僅僅兩個月,他就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幾年後,謠言開始流傳,說道格拉斯在娜塔莉·伍德16歲時強姦了她。這些說法從未得到證實,正如安吉莉卡·傑德·巴斯汀在《Vulture》雜誌上所寫的那樣,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定道格拉斯是如何或是否與伍德的生活有關。儘管如此,他們的故事在我們當代的對話中如此交織在一起,反映出我們對明星的理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道格拉斯在銀幕上和銀幕外所展現的無畏的力量和威風凜凜的男子漢形象正在慢慢過時。」

在道格拉斯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和妻子安妮將大部分時間用於慈善事業,為學校和醫院捐款,並在洛杉磯和耶路撒冷修建和重建操場。「對世界來說,他是一個傳奇,」邁克爾·道格拉斯在上週其父親的死亡宣告中寫道,「他是電影的黃金時代的演員,一路走到自己的黃金時代,他也是投身於正義和自己所信仰的事業的人道主義者,他設立了一個我們所有人都立志追求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