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老家就有這種說法,窮的時候死豬肉都捨不得扔,老弱病殘的馬肉也吃,就是沒吃騾子肉的。凡事有因必有果,下面阿兮就來解析下這句老話的意思。

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1、驢肉香

在農村所有大牲畜中,驢肉地位是比較高的,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說法,驢皮能熬製阿膠,是美容養顏佳品,估計無形中也提升了驢肉的價值。驢肉細膩鮮美,以驢肉為食材的小吃,全國各地多不勝數,其中耳熟能詳的是河間驢肉。

老父親活著時,喜歡吃驢肉水餃,那些年過春節,只要有機會,都會割幾斤驢肉,包頓驢肉餡兒餃子過過癮。這些年下鄉,村裡耕牛偶爾可見,驢的影子可是難得一見了。

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2、馬肉臭

農村還有句老話:“蘿蔔絲子大馬肉,吃著香嗝著臭”。也許是兒時條件艱苦,一年也吃不了幾次肉,我雖然吃過一次生產隊裡過年殺的一匹老馬,父親還通過叫行買到了那匹馬的部分骨架,熱騰騰燉了一大鍋,我聞著可香了,只是馬肉有些粗,沒驢肉牛肉細膩,我那時太小嚼不動。

但父親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他說是有分別的:馬肉不只是粗,還有股說不出的大汗味兒,即使當時做菜吃不覺得,比如馬肉燉蘿蔔絲(宰大牲畜大多是春節前,老時候沒有什麼反季節蔬菜,冬天的主打菜除了白菜就是蘿蔔了),過後會打嗝,那味道臭的頂人。

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3、打死不吃騾子肉

騾子是驢和馬雜交的後代,有馬騾和驢騾兩種。騾子幹活耐力足,比驢和馬都好使,只是脾氣倔,聽力極好。兒時有句順口溜:“驢耳朵長,馬耳朵短,騾子耳朵聽滿疃”,很形象的說出了它們各自的特點。

馬肉驢肉都能吃,騾子綜合了驢和馬的特點,肉質肯定不比馬差,可為什麼農村人卻說打死不吃騾子肉呢?原因就是“騾子的傢伙事兒,大而無用”,無法傳宗接代,這對把傳宗接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農村人來說,自然是不能忍受的。加上農村人有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自然就更不能吃騾子肉了,萬一那啥了怎麼辦?

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總之,農村的一些老話所傳遞的意思,大多不只是字面意思,還有一些習慣和隱晦在字面背後的典故,需要我們深入瞭解才能明白。就像這句話中的前半句“驢肉香馬肉臭”,則是生活中的經驗積累,後半句“打死不吃騾子肉”,則跟孕婦不吃兔子肉,害怕生孩子兔唇一個道理,無非是怕吃了騾子肉也跟騾子一樣失去功能,無法添丁進口,就麻煩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